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微翁回忆录》中一处人名(尧育飞)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17-08-04

杨树达先生《积微翁回忆录》初版于1986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距今已三十年,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据以增订印行,因保存丰富近现代学术史资料,久已享誉学林。该书脱胎于树达翁的日记,19537月以后,“直至一九五六年二月四日止的一段回忆,则为孙秉伟同志(积微翁的孙女婿)所续补。续补的根据积微翁自写日记,体例亦依其自录。”(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15页)应该说,孙秉伟先生的续补体例允当,使人在阅读中浑然忘了其为续作,不愧为续补之上品。然而积微翁当日所记日记,俱为手稿,且随着其年岁递增,日记字迹想必更加潦草,因而识读起来往往并不容易,由此也难免造成一些错讹。

近日阅读此书,于19541223日一条,便发现有误。该条记载如下:

二十三日。午二时同钟佩藏步到松桂园市协商委员会,出席座谈会。刘乐扬说话颇长,意在鼓励馆员们研究。余亦说话,希望政府速建图书馆。五时散会,刘告余,政府已定于明年或后年建图书馆,当费数十亿元云。

该条所记之“钟佩藏”当为“钟佩箴”之误。由引文可知,杨树达先生19541223日下午两点到长沙河东松桂园市政协开会,开会主持者刘乐扬(1914-1995)当时任湖南省统战部交际处处长,其所言“馆员”即指湖南省文史馆馆员,当时杨树达任湖南省文史馆馆长。而当日在湖南省文史馆姓钟者正是钟佩箴。“箴”与“藏”形近,也许是孙秉伟先生误识,也许是排印有误,然而此后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所刊仍误。自然这不能全怪编者,能够据以校勘的《积微居日记》已经躺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睡大觉几十年了,外人是难以看到的,连积微翁后裔也不易见到(见杨逢彬《<</span>积微翁回忆录>重版后记》)。

钟佩箴本名昌言(1877-1966),字佩箴,湖南平江向家镇人,是钟叔河先生之父,早年在岳麓书院、时务学堂等处求学,后曾任永兴县税务局长,又任湖南都督府财政司制用科科长,以后在湖南大学任算学教员,建国后任湖南文史馆馆员。杨树达早年与其为时务学堂同学,钟叔河先生曾回忆云:“父亲一生宅傺,曾教我曰:‘人不可不立志。我碌碌无为,比同学少年,武如蔡艮寅(锷),文如范源濂,作学问如杨树达,搞政法如章士钊,都不啻云泥……汝当以我为戒’。”(见《春风大雅能容物——记著名出版家钟叔河》)不过在杨树达日记中,多记为钟昌言,此处记为钟佩箴,较少见。

北大版《积微翁回忆录》据闻曾因编辑问题不少而打回重印,然后发行。而上海古籍版则有删改,且距今时间久,两书都不易见。因此,将来重印《积微翁回忆录》,此处当改正。自然,我们更盼望数十册的《积微居日记》能够早日整理出版,哪怕是影印也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