分享

灯下话诗品,试品六朝诗(卅四)

 xiaomanmanjun 2017-08-04



(卅四)


我们接着聊鲍照的五言诗。昨天,我们聊了鲍照的《登黄鹤矶》: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

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其中有几句,我们再谈一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对这二句,有一种解释,是这样说的:“临流二句,互文一义。绝弦由于急张,急张由于悲切也。”

 

“临流二句,互文一义。”这句,说得非常正确,但“绝弦由于急张,急张由于悲切也”这个解释说,弦断是由于悲切,意思是对的,但是,说“断弦”是因为“急张”,“急张”就是把弦调得非常紧,紧得过度,所以断了,而所以把弦在琴上调得非常紧,是由于悲切,这个解释,就显得牵强了。

 

似乎是人在悲伤的时候弹琴,就要把琴弦调紧。但是,人在悲伤的时候,还会有心情去调琴弦吗?全诗,没有一个跟音乐有关的动作,或提示性的词语。

 

我以为,“悲”字,实统摄二句,此二句,如果按散文的句法,应是:“临流(悲)断商弦,瞰川悲棹讴。”前句之“悲”字,蒙后句之“悲”字而省。

 

李商隐《钧天》:

请输入标题     bcdef

“上帝钧天会众灵(众仙)

昔人因(凭借)梦到青冥(天上)

伶伦吹裂孤生竹,

却为知音不得(能够)听。”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李诗的大意,应是说,伶伦吹的,只有上帝和仙人们会欣赏,在尘世之中,即使把笛子吹碎,也没有人能欣赏。喻自己怀才不遇。

 

伶伦,就是黄帝的乐官,第一个制乐的人。

 

断弦,意犹“伶伦吹裂孤生竹”。

 

以“断弦”写悲伤之情,由来已久。

 

如,岳飞《小重山》:

请输入标题     bcdef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贺铸《清平乐》:

请输入标题     bcdef

“林皋叶脱,楼下清江阔。船里琵琶金捍拨,弹断幺弦再抹。

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忍话旧游新梦,三千里外长安。”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金捍拨:捍拨,弹奏琵琶、月琴等弦乐器所用的拨子,是一种用金属、木质、象牙或牛角等材料制成的薄片,因质地坚实,故称捍拨。金捍拨,是说珍贵。

 

再如,冯梦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一文中,写俞伯牙于“高山流水”之一聚后,访钟子期,而子期已亡,俞伯牙随子期之父至子期墓前祭拜:


“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回绕坟前,争先观看。

 

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没有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琴曲的一种。应劭《风俗通·声音》:‘其遇闭塞忧愁而作者,命其曲曰操。’按:按应劭所解,操当指抒写悲伤忧愁的琴曲)


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

 

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


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

 

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


钟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这句话,点明钟子期虽出身乡野而颇懂音乐,成为伯牙知音的原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五官半废,模糊,是指耳聋,听不清不懂久矣。’


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


钟公道:‘老夫愿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即解腕尖刀,古时随身携带的一尺左右的小佩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玉制的琴柱,转动琴弦以调松紧的轴)抛残,金徽(琴徽,琴弦音位标志,圆形,镶嵌于琴面,以金、玉或贝等制成)零乱。

 

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


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钟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冯梦龙的这段小说,写得很动人。伯牙于子期墓前,“抚琴……悲不能已”,“琴韵铿锵”,但那些远近而来“回绕坟前”的村民,“那些看者,鼓掌大笑而散”。

 

能奏高山流水的俞伯牙,在这样一些人面前弹琴,真不如对牛弹琴了。

 

世无知音,何必再弹?所以俞伯牙“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俞伯牙的三尺瑶琴,为子期而死了。

 

俞伯牙割断琴弦,比情感激烈时弹断琴弦,其情感更为悲恸。割断,是绝诀地表示从今不再弹琴,这是绝望的表示。

 

无论割断还是弹断,断弦,都是“闭塞忧愁”,寂寞、悲伤的一种表示。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方东树评此二句云:


“起句兴象,清风万古,可比‘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帝子,即湘夫人,因为娥皇、女英是尧的女儿,故称为帝子。眇眇,极目远望,望眼欲穿的样子。袅袅,亦作嫋嫋,微风吹动之状)孟公(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全脱化此句。可悟造句之法。若云‘秋风送雁还’‘寒风送秋雁’‘木落秋雁还’皆不及此妙。”


方东树说的“若云‘秋风送雁还’‘寒风送秋雁’‘木落秋雁还’皆不及此妙”,“此”,当指鲍照“雁还风送秋”而言。

 

“秋风送雁还”,只是一种常见景物的客观描写;“寒风送秋雁”,此“寒”“送”字,只及于雁;‘木落秋雁还’,亦只是客观描写。

 

王力先生说:“一个字的意义,是由前后文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字的具体确切的含义,是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的。某句、或某几句诗的好,也是由于有前后文的衬映才显得好。如果搭配不好,甚至有好句也不觉其好,就像是一朵鲜花被杂草遮住。

 

比如晏几道的《临江仙》:

请输入标题     bcdef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本来是五代翁翃的的成句。


翁翃《春残》:

请输入标题     bcdef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已非。

那堪向愁久,萧飒暮蝉辉。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翁翃《春残》一诗,境界太小,写得太实,没有开合,语言乏力,把那两个好句糟踏了。

 

现代著名学者吴世昌先生说:


“小山词《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二句千古传诵,其实这是成句。五代诗人翁翃,字仲举,有五言《春残》一律,上半首是‘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两句在翁诗中不见得十分出奇,一经小山和上文配合,便尔惊人。……他(小山)的本领是用了别人的诗,有时反而使读者觉得它比原诗更好——从半是因为他配置得当。”


先指出此二句为翁氏所作的,是现代著名女词人沈祖棻先生,吴先生这样说在后。但是,吴先生这样说时,并没有看到过沈先生的说法。

 

“雁还风送秋”,是好句;而所以显得好,也还因为鲍照“配置”得好。“雁还风送秋”承前面一句“木落江渡寒”,“木落”——树叶纷飞,眼前是浩浩的江流,是眼前所见,兼写具体与宏观,看到身边,远远近近纷飞的树叶,站在矶上,望着宽阔的江面,“突然感到“寒”凉之气已渡江而来了,这是身体的感觉,句尾一个寒字,虽没有写“我”,而我已在其中。

 

从下面“瞰川悲棹讴”“还夏有西浮”可知,在作者望中,还有江面上西行的船,船夫还唱着櫂歌,由秋之景物而及于人事,更增加了悲伤之感。

 

“雁还风送秋”,听天雁悠长的鸣声,看到雁在天空中从北向南飞去,之所以把“木落”解释为树叶纷飞,就是因为有这一个“风”字,这是肃杀的秋风,雁向南飞,风从北来,如送雁南飞,雁实是被寒气逼“还”,风从江上吹来,吹着树,吹着雁,也吹着站在石矶上怅望的人,吹得身上一阵凉意,突然惊觉已是秋天、已是深秋了。

 

结尾“秋”字,既写季节,也写秋天中的万物,因为有对树、雁的描写,这个“秋”字,即是抽象的,也是具象的,写得生动、真实而又辽阔悠远。

 

“寒”“秋”二字,也是心上之寒、心上之秋。

 

太白“长风万里送归雁”一语,怕也从此句脱化而来。


 

关于《《登黄鹤矶》我们就先聊到这儿。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鲍照的另一首诗,《和王丞》:



限生归有穷,长意无已年。

秋心日迥绝,春思坐连绵。

衔协旷古愿,斟酌高代贤。

遯迹俱浮海,采药共还山。

夜听横石波,朝望宿岩烟,

明涧子沿越,飞萝予萦牵。

性好必齐遂,迹幽非妄传。

灭志身世表,藏名琴酒间。



这是一首因感慨人生有限,生活愁闷,而思与友人王僧绰远遁尘世的诗。

 

王丞,即王僧绰。王僧绰(423—453年),属超级豪门“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琅琊王氏,与王羲之、王献之属同族。东晋宰相王导(就是被称为江东管夷吾管仲的那位)玄孙。《宋书·王僧绰列传》:“王僧绰初为江夏王(刘)义恭司徒参军,转始兴王(刘浚)文学秘书丞。”

 

东晋南北朝时,还有另一个豪门世族,也是王姓,但是,属太原王氏。

 

限生归有穷,长意无已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所想、所思虑的,却总是时时不断,长年如此。

 

限生,有限的生命。限,本意为门槛,由此引申为有限定、有界限。限生,就是“有涯之生”。

 

清人项莲生(鸿祚):“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殆已!”

 

归,结局、归宿。《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途)。”

 

有穷,有尽。穷,尽、完结。王羲之《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经,终期于尽。”

 

“限生归有穷”,意思和《红楼梦》中铁槛寺的对联:“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是一个意思。

 

已,停止。

 

“限生归有穷,长意无已年”,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另一种说法。

 

秋心日迥绝,春思坐连绵:秋时,每天所见,都使人悲伤,愁思悠悠,达于极远之处;春天之时,即使安坐不动,也是春愁不断。

 

秋心日迥绝,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迥绝,意同于张说诗中之“悠悠”。

 

绝,极远。汉武帝诏书:“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出使)绝国者。”江淹《别赋》:“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

 

坐,坐有数义,今取其安坐之意。

 

此二句,无论春、秋,总是忧愁不断,与“长意无已年”相应,使“长意无已年”有着落。生命有限,在尘世生活这样愁苦,于是,便思如古贤遁世。

 

这个年字,既指一年四季的年,也指时间,这个字,同时取其二义。

 

衔协旷古愿,斟酌高代贤:我早就抱有一个愿望,想像离现在很远、其操行智慧高于一代之人的前贤那样遁世隐居,我常常仔细地琢量、思考他们的行为、思想,想效法他们。

 

衔,含、有。协,合。旷古,远古。旷,远。

 

斟酌,仔细思量,考虑,以定取舍。《后汉书·郑兴传》:“郑兴好古学,自杜林、桓谭、卫弘之属,莫不斟酌焉。”

 

高代贤,操行高于一代的贤人们。贤,同时具备才德者,才可称贤。

 

遯迹俱浮海,采药共还山:我多想和你一起,乘船过海,到很远的安逸之处去隐居,与你一起采药,回到山中的隐居之处。

 

遯迹,隐居,隐迹。遯,同遁。俱,一起。

 

浮海,当是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所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

 

或用徐市之事,《史记·秦始皇本紀》:“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希望秦始皇斋戒,以示虔诚),与(给)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派)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李白《古风》:“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参考鲍诗下面所写的隐居生活,有注者用三国管宁之事,释此二句,似不确。《三国志·管宁传》:“管宁游学异国,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邴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

 

敬善,尊敬、交好。异国,异地。去国离乡之国。陈仲弓,即陈寔,陈太丘。

 

隐居、采药,生活安闲,且可长生。是文人隐士们的理想生活。《后汉书》载庞德公携妻、子入鹿门山隐居,“采药不返”。

 

《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服指服气,又称‘食气’,‘行气’。指呼吸吐纳锻炼。食,指吃丹药,修身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即钱塘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最终、最后)当以乐死。’”


药石,药物、砭石,泛指药物。

 

本诗前面的浮海,我以为用“泛沧海”解,最当。本诗所写的内容,不正如王羲之一样吗?浮海、采药。

 

陆游《鹧鸪天》:

请输入标题     bcdef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

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贾岛《寻隐者不遇》:

请输入标题     bcdef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明代冯惟敏散曲【正宫】《塞鸿秋》:

请输入标题     bcdef

“坐时节颤巍巍高挑严陵钓,行时节咿咿呀远泛山阴棹。

闷时节韵悠悠忽听的苏门啸,闲时节消停停遍采天台药。

石坛晒道书,童子看丹灶,那时节冷清清白没个人来到。”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冯氏,为明代第一散曲大家。

 

山阴棹,用王徽之雪夜泛舟寻戴逵的事。苏门啸,用孙登的典故。天台药,用刘晨、阮肇的事。

 

贾、冯都写隐士的采药生活。

 

夜听横石波,朝望宿岩烟。明涧子沿越,飞萝予萦牵:在安静的夜晚,听山泉从石上流过,早晨起来,看岩石上还没散尽的如烟的朝雾。我们沿着山涧行走,涧水闪闪发光,我们从涧上过去,或牵着从天空垂下的藤萝向上坡高处攀爬。

 

横石波,涧水横着、漫展开从石上流过,故云横石波。或,有石横于涧中,涧水冲击而发声,亦通。

 

宿岩烟,山中早晨雾气如烟,驻于石上。

 

明涧,波光闪动的山涧。

 

明涧子沿越,飞萝予萦牵:这二句是互文,犹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子、予,实际上是说我们。沿,缘水而下。

 

萦牵:拉着藤萝,把藤萝绾在手上(以抓牢)。萦,绕。

 

“遯迹俱浮海,采药共还山。夜听横石波,朝望宿岩烟,明涧子沿越,飞萝予萦牵。”这六句,是虚写,写想象中想和朋友一起过的隐居生活。

 

这六句,是属于“人道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的那种欢乐。不是写实。

 

性好必齐遂,迹幽非妄传。灭志身世表,藏名琴酒间:(以上所写的隐居生活)是我本性中所偏爱的,一定会全部如愿实现的,说我喜欢隐居、幽居,不是胡说的。我已以泯灭了在世上追求利禄的志向、情感,只想生活在琴、和酒中,安闲地度过一生,不须浮世的荣名。

 

齐,皆、全。这个齐字,有点像北京方言“齐活儿啦”的齐。

 

遂,顺遂之遂,顺利如意之意。

 

迹幽,幽居之意,居于幽僻之处,安静清闲地生活。

 

表,外。

 

老杜《曲江二首》其一:“系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可以解释“灭志身世表,藏名琴酒间”二句。李白《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四句,是跟朋友说自己想隐居的是出于真实的心意,是本性所爱。

 

这首诗,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里。谢谢朋友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