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雒晓东原创:厥阴病是不是千古奇案?

 敢问阴阳 2017-08-05
厥阴病是不是千古奇案?
广东省中医院 雒晓东
——厥阴病是不是千古奇案?(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语)
——是王叔和在整理《伤寒论》时拼凑而成的篇章吗?
——李可老先生在谈及厥阴病时,也曾指出这一部分也许并不重要,至少比不上少阴太阴的内容。(但事实上,李老在实际运用中,吴茱萸汤、当归四逆等厥阴方不仅常用,而且效果明显)
厥阴病奇在哪里,它存在什么问题?或者可以简单地问,什么是厥阴病?
我们首先要知道这样一个前提,即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学好中医,就必须回到传统文化中去寻根。比如说,中医是一个讲究意象、意念的学问。就像齐白石老先生的作品,论细节,论解剖等方面绝对比不上文艺复兴绘画大师达芬奇,但我们看到他的虾,一样能感到栩栩如生,甚至有过之,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讲究神、神似的概念。画家、书法家、乃至医家,着力去追求的不是形式,而是神,神韵。
回到中医方面,不只是在厥阴病上,我们大家都要树立一个概念,那就是要从生理去推病理。以这样的思路去考虑,我们也就可以把“厥阴病”的概念,拆分成“厥阴”“病”两块来解释。所谓病,就简单了,说的是生理的异常。譬如心主神明,肝主血脉是正常的脏腑生理功能,若是进入了病的状态,那这些功能就无法正常地运转了。
然后就要开始具体解释“厥阴”的含义了,包括了“脏腑、经脉以及五体九窍”等几个层次。脏方面,包括了足厥阴的“肝”和手厥阴的“心包”这两个脏;经脉方面,则是对应的“足厥阴肝经”以及“手厥阴心包经”这两条经脉;五体(皮肉筋骨脉)及九窍(头面七窍及前后二阴)方面,心包和肝对应的就是目和筋脉。这三方面加起来基本就把人体的系统给充分地概括了。此外,还有人体与自然相呼应的方面,厥阴也有它对应的特点,例如木气和厥阴相应,还有《伤寒论》说提到六经各经之病都有相应的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少阳病,寅至辰上,厥阴病欲解时丑至卯。就是提示我们中医讲究“四时之五脏,而非血肉之五脏”,因此无论针灸也好,用药也罢,都要遵循时间的特性。
如果我们学习过程中能够把以的厥阴生理涉及的几个方面都掌握了,知道它正常工作是怎样的情况,那就等于弄明白了厥阴病——它生理功能异常的一面。伤寒、温病、内伤、外感、传染病其实也都一样。张仲景把六经用来治疗外感病这一
块为主的,但是发展至今,大多数专家的观点还是认为《伤寒论》为百病立法,任何病都能放进六经的系统,能够用六经的办法来治疗。柯韵伯、李可先生也都持有这样的观点,甚至像温病大家叶天士,他也能把厥阴里面的方子用得很好,我自己之前的文章中论述六经时,也把温病的内容放进了厥阴部分,以资补充。
但想要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自如,光有这一段理论还不够,我们要能够抓住整个疾病最关键的部分——病机。我所推崇的办法是通过最详细的问诊来理清繁复病情中的蛛丝马迹,主证的证就是证据的证,可以通过在望闻问切等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地筛选有效部分,具体内容就包括我们刚才说的,从经脉、脏腑、五体九窍这三个大的方面。这方面的佼佼者就是姚梅龄老师,他经常能够半个小时就看一个病人,甚至一小时、两小时、整个上午。病史,主诉,表现各方都不能缺少,都是证据,我们在这方面投入的力气再多也不为过。因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误诊漏诊,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类似情况这将会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例如有患者感冒流涕,这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感冒,但是如果问诊采集到信息说这个人他眼睛不舒服、胁肋憋闷或者腿有抽筋等情况发生,根据中医藏象经络定位的原则,就必须考虑到厥阴有问题。
厥阴病条文谈到“阴阳气不相顺接”的问题,气血能够正常流通就是依靠肝脏的疏泄功能去调节,肝的气机不畅,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我们说的“厥”(厥逆,气血不通)的表现了。这个原则也可以表述为“先定位,后定性”。看到一个病人,或者肝,或者心包、或者相关的经脉、或者木气、或者筋脉发现有问题,就可以定位到厥阴了。
另一方面,从时间角度来看,厥阴病在伤寒论里面也代表疾病发生发展到比较后期的一个阶段了,因为三阳在外,到了三阴就近了一步,到了厥阴就是最后阴尽阳复的阶段了。这里最好也能把肝的疏泄功能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到了阴尽阳生,则厥阴出少阳,必须通过肝的疏泄功能来激发阳气,继而出现向愈之象。肝属木,木气升发,是阳气上升的阶段。就是说,在大病后期,如果病情出现回转,如条文说的厥热盛复,热几天、厥几天、完了再热,厥少热多,这个病就是要好转了,因为阳气来复,气出少阳。中医是一门时空医学,要动态地把握空间的变化与时间的变化,包括一年之中四季更替,一日之内时辰流转,时间不同,用药下针也都相异。
哪些病症可以归入厥阴病的范畴?
所有肝的病症,心包的病症,筋脉的病症,肝经心包经的病症,木系的病症统统可以放进来讨论。无论内伤、外感、传染病都不受限制。
厥阴病重点在足厥阴肝系的病证,首先分虚实两面,肝阴虚、肝血虚为主,当然也有肝气、肝阳不足,实证包括气、火、风、阳、寒等病证,肝气郁滞、肝火上炎,肝经湿热、肝风内动、寒凝肝脉、肝阳上亢等,这些都是厥阴范畴的病证。另外大家还可以考虑把心包的病证也纳入厥阴范畴。关键在于不能狭隘地认为厥阴只有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它也有热证(热痢,白头翁汤)也有寒证(当归四逆,吴茱萸汤证),厥阴是定位的概念,性质是可以改变的。就像阳明并不只有热证,也有“食谷欲呕属阳明,吴茱萸汤主之”的阳明寒证,阳明虽然热证为多,但根本而言必须先要定位,是胃肠系统的,比如胃气上逆就是阳明,而无论其性质是寒或热。按照这样的思路,很多内容都可以补充进来,譬如前述的温病内容,厥阴病的范围就大大扩充了。
六经病证都应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思考。临床上碰到了问题,先去思考这是肝气不舒还是胃气上逆,首要是来定位,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分清楚以后,再辨寒热虚实。这是很有效的办法,也解释了为啥在临床上出现的SARS也好、艾滋病也好,我们历代医书上都没有记载,但是中医可以开出方子来治疗,并且能够保证一定的疗效,我们把异常的生理状态(即病理)调整回去,就是治好了病,就恢复了健康,即使我们不知道这个到底是什么病。
中医六经学说的核心是藏象经络学说,都建立在“时空统一”,“天人一体”,“功能定位”为主的基本原则之上,而且是先定位后定性,先定位后定性的原则确立之后,厥阴病的问题就迎忍而解了,厥阴病就是肝和心包及其经脉的病证,可寒可热可以寒热错杂;可虚可实可以虚实夹杂;燥湿风火异戾杂症,皆可为病厥阴。厥阴提纲证只是举例示范而已。
这就是中医,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处,求其神而不究其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