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秦朝到清朝:细数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们(10)

 金色年华554 2017-08-04

从秦朝到清朝:细数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们(10)-辽金元的没落

辽国末代君主耶律延禧

辽国的最后一任君主,被称为天祚帝,叫做耶律延禧,是辽道宗的孙子。

虽为祖孙俩,耶律延禧却是直接继承了辽道宗的大位,中间了跳过了他的父亲,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耶律延禧的父亲耶律浚,当年身为皇太子,却被人诬告谋反,继而被冤杀,没能登上皇帝宝座就已去世,留下了独生子。后来辽道宗得知太子冤情,后悔不已,便将太子以天子礼下葬,并把所有的爱和遗憾都倾注在了小延禧的身上。

有着这样身世的天祚帝,六岁就被封为梁王,兼中书令,大安七年,加尚书令,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寿昌七年,辽道宗崩,天祚帝奉遗诏即皇帝位,初登大宝的他,没有忘记父亲的冤情,他追谥耶律浚为大孝顺圣皇帝,母亲为贞顺皇后。

只是,虽然父亲谋反的冤情得以昭雪,在皇室的内部,这种事情却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天庆五年,耶律章奴造反,想要迎立耶律淳为帝,幸好耶律淳是个谨慎理智的,在眼下这个局面下,耶律延禧的势力还是相当稳固的,所以他当即拒绝。后来耶律章奴被腰斩于市。

耶律延禧对耶律淳的表现很满意,他认为这个人绝对没有野心,因此还和以前一样对待他,将他晋封为秦晋国王。

然而,有句话叫做“此一时彼一时也”,要不了多久,耶律延禧就会后悔他的决定。

从秦朝到清朝:细数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们(10)-辽金元的没落

保大二年,金兵来攻,耶律延禧下诏令宰相张琳、李处温和耶律淳留守,而自己逃入了夹山地区,李处温见状,暗自谋划,想要立耶律淳为帝,于是他连通了诸大臣、诸军将领以及数万百姓,一起请耶律淳登基,并且强行将赭袍披在他的身上。

二度被请即位,耶律淳还真是香饽饽,此时的他也表现得十分惊骇,面对百官的山呼万岁,他再三推辞,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总之,和历史上诸多篡位的帝王一样,他最终还是成为了北辽宣宗。

于是自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并将耶律延禧降格封为了湘阴王。而势力大减的耶律延禧四处投靠,好不凄凉,最终被金兵俘虏,被降封为海滨王,五十四岁的时候,因病去世,辽国至此灭亡。

从秦朝到清朝:细数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们(10)-辽金元的没落

金国末代君主完颜承麟

天兴三年,当年俘虏北宋徽钦二帝北去的金国,终于也到了积重难返的时候,被宋蒙联军所逼。

逃到蔡州的金哀宗,面对无力回天的局势,选择了将帝位紧急传给东面元帅完颜承麟。

或许他和当初的宋徽宗一样,不愿意做这亡国之君,故而上演了这颇为熟悉的一幕,完颜阿骨打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徽钦二帝的结局这么快就轮到了自己的子孙。

然而,就在完颜承麟刚刚即皇帝位之后,就听到四面呼声震天,原来是宋蒙联军攻入了城里,城内守军终不能敌,走投无路的金哀宗自缢于幽兰轩,金末帝完颜承麟最终也被乱兵所杀,金国灭亡。

元朝末代君主妥欢帖睦尔

从秦朝到清朝:细数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们(10)-辽金元的没落

以武力立国的元朝,在入主中原后,却变成了“马上得之,马上治之”的散漫帝国,著名史学家孟森在《明史讲义》里面一语道出真谛:

惟元无制度,其享国即在武力之上,其能箝制人民数十年而后动者,即其武力之横绝历代也。

即便有《元典章》这样的传本,而元朝当局却束之高阁,不愿照规矩办事。这样的国家岂会长久,故此到了元顺帝这一代,元朝已经是千疮百孔、武力退步,只剩一个烂摊子。

翻开《元史》和《明史》一书,可以看到此时的中原大地,已经是反声四起,方国珍、郭子兴、芝麻李、陈友谅、明玉珍、刘福通、张士诚、韩林儿、徐寿辉、朱元璋等元末群雄,纷纷自此登上历史舞台,一是为了反抗元末暴政,二是为了抢先争夺元朝走后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

元顺帝见势不妙,迅速地集结了三宫后妃等,准备向北逃窜,宦官赵伯颜不花恸哭进谏,劝元顺帝死守。可是妥欢帖睦尔深知逃命要紧,压根就听不进去,于是等到夜半,一行人悄悄从健德门北奔。

八月,大明的军队攻入京城,至此,忽必烈一手建立的马上国家,彻底宣告灭亡。而元顺帝逃出后,因犯痢疾死于应昌,时年五十一岁。

本号文章,皆为成周子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