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个世纪的英国邮政史,你都可以在这座博物馆里看到

 昵称535749 2017-08-04
五个世纪的英国邮政史,你都可以在这座博物馆里看到



从中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度如互联网般重要的邮政系统,是如何被“日不落帝国”发明与完善,并最终影响世界的。

一座新的博物馆 Postal Museum 前不久在伦敦开放,里面收录了英国邮政五个世纪的历史。 维多利亚时期为应对迅速壮大的邮政事业而发明的五轮自行车、世界上第一张圣诞贺卡、被复制在 2200 亿张邮票上的伊丽莎白二世的雕像,以及 2012 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使用的金色邮箱,类似新奇有趣的展品还有很多。

世界上第一张圣诞贺卡
伊丽莎白二世的雕像
2012 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使用的金色邮箱(来源:wikimedia)

博物馆是由 Clerkenwell 区的一座废弃印刷厂改造而成的。五个世纪的邮政历史,被划分为五个展区,人们可以通过陈列的历史物件以及一些互动装置,回顾英国邮政的发展历程。

在罗兰·希尔爵士(Rowland Hill)于 1837 年发表《邮政制度改革:其重要性与实用性》(Post Office Reform: Its Importance and Practicability)之前,英国邮政系统的运作非常复杂且收费昂贵。信件是根据距离及纸张的页数来计价的,邮资一般由收件者支付,而收费标准在不同的地区往往不同,因而滥用职权的现象时常出现,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也十分低下。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寄信一度是非常奢侈的事。为了省钱,当时的人们还发明出了一种“crossed letter”;按照正常格式书写完一页信纸后,后续的内容会通过扭转纸张的角度书写在同一页纸上,整张信纸因此被各种字符填得密密麻麻,收信人需要认真地辨认,才能读完信件的内容。

crossed letter

罗兰·希尔为此提出了不少改革建议。他提出应该降低邮费并统一收费标准,还提出了预先支付的方法,即寄件人可以在寄出信件之前预先支付邮资。他还提出应当使用邮票,信封上如果粘贴了邮票,即可表明“邮资已经预付”。1840 年 5 月 1 日,世界上第一枚带背胶的邮票“黑便士”正式发行。而英国的邮政系统也在希尔的建议下不断完善。

罗兰·希尔(来源:wikipedia)
The British Penny Black

改革的成效十分显著。1839 年,英国人通过邮政系统一共寄出了 7600 万封信件,到了 1850 年,这个数目上升到了 3.5 亿,涨势一度非常凶猛。最初由于减少收费而出现的收益下降问题,很快也被解决了。而带背胶的邮票也逐渐从英国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加上铁路、邮轮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因邮政系统的不断完善而发生了巨大改变。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需求得到了满足,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大大提升。偏远落后地区的人们有了冲破种种阻隔接触到前沿信息的机会,而这种影响对英国的殖民地尤为深刻。邮政成为了英国人“教化”殖民地人民并帮助他们构建“对英国认同感”的一种手段。

五个世纪英国邮政的历史,隐藏了不少值得咀嚼的故事。在这间博物馆中,邮票、邮筒及邮差制服的设计,邮政铁路的开发,女性在邮政局中的角色,以及英国邮政系统在殖民地的推广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反应了时代的变迁。

Postal Museum

这座博物馆本身,也有历史可以追溯。尽管如今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伦敦,但是在 20 世纪早期,与英国邮政相关的历史物件就已被 General Post Office 收藏,而第一座 Postal Museum 在 1966 年正式成立并对公众开放。不过好景不长,1998 年,随着博物馆所在的 King Edward Building 的出售,博物馆被关闭,所有的藏品则由 Royal Mail Group 保管。

King Edward Building
第一座 Postal Museum 开放之后的广告

2004 年,独立的慈善机构 Postal Heritage 成立,Royal Mail Group 保管的藏品及档案被移交给这个机构,新博物馆的筹备逐步展开。十多年后,新的博物馆最终在今年面世,而到 9 月,Postal Heritage 还将推出一个新项目 Mail Rail,人们将有机会乘坐着小火车,去探索过去从未对公众开放过的地下邮政铁路。

1926 年, Mail Rail 的示意图
1937 年,Post Office 开发的地下邮政铁路
新的 Postal Museum 将要推出的 Mail Rail 游览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