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安区数十万平方米老建筑穿多层'防护服'!

 cxag 2017-08-04


快讯:小邻通CEO成为上海市6位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代表之一,参加市政府理想信念报告会,并作了《让都市社区更有温度》的主题发言。         点击查看


上门服务  | 亲子活动  | 邻家小铺  | 在线咨询


签订承诺书、全天候看护、封墙穿“衣”……面对旧区改造地块内数十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静安区北站街道主动跨前一步,像对待稀世珍宝般精心“侍候”,为它们穿上多层“防护服”,确保完好无损。


图说:虞氏民宅全景 李菁摄


地处苏河湾“一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核心区域的北站街道,面积虽仅1.99平方公里,却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民族金融业的发祥地,有近代沪上“清明上河图”之称。街道辖区拥有上海总商会、中国实业银行仓库、吴昌硕故居、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四行仓库、均益里、山西大戏院等30余处、近50万平方米清末民初时期建造的历史建筑,其中10余处是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图说:梁氏民宅内景 李菁摄


由于辖区老式旧里多,居民居住困难,北站街道是目前静安旧区改造、城市更新重点区域,而绝大多数历史建筑又都在安康苑、华兴新城等旧改基地里。像安康苑旧改基地,拥有各类优秀历史保护建筑6万余平方米,其中梁氏民宅、潘氏民宅、均益里、钱江新村等荟萃了民国各个时期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十分珍贵。如何在拆除棚户简屋的同时,又不“误伤”历史建筑?街道党工委书记程凯表示,街道虽然不是历史建筑保护主体管理和责任单位,但作为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有责任和义务配合房屋、文物等管理机构一起保护好辖区内的历史建筑。


图说:吴昌硕故居 李菁摄


为确保辖区内历史建筑在旧改中免遭损毁,北站街道旧改指挥部与参与旧改的12家拆房公司签订了《历史建筑保护承诺书》,要求各公司承诺自己作业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一砖一瓦不缺不损,并不得擅自出租给他人居住,还要派人值守,否则将按国家相关法规予以处罚。


街道还组建了由居委会干部、综合治理社工、社区文物保护志愿者等人士组成的队伍,对辖区内的历史建筑进行密集安全巡查。对于梁氏民宅、延陵寄庐、福荫里等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街道还聘请文物保护专业工作人员24小时入住值守。为防止拾荒、盲流等人员随意进出一些居民已经搬迁的历史建筑,街道还在文物保护专家指导下,派专业团队将这些建筑的门窗、雕刻花纹等处,用特殊材料和方法砌墙封存。为确保旧改基地内的历史建筑免遭灾害,街道还联合区消防支队,定期组织房屋征收人员、拆迁公司职工、社区居民、居委会干部等基地人员开展防火防灾实战演练。



图说:社区文物保护志愿者正在开展巡查 李菁摄


除了为旧改基地内的历史建筑穿戴厚厚的“防护服”,北站街道还充分行使政府派出机构职能,说服、引导政府管理部门和开发商,将一些尚未经文物管理部门认定、属于可拆可不拆的名人故居、石库门里弄等历史建筑保存下来。程凯表示,街道将在继续做好旧改基地历史建筑保护的同时,还将择机举办“岁月留痕”展览和论坛,通过一些文物、影像等资料,将老北站地区历史建筑典故和风貌,精彩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除了为旧改基地内的历史建筑穿戴厚厚的“防护服”,北站街道还充分行使政府派出机构职能,说服、引导政府管理部门和开发商,将一些尚未经文物管理部门认定、属于可拆可不拆的名人故居、石库门里弄等历史建筑保存下来。程凯表示,街道将在继续做好旧改基地历史建筑保护的同时,还将择机举办“岁月留痕”展览和论坛,通过一些文物、影像等资料,将老北站地区历史建筑典故和风貌,精彩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来源:新民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