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画江南安吉行——竹海竹韵

 陈士同 2017-08-04
由皖浙交界处的收费站经过时,一行醒目的铜字标语——诗画浙江欢迎你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炎炎夏日的浙江之行,尽管时间短暂,但置身江南大地所产生的一种无以言说的体验在时间的淘洗中,依然清晰可触。而安吉,之所以被世人熟知,主要源自于那里盛产茶族极品——安吉白茶。其实,当你真正在安吉的山水间穿行时给人带去心灵震撼的不是漫山遍野的茶树,而是跌宕起伏的山峰、山涧、山坡上翠绿葱茏的竹子。好不夸张地说,四十多年的人生跋涉,见过崔嵬的山峦,欣赏过浩渺无垠的大海,但是真正领略到竹海况味的还是第一次。
图片
图片

“有竹人不俗”,当面对一望无际的竹子时,才真正感受到这五个字包蕴的丰富内涵。作为自然造化之物,竹子在这个地球上已经存在有近三亿年的历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强大的自然力的作用下,看似柔弱的竹子经过生死轮回的变迁,迄今在这个世界已经分蘖出500多个小的种族。而遍布在世界各地的竹子,因为气候条件等复杂因素所致,世界四大竹林区生长的竹子表现出不同的质地和风貌。人生命之渺小,脚力之有限,想在有生之年尽赏翠竹五百种,显然是一种痴人说梦的臆想。不过,缺憾是一种美,虽不能穷尽所有,但也可观其大类。这一愿望,当你置身在“中国竹子博览馆”就可以实现。整个展馆尽管占地面积不大,但去收录了世界各地300多种竹子。与遍布安吉绵延起伏的群山上的竹子相比,小小的展览馆却让人眼界大开。当然,目之所及的竹子,很大程度上都是停留在客观自然生灵的层面上。如果仅仅止于这个角度去审视,竹子与自然界的万物就没有太大的区别。竹子之所以在公众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是因为其除了自然属性使然,更多源于被世人附加上丰富的人文意蕴。
图片图片

在展览馆中漫步,眼底尽收的不再是苍翠欲滴的竹子(茂林修竹的盛景只能回归到大自然中,在绵延的山峦沟壑间欣赏),而是经过现代科技的加工,已经融入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承载了人类太多的情感寄托。这种自然与人文的联姻,催生出的就是丰富的竹文化:“中华竹文化源远流长,从旧石器时期的遗址到近代发掘的一些古墓中,均发现有竹子的遗迹。通过这些竹子的遗迹,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进一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展览馆的前言)借助前言的引介,穿行在展览馆之中。因为是取自自然,再融入人类的智慧,所以陈列其中的每一件东西都不再是单纯的自然实体的存在,而被赋予了灵性和情感。而当把各种陈列品进行大致的分类,一部关乎人类生存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的大书就呈现在脑际。时间的跨度从史前到当下,物件的呈现有古人类战天斗地的工具,尽管以现代的审美标准去衡量算不上美,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们却是一种智慧和精神的象征;至于现代高科技的介入对其的加工改造,虽然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但由于掺杂太多机器的成分而冲淡了人与自然相谐的味道;从物态形式看,陈列的展品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关涉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有的注重实用,有的体现艺术,有的则把实用和艺术有机融合。不过,总览展品,它们是以时间为经纬,更多倾向于对其艺术价值的彰显。之所以这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是通过这个窗口以展现人类在与大自然的交往中所表现出的睿智。
图片图片

当然,饱览漫山遍野的翠竹,在品鉴展览馆中各种展品的艺术韵味,让人流连忘返的原因,除了竹子本身独有四季常青给人以生命力旺盛之感外,更多源于竹子已经被人们附加上浓郁的人文色彩。自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而作为“四君子”之一的竹子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所表现出的风骨——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之物。其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正是如此,竹子成为文人笔下不可缺位的象征存在。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株竹子把五言绝句含括其中)

一株竹子,一片竹子,漫山的竹子,对寻常人而言,它们仅仅是造化所赐的生命存在形式。从物态上看,它们与其他物种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可是,当把大自然与人类社会,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对接在一起时,一种自然的存在就具有了独特的风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的交叠组合成立体的形式。而一种东西具有了双重,乃至多重意蕴的承载时,静态就变得灵动起来。而人类对其投注的关注越多,其被附加的内容就越丰富。满山的绿色给人以勃勃的生命的律动之感,形态各异的竹子工艺品让人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更惊叹于人类的在改造自然中蕴含潜力和智慧的巨大。诗画江南,竹海安吉,四季更迭,不变的苍翠葱茏!
图片图片
图片
(竹子编织而成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