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马丁·路德·金) 文/任 立(微信号:xkrenli)
自古以来,就讲究学以致用。可是,真正理解它确实内涵的,好像并不多。于是,将学习给弄成了仅仅是获取利益的手段、以及附庸风雅的花架子。以至于,搞得现今尤其浮躁和表面化,甚至表面文章也做的虚之不能再虚了。学以致用演变成了赤裸裸的实用主义。 学而致用,并非学习之后、再去应用,而是学用一体、知行合一。记得我上中学时,有位物理老师,不是死板的教授枯燥的物理公式,而是将物理教条进行生活化的表述和演绎,引发学生们于现实生活中来思考。比如他曾经问道:“同学们,你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学校的?”当然有的是步行、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是乘公交车,或者是爸妈送过来的。
老师又说啦:“无论你们是以什么方式来的,都有一个共通之处——那是个必须和必要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因素,那么,你们今天谁也到不了学校、来不了这个课堂上。大家想想看,这个必须的、不可或缺的条件,究竟是什么呢?” 同学们马上议论纷纷地热闹了起来。有的说“必须要有双腿和双脚”;又有的说“必须要有车子”(有位赶紧补充说“车子必须有轱辘”);还有的说“必须要知道去学校的路”等等五花八门……。最后,老师终于解开这个“关子”、引导出“摩擦力”F=μFN——这节课所要讲的物理概念……。整堂课下来,始终令同学们兴趣昂然、专心致志,无形中,将刻板的物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直接经验和体会。
从那时起,我就不再认可韩愈《师说》所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理念了。我认为:真正的老师及老师真正的职责,不应当仅仅“传道、授业、解惑”,那样的话就太肤浅了。真正的老师应当是能够触及心灵的、引发学生对智慧(知识)的兴趣和积极、热忱地独立思考——特别是使他们能够对原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感兴趣。只要引燃了同学们深厚的兴趣,也就唤醒了他/她内在的觉性,也就链接上了知识同现实及其生活的关系(从而不再为知识而知识、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学习、为将来谋得一份好工作而学习;不再成为没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精神的、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和“考试机器”),这样才能够使得知识不再与生活相分离和不相关,从而认知到它们是一个整体、合一的东西——这就是(知行合一的)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唤醒心灵,而非简单的知识灌输;唤醒心灵,知识便是顺带的事情,否则,再多的知识,都是对心灵的束缚。一个沉睡和封闭的心灵,拥有的知识及物质越多,就会制造出更多不可思议的荒唐与邪恶,因为那样的心灵不懂得如何驾驭知识及财富,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知识和创造财富?若此,必然就会为了财富而学习、为了声名权势而存在。于是底线和道德意识可以几近丧失、诚信几将殆尽,大家共同制造——兴奋的制造着共同的社会悲剧——无度的消费、恶性的竞争、过度的开发、生态的浩劫、环境的污染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不断拉大、矛盾日益激化、拜金主义和民粹盛行、假冒伪劣泛滥……。
由此可知,教育啊教育——讲清楚好像挺不容易。其实很简单,如果我们的文、史、哲、地、数、化等所有的中小学任课老师,都能够像上面那位物理老师一样,用爱来开启、唤醒学生们内在的智慧、觉性和心扉,相信每个学生都将可以发现及挖掘出自己的天资禀赋,这个社会也必将是心无所乱、人无所废、物无所弃的,真正纯朴、祥和、繁荣、幸福的盛世。
可惜与可悲的是,从我们的老师及其文化与社会根源之处,都将世界观与方法论、学习与生活、理论和实践、知识与智慧、战略与战术等等,都给分割开了、分成了两回事、两件不同的东西。所以,致使这个社会许多人的人格是分裂的、思想是扭曲的、精神是匮乏的、心灵是空虚的,以至于——从来不知真理为何物?从来未知人生的真意义。 殊不知,真理只能被直接经验,而无法通过概念灌输、理论学习、思考研究和口头颂扬而获得。就如同佛家弟子尽管遍悉佛理教义,也不等于真的拥有了佛性智慧。 因此,不讲身体力行,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没有直接体验,一切都将是虚妄不实的梦幻泡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