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

 海棉宝宝vuzd7w 2017-08-04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男女之间坠入情网的方式主要有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两种方式,一个人采取哪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个人对爱情的偏好。有人生性浪漫,追求一见钟情的感觉;有人生性稳重,主张日久见人心。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分析方法对“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这两种恋爱方式无能为力呢?

答案是经济学可以不知道每一个人的爱情观,但经济学知道当外生的约束发生变化时,与爱情观相联系的个人选择也会随之变化,这两种恋爱方式出现的概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对于爱情而言,最重要的外在的约束是什么?下面具体说明之。

第一, 交易成本约束。恋爱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了解对方品质特征的过程。男女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要远胜于对方对自己的了解。对方的信息越缺乏,婚后生活的不确定性就会越大,婚姻生活不美满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预期未来婚姻的收益就越低。恋爱是减少彼此的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方法。但恋爱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时间、精力和感情。因此,恋爱是采取一见钟情还是爱情长跑的形式取决于不确定减少的收益和恋爱成本增加之间的权衡。“一见钟情的婚姻和悠然的爱情长跑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中双方的约会成本高而组成家庭时的运作成本低,而后者刚好相反”。(干学平、黄春兴:《现代经济学入门》)

由此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恋爱成本越高的人,越有可能选择一见钟情;家庭内交易成本较低的人,越有可能在爱情中采取一见钟情的方式。

第二,时间和财富约束。请大家想一想大学生和白领之间谁的感情生活更丰富?我想大多数人的回答应该是大学生。与白领相比,大学生的恋爱成本较低,因此,也更多采取悠然的爱情长跑形式。而白领的恋爱成本较高,一见钟情也就成为较常见的一种恋爱方式。这个结论我们可以从两者间的时间约束推导出。

白领由于恋爱的时间成本较高,没有时间谈恋爱也成为其口号。为提高谈恋爱的日久生情效率,谈恋爱的方式也较简单,速配等形式也经常出现。在恋爱约会的过程中,经常采取用金钱购买时间,即利用“999朵玫瑰”、高档化妆品和钻戒在较短的时间内追求到美眉,也更容易实现让美眉一见钟情的目的。

而穷学生则常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通过时间换取金钱的方式来赢取这场爱情竞赛的优势。因为从恋爱的时间成本看,依靠父母接济生活,悠闲自在,时常为无聊而犯愁的学生们显然是爱情时间成本最低一族,也是爱情生活最丰富的一族。他们每天在美眉的楼下含情脉脉地等着她的出现,在美眉伤心的时候安慰她,在美眉生病的时候伺候她,以换取美眉好感。加上偶尔的鲜花攻势和能力展现,如果有可能的话,来一个英雄救美,抱得美人归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即使被美眉拒绝后,也常会作进一步的努力,如在美眉宿舍楼前弹着自编的单身情歌,期望美眉能回心转意。这就属于日久见人心的范畴了。

这时,不少人会问了:为什么美眉会迎合白领的时间约束,较多采取一见钟情的形式,而对穷学生则要久经考验呢?原因同样很简单,因为送礼本身会传递一定的信息,如家庭背景、收入、感情的深度、为人处世的能力等,即起到经济学上常讲的“信号显示”作用。而穷学生没有办法通过礼物去显示这些能力,所以只能通过时间显露自己的能力和特征,当然,还有对美眉的爱,让心仪的美眉相信选择自己就是选择未来。

第三,机会约束。人民大学的聂辉华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玩的命题:为什么古代男女间常常发生“一见钟情”,而现代男女之间却经常感叹“缺乏真情”呢?当然,造成这种感觉的可能原因是“一见钟情”远较“日久生情”浪漫,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男女“一见钟情”的要多于“日久生情”,从而给人带来古代男女间常常发生“一见钟情”的错觉。聂老师从机会约束的角度分析古人和现代人在爱情机会上的差异,解释得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其理由如下:在古代社会,男女之间交往机会很少。一个女子在出嫁之前一般是大门不迈,小门不出,对于未来的生活伴侣,有的是想象空间,却很少有机会自己去接触和选择。当其面临的选择非常小时,哪怕她有一丝的机会,也要拼命地抓住。现代女性则可以在婚前大量接触未婚男性,她们所面临的选择机会非常广泛。这就造成现代女性一见钟情的成本要高于古代女子。因此古人比较容易一见钟情,而现代人强调日久见人心。这可以在选择机会(成本)的差异中得到解释。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推论出理工类大学的男生一见钟情的概率会高于综合类或外语类大学的男生,女生则正好相反。

第四,性别差异约束。男性和女性在相同的条件下谁更会一见钟情呢?对于这个问题,就本人有限的阅历而言,并没有发现相关讨论。在我和周围人讨论后,普遍认为男性相较女性,比较容易一见钟情。这一点其实可以从男女生理上的差别上去考虑。因为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基因的延续,而相较于女性,男性延续基因需要付出的生理代价很小,这就造成女性对男性比较挑剔,而男性比较滥交。这表现在爱情中,就是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男性对异性不了解的可能损失要小于女性,即一见钟情的成本要低于女性,男性发生一见钟情的概率也就要大于女性,而这种成本通过天演的长期作用,就会表现在男性和女性对“一见钟情”偏好的差异之中。

爱情的最终目的是自身基因的延续,这一点在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发生时间的差别上同样有所体现。如生物学家发现,与男性缺乏生理周期不同,女性在排卵期及其随后两天对男性的第二性特征比较敏感,在月经到来的前三天对男性的第二性最不敏感。因此,这也可以推理出女性的一见钟情与其所处的生理周期紧密相连。(科学松鼠会:《冷浪漫》)这也就意味着女性在排卵期较容易发生一见钟情,在其他时间则要求日久生情。

因此,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是在偏好既定条件下,男女生在面临不同约束时理性选择的结果。这两种感情的产生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否则其中处于劣势的方式可能早已经被天演所淘汰。美国的学者就发现,结婚两年后,日久生情的夫妻与一见钟情的夫妻生活得一样幸福。[大卫·诺克斯和卡洛琳·沙赫特:《情爱关系中的选择——婚姻家庭社会学入门(第九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