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和孩子一个“topic”

 长青马圆圆191 2017-08-05

    “我要杀人,我们家有的是钱,我什么都不怕!”

       一个孩子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在楼道里声嘶力竭地喊着!班主任为了不影响更多的同学,把他送到学生部。我们有了下面的对话。

万:能用一个词描述一下你的心情吗?

b:生气

万:说一说,我想听。

b:我中午折了一个有意思的、长长的纸筒,小a也折了一个,老师回来了,小a 给老师看。老师说:我身边有一个小朋友玩儿这个游戏时,因为纸又尖又薄,不小心把一个同学的“角膜”碰了,虽然没有大事,但是很危险。这个游戏不适合在人群密集的教室玩,老师先帮你们收起来。小a没有玩儿上这个游戏特别生气,就要打我,被老师制止了,我也很生气,又不能打人,就说了这些话。

万:现在,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怎样处理这件事?

b:我们都有错,我们互相道歉,再鞠个躬。

万:这件事可以这样来做。但是,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用道歉来解决的,比如说严重点的。有人杀人了,该怎么办?

b我买点东西去道歉,再鞠个躬。

万:孩子,你是不懂得法律的威严。如果有人杀人了,会被判刑进监狱的,被限制了自由,不能和朋友一起约着玩儿,不能陪着爸爸妈妈一起吃饭。每天在监狱里做什么事都要经过监狱警察的同意。这种事不是靠钱能解决的。钱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不是用来解决这种问题的,这是在浪费父母的钱。

你知道钱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吗?

b:做面包。

万:还有吗?(孩子摇头)其实,我们用它来买书、旅游,都是有意义的事!还有很多吃不上饭、没有衣服穿的小朋友,我们可以把你用不上的钱捐献出来给他们用。这都是做有意义的事。

这时,小a进来了。

万:你有什么事找我吗?

a:班主任让我来的。我就是和小b有一点矛盾。原因是,中午小b做了一个手工,我看着挺有意思也做了一个,我知道这个有危险,我已经拔尖儿弄平了,小b让我拿给老师看,老师假设说,会把眼睛扎了,扎了眼睛怎么办?然后老师把我的收走了,我很生气就和小b发生了矛盾。老师让小b去上音乐课,没一会儿,同学从楼下奔上来说小b把人打了,自己还哭。

b:是因为别人拉我的领子,把我从楼上拉下去,我都快摔倒了,我才打他的。

a:我只是希望老师能够公平地处理问题,要按事情发展的情况去处理,不假设。

万:你知道为什么制定交通规则吗?你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a:法官假如---

万:交通规则,例如红灯停、绿灯行;追尾候车全责等等。

a:防范

万:对呀,不能出了问题再说呀,要预防吗。

          我们为什么制定大雁积极行为呀?

a:希望学校更好,预防同学们危险。

万:对呀!那老师为什么会说可能碰伤眼睛。

a:预防,现在我知道了。老师说可能会碰伤角膜。可是我以前没有这个经历,现在我记住了,以后再也不会了。

万:多明白呀!你们知道角膜在哪吗?

a:眼睛;小b:脚底下。

万:回去让爸爸给小b普及一下身体上的知识

万:小a,那现在你做老师试着来处理这个问题

a:我们都有责任,互相道歉,不再给老师添麻烦,帮助老师

万:那我们有几个约定吧:

1.     控制情绪

2.     不添麻烦

3.     做老师小助手

万:小b,以后用钱做哪些有意义的事?

b:做点小生意。(完全不记得曾经说了什么,纯粹源于对生活习惯的真实再现,在这里完全没有歧视小生意的意思。)

从这次谈话中,有哪些发现?

------

一.     家庭缺少教育元素。

我们现在很多家庭没有家庭教育的元素,经常是以养宠物的方式来教养孩子,喜欢了叫过来逗逗,不喜欢了呵斥一顿。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谈话毫无顾忌、没有避讳。从我们与孩子的聊天中就能了解到家庭的谈话主题以及家庭氛围。很明显从这个小朋友的谈话中,我们就看到了浓浓的商业味道,不认识自己的器官;不了解社会的一些规则与机构职能;不了解怎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不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绪、确实是非观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若是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孩子也会拿起书本来;你若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孩子也会适时站起来,把位子让给老奶奶;你若坚持每天对你的爸妈送上一杯茶,有一天,孩子也会给你递上一杯温暖身心的茶。”

“其实,孩子的成长,真是在“拼爹妈”,但这个“拼”,拼的是,我们是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父母,是不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好榜样? 拼的是,我们有没有为他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是不是和他建立了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拼的是,我们为他打下了怎样的基础,为他指明了怎样的方向。”

所以,我的结论是:“作为家长的我们,给你的孩子树立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将深层次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摘自《建新家校联盟》

教育不是学校一方就可以完成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潜移默化的,每天父母的行为示范,父母看待事物的观点。行为示范随时随地,父母的观点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父母的观点怎样带给孩子呢?其实很简单,每天一个谈话主题,主题的来源可以是您看到的新闻、也可以是单位遇到的一个话题。

       例如,我们家的每天一个“topic”:

     万:妈妈今天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得了淋巴性白血病,女孩爸爸的朋友帮助这个家庭用众筹筹得了一些捐款。后来有爆料称:这个家有三套房子、一部车子,医药费20多万,完全能够偿还,为什么还需要社会筹钱,这是“疾病消费”。你怎么看!

爸爸: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份同情弱者的心,也有一份做公益、慈善的心。但是不希望被不法之徒利用,导致“信任危机”。

女儿:我宁愿相信,因为我们受到社会的照顾,公共交通、医疗保险等等,我们也应该回馈社会,帮助一些国家看不到的事。我看到,我也会尽一份力,不然没有信任,将多么可怕。

妈妈:您们两个的都有道理,但是我们不要助长歪风邪气,我们要学会甄别,从发布的信息中、从网上、从可能了解的地方去求证事情的真实性,再去做慈善。

相比来说,扶助贫困学生比较安全,你愿不愿意以你的名义去扶助一个。                 

女儿:当然好:不过,我要扶助一个比我小很多的,因为我希望等我挣钱了,我靠自己的力量去做,现在还要用你们的钱,我不甘心。

    每天,我们都会寻找一个话题来聊一聊。小的时候,教孩子认识自己的器官、走到一个地方认识一些社会机构,孩子经常问我这是做什么的,我们会为孩子讲解。其实这就是孩子价值观的塑造,价值观不是靠一节课来完成的,它一定源于平时的积累。家里聊天的话题所关注的,就是孩子平时所关注的,它可以当时很懵懂,但一旦遇上相应的情境就会再现。

二、情绪控制

当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他们的情绪不受控制。这与我们平时一味无原则去满足孩子不无关系。

同时,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是的态度也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学校资源教室“知心信箱”中看到这样的信息:

每天和孩子一个“topic”

每天和孩子一个“topic”

 

孩子的行为都是习得的,当我们面对孩子时不能控制自己,孩子习得的行为就会变成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就是这个道理。

对这个问题,我还真有些发言权。

每到节日,我都会和女儿、爱人讨论为爷爷、奶奶买些什么以尽孝心,有时有女儿去亲自挑选。耳染目濡,孩子把我们每个人的生日都记住,用自己攒下的微薄的零用钱尽自己所能去挑选一份礼物送给你。去超市买回的物品永远孩子拎着,还声称:养儿防老,女儿不就是做这个用的吗?她自己的书包从来不让我帮着拿,她说很沉,妈妈颈椎不好,不能拿沉的东西。做家长的心里暖暖的。

每周六早上是女儿固定与奶奶的通话时间,开始没有什么可聊的,后来就会关注一些日常和奶奶攀谈20分钟。我出差,女儿会视频和我聊上一会儿,让我注意安全。

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没有经验也走过弯路,看别人的孩子好,就会去夸别的孩子,女儿就说:让她做你的女儿好了。有时看到孩子的问题,也会不计场合去批评她,孩子有一段时会说:真不希望自己的妈妈是老师,就会教训人。孩子甚至不信任你。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马上调整,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教育的场合,注意说话的方式,想让孩子做到的,我和爸爸商量好,我们先做到。于无形中为孩子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

并不是我们多会教育孩子,稍微用点心,教育就会无处不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