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塔寺寻佛迹(三)

 木头1018 2017-08-05

       在上一篇,我们说到在金刚宝座南侧须弥座的束腰上,雕刻了 东方阿閦佛 的坐骑:大象,由此引发出五方佛方位与地理方位不统一的疑问。今天,我们就来一边看实物,一边查资料,尝试着解开这个“谜团”。

       首先,我们要明确,五塔寺金刚宝座如此布置五方佛坐骑,并非随意之举,这背后有着严密的密宗理论逻辑。当然了,显而易见的是,类似五塔寺金刚宝座这种建筑,可以说,其每一个细节都会暗含相应的宗教理论。所以当我们见到这个现象时,不会下意识地对其进行否定,只会探究其背后那个隐藏着的宗教意义。

        同时,密宗的理论体系,到了明成化年间,已经基本定型(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是元明之际从今天西藏地区传入的“藏密”。在此之前,密宗理论在印度就早已产生,并且经由西域路线传入了中原汉地。大约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在佛教艺术中有所反映,比如陕西扶风法门寺的文物,此时谓之“唐密”。日本在那时将之东传,称为“东密”)。并且在此金刚宝座建成之前,正统年间的智化寺及法海寺等寺庙建筑,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藏传密宗元素,可作为参考。

        在具体探讨之前,先要纠正一个在上一篇出现的错误,即“五方佛示意图”。当时并没有研习到这一步,故而在绘图时出现了错误,把东方阿閦佛直接放置在了地理东方的位置。现在,让我们看一下正确的示意图吧:

        如果我们对比智化寺的转轮藏及天花彩绘、法海寺的天花彩绘,就会发现,这几处艺术形象,都是如上图所示的方位处理。

        在说明了探究思路之后,我们就开始进行论证。过程如下:

        1,释名;

        2,释形象;

        3,解方位;

        4,探可能潜藏的理论。

        1,释名

         毗卢遮那佛

          梵文 Vairocana 的音译意译“光明普照”。······《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以一切菩萨、诸执金刚所示身语意行,借由“大日如来(Maha-vairocana)”所生所加持,故密宗视毗卢遮那即“大日如来”,为理智不二的“法身佛”。

         阿閦佛

         梵文 Aksobhya-buddha 的音译意译“不动佛”、“无动佛”等。东方现在佛名。······密教以此佛为金刚界五佛之一,象征大圆镜智,密号为“不动金刚”。

         宝生佛

         梵文 Ratna-sambhava 的意译音译“啰怛曩三婆缚”。密教金刚界五佛之一。

         阿弥陀佛

         梵文 Amita-buddha 的音译,“阿”意为“无”,“弥陀”意为“量”,故又译为“无量佛”,通常称作“无量寿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藏传佛教以阿弥陀佛为无量光、无量寿两佛。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若祈求延寿福乐,则皈依无量寿佛。密教以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法身之妙观察智,称为“甘露王”。

          不空成就佛

          梵文 Amoghasiddhi 的意译。密教金刚界五佛之一。

        以上定义,皆截取自 任继愈 主编的《佛教大辞典》。而上图我所使用的名称,并非按照此顺序。这是因为,我在参考了 前者文献,及 丁保福 编纂之《佛学大辞典》、唐代僧人兼佛教翻译家 不空 所译之《金刚顶经》和《菩提心论曰》后,决定使用《金刚顶经》中所使用的五方佛名号。一则该经典系阐述密宗金刚界五佛较为权威的文本,二则该文献中更涉及到后面讲要分析的五佛方位问题,故而使用其中所用名号,似乎更容易在行文中进行统一。

        根据密宗理论,金刚界的这五佛,乃是五智所成之五如来,又分属于五方国土之上,其对应关系如下:

       毗卢遮那佛 —— 法界体性智 —— 华藏世界

        不动佛 ———— 大圆镜智  —— 香积世界

         宝生佛 ———— 平等性智  —— 欢喜世界

         无量寿佛 ——— 妙观察智  —— 极乐世界

         不空成就佛 —— 成所作智  —— 莲华庄严世界

        2,释形象

         在金刚界五佛造像中,他们都有着基本固定的形象。这一形象通常首先以各自的手印作为区别。下面我们就根据文献整理,配以五塔寺金刚宝座诸佛龛中的众佛雕刻,来将之梳理出来:

         毗卢遮那佛 之 智拳印:

         不动佛 之 触地印:

        宝生佛 之 与愿印:

        无量寿佛 之 禅定印:

        不空成就佛 之 施无畏印:

以上图片,左侧皆为 木头 所拍摄; 右侧 截图自 《佛教造像手印》

        3,解方位

         这一环节,就是本文最核心的部分。

         其实,只要找到了最关键的参考文献,就可以很清晰地确定金刚界五方佛所处方位了。只不过这个过程对于本文研究,是一个逆向的过程。而我又是初次接触藏传佛教及密宗理论,故而用了不少时间查阅可以触及的资料,最终才得以确定所需要使用的文献。

         五佛所指,系 “密教中以大日如来为首的五尊佛,有金刚界五佛与胎藏界五佛之别”(《五方佛及其图像考察》),而对于金刚界来说,《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是最为核心的一部经典。就在这部经典中,我们发现了(可以说是最早)明确描述五方佛方位的文字:

既已加持身次应受灌顶

五如来印契各如三昧耶

遍照灌于顶不动佛于额

宝生尊顶右无量寿顶后

不空成就佛应在顶之左

        其中,“遍照”应即是 毗卢遮那 之意译,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大日如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以 毗卢遮那佛 为中心,则 东方不动佛(阿閦佛)在其前;南方宝生佛 在其右;西方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在其后;北方不空成就佛 在其左。而因汉地传统建筑皆为 坐北朝南,则 毗卢遮那佛 作为主尊,其方向亦为 坐北面南,此时,以礼佛者的视角来看,就是 毗卢遮那佛 在中央,礼佛者左手方向为 宝生佛,右手方向为 不空成就佛。这也就是一般环形排列时,五方佛所处位置。

        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 五塔寺金刚宝座 的五层佛龛(包括五座密檐塔每一层周绕的佛龛),会发现其上五佛的排列也有一定规律。但由于年代久远,更民国之后履遭破坏,后期修补时或并未按照其规律雕刻,故而个别位置的佛像可以认为有误。但总体而言,其基本的循环单元为:

 宝生佛 ——  不动佛 ——  毗卢遮那佛 ——  无量寿佛 —— 不空成就佛

南 —— 东 —— 中 —— 西 ——北

         这一排列顺序,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在环形排列的基础上, 东方 不动佛 及 西方 无量寿佛,均以顺时针(右旋)做 90° 旋转 而成

         但对于五座密檐塔,根据现有的资料,及前期有关专家老师登塔拍摄记录的资料来看,无法确定究竟哪一座塔,代表了东西南北四方佛。一则塔基须弥座,除了中央塔南方为 佛足+八宝 等雕饰外,其余皆为: 
        

 南侧: 

大象 --- 金刚杵 --- 狮子 --- 水晶 --- 狮子 --- 金刚杵 --- 大象

西侧:

宝瓶莲花 --- 金刚杵 --- 奔马 --- 十字金刚杵 --- 奔马 --- 金刚杵 --- 宝瓶莲花

北侧: 

孔雀 --- 金刚杵 --- 狮子 --- 法轮 --- 狮子 --- 金刚杵 --- 孔雀

东侧: 

宝瓶莲花 --- 金刚杵 --- 迦陵频伽 --- 法轮 --- 迦陵频伽 --- 金刚杵 --- 宝瓶莲花

        而须弥座之上,四个方向的佛龛中,皆为 一 右手结 触底印 之佛,或许是单独出现时的 释迦牟尼 形象(参见《五方佛及其图像考察》)。故而,暂未找到能够明确显示四角密檐塔所对应其余四佛的图像。

        4,探理论

        最后,就是探讨一下五方佛如此布置背后的理论了。

        第一,金刚宝座塔本身就是一个 曼荼罗。所谓曼荼罗,梵语 Mandala ,旧译 “坛”或者“坛城”。意为本尊佛、菩萨和周围环绕的眷属等聚集的地方。曼荼罗用形象表现佛智与道果功德,这是密教的特色。(《佛教大辞典》

        也就是说,整个 金刚宝座塔,象征了 释迦牟尼 得道时菩提树下所坐区域。这一片区域就是后世所言的“金刚”,寓意佛法不受外物所侵,能破万物,并以此纪念释迦牟尼佛在其处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真觉寺金刚宝座》

         所以,其五方佛的布置,便按照密宗金刚界曼荼罗所要求的方位处理。

        第二,有的理论认为,密宗曼荼罗理论,承袭了印度原始宗教中的生殖崇拜、太阳崇拜等。大家可以先参考《藏传佛塔与寺庙建筑装饰》一书《曼荼罗探秘》章节。此处我只针对太阳崇拜一说提出更多的想法。按照其理论,五佛崇奉的中央位置,给的是象征(意为)“大光明”,即太阳 的 毗卢遮那大日如来。而如果我们让 大日如来 面朝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时,根据 上面 第3部分 引用的文字来解读,则正好 大日如来 “额” 上的 不动佛,处在东方。这样,五方佛中的 “东方佛”,就与 地理东方 吻合了。或许,这可以作为一套完整的逻辑链条,解释五方佛方位“错位”。

        也就是说,最初的状态下, 象征太阳的 大日如来 面朝向日出的 地理东方,此时,金刚界中的 不动佛 便处于 东方。而后期,由于礼佛的需要,大日如来 做了90°的右旋,面朝向 地理南方。这样,东方不动佛,便转到了 地理南方。

        但是,关于这个理论,我还需要对其进行更多地论证,或者寻找既已完成、但我尚未研究到的成果。这里只是一个“大胆假设”! 

        关于五塔寺金刚宝座塔中五方佛方位的问题,就简单讨论到这里。由于我刚刚接触密宗知识,恐怕在文章组织的过程中,免不了出现问题和错误。希望更为专业的读者朋友,可以为我指出,以便在日后进行查漏补缺和修误确正。

参考资料 

1)孙磊. 北京五塔寺金刚宝座塔造型与造像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2)周晶,李天. 雪山中的曼荼罗——藏传佛教大型佛塔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3 

3)滕艳玲. 真觉寺金刚宝座[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10

4)杨清凡. 五方佛及其图像考察[J]. 西藏研究,2007(2):31--36

5)罗炤.略述法门寺塔地宫藏品的宗教内涵[J]. 文物,1995(6):53--62

6)苗天娥. 浅谈法海寺曼陀罗的深刻内涵[J/OL]. 北京文博.  http://www./2006/4-12/10949.html . 2006.04.12

7)罗伯特·比尔. 藏传佛教象征物与器物图解[M]. 向红茄译.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4

8)唐普氏.法门寺塔地宫的唐密曼荼罗之我见──兼与罗炤先生商榷[J]. 佛学研究,1997(00):98--108

9)吴庆洲. 藏传佛塔与寺庙建筑装饰[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0

10)龙珠多杰.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

11)李鼎霞 白化文. 佛教造像手印[M]. 北京:中华书局,2011.9

12)昂巴. 藏传佛教密宗与曼荼罗艺术[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3)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 桥塔[M]. 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4.9

14)陈捷,张昕.  汉藏交融化净土——智化寺神圣空间的意义塑造[J].  美术研究,2017(1):51--62

15)释不空 译.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M]. 北京:线装书局,2000

16)丁福保 编纂. 佛学大辞典[M].北京:文物出版,1984

17)任继愈 主编.佛教大辞典[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2

18)不空 译.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http://www.liaotuo.org/qldzj/xtsxzj/5369.html

19)不空 译.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415/17/1064184_23209941.s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