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歌诀】 厚朴麻黄汤石膏,杏仁半夏与干姜, 细辛小麦五味子,主治寒饮夹热证。 【学用导读】 厚朴麻黄汤主治寒饮郁肺夹热证的特点有3,①郁热比较重,重用石膏以清热;②饮阻胸中比较甚,选用厚朴以理气化饮,③必须根据病变证机主次矛盾变化而适当调整方药。 【医案助读】 喉源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林某,女,45岁。咽痒咳嗽,反复发作已有1年多,服用中西药及静脉用药,可咳嗽未能消除,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咽因凉即痒,咽痒即咳,呈阵发性,痰少夹黄,胸闷,胸满,口干欲饮水且量少,手心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沉紧。辨为寒饮郁肺夹热证,给予厚朴麻黄汤加味:厚朴15g,麻黄12g,石膏48g,杏仁12g,半夏12g,干姜6g,细辛6g,小麦24g,五味子12g,葶苈子15g,桔梗15g,甘草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咽痒好转,咳嗽减轻,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复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3个月,慢性支气管炎得到有效控制。 用方点拨:根据咳嗽因凉即发辨为寒,再根据胸闷,胸满辨为气阻气逆,又因痰少夹黄,口干欲饮水辨为郁热,以此选用厚朴麻黄汤温肺宣肺降肺,加桔梗宣利咽喉,葶苈子降肺气,甘草益气祛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中医辨证】 寒饮郁肺夹热胸满证:咳嗽,气喘,胸满,胸闷,烦躁,口干欲饮水,咽喉不利,痰多,气逆不得平卧,舌淡红,苔白滑或黄白相兼,脉浮或紧。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厚朴麻黄汤,以主治寒饮郁肺夹热胸满证为基础方,以主治寒饮郁肺胸满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寒饮郁肺,阳因寒而郁生热,肺气不利,浊气上逆,以此而演变为寒饮郁肺夹热胸满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咳嗽,气喘,口干欲饮水,无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紧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 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 【衷中参西】 合理运用厚朴麻黄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呼吸疾病,还是治疗泌尿疾病等,都必须符合厚朴麻黄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厚朴麻黄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1、泌尿疾病:肾病综合征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输尿管炎等。 2、五官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 3、皮肤疾病: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 【中医治法】 温肺化饮,降逆宽胸。 【方药西用】 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抗过敏、抗炎、抗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处方用药】 厚朴五两(15g) 麻黄四两(12g) 石膏如鸡子大(48g) 杏仁半升(12g) 半夏半升(12g) 干姜二两(6g) 细辛二两(6g) 小麦一升(24g) 五味子半升(12g) 随证加减用药:若胸闷明显者,加紫苏、枳壳,以行气宽胸;若咳嗽明显者,加款冬花、紫菀,以宣降肺气止咳;若痰多者,加陈皮、贝母,以化痰止咳等。 【煎服方法】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证研究】 寒郁肺而浊气上逆,则咳嗽,气喘;胸中浊气逆乱,气机不利,则胸满,胸闷;浊气逆乱心胸,则烦躁;寒郁化热而伤津,则口干欲饮水;浊气郁结于咽,则咽喉不利;浊气不降,水结为痰,则痰多;浊气逆乱肺气,则气逆不得平卧;舌淡红,苔白滑或黄白相兼,脉浮或紧均为寒饮郁肺夹热胸满之征。其治当温肺化饮,降逆宽胸。 方中厚朴下气宽胸,除痰平喘,止咳降逆。麻黄宣发肺气,化饮利气。石膏清泻郁热,制约温热伤阴。杏仁肃降肺气,止咳平喘。半夏燥湿化痰除饮,杜绝痰湿之源。干姜温肺化饮。细辛温肺散寒,通阳化饮。五味子收敛肺气,防止化痰化饮而伤阴津。小麦益脾以助肺,益肺以祛邪,并能下气益气而不伤肺气。 【使用禁忌】 肺热证,肺阴虚证,慎用本方。 随证加减用药:若胸闷明显者,加紫苏、枳壳,以行气宽胸;若咳嗽明显者,加款冬花、紫菀,以宣降肺气止咳;若痰多者,加陈皮、贝母,以化痰止咳等。 【煎服方法】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