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管蔡世家》卷三十五,附曹叔世家

 曹氏文昭堂书馆 2017-08-05

按:《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 145年)。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年),受父遗命开始撰写《史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史记》已经基本写就。司马迁卒年不详,大概在武帝末年,也有人认为卒于昭帝时期。

    据《太史公自序》,《史记》全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书名《太史公书》。早期,学术界也把《史记》称作《太史公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东汉末年,学者著述中,已称《太史公书》为《史记》。三国时期,“史记”已成为司马迁之书的专名。

    《史记》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东汉初年,班彪、班固父子时代,《史记》残缺十篇,残缺程度不一,既有整篇,也有部分章节。

    历代出现过不少学者注释《史记》。南朝刘宋中散大夫徐广作《音义》十三卷,中郎外兵曹参军裴骃又作《集解》八十卷。《音义》久佚,《集解》尚存,是今世还能见到的最早《史记》注释,为数众多的《音义》片段,保留在《集解》中。唐代,司马贞作《索隐》和张守节作《正义》,裴氏、司马氏、张氏三家的注释,被公认为古代最有权威的训释之作,人们习惯上合称“三家注”。

    南宋绍兴年间,杭州刻印《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另外又有朱中奉刊本和淮南路无为州官刻本。三家注合刻本以南宋庆元年间黄善夫刻本为最古,此本颇受学术界重视,涵芬楼和商务印书馆都曾影印。

    清代是整理古籍的辉煌时代,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流传较广的刻本,一种是乾隆四年(公元 1739年)武英殿校刻本《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人们称之为“殿本”。因为是国家一级的官刻本,所以有许多知名学者参加校勘,对《史记》原文和注文多所厘正。另一种是同治九年(公元 1870年)金陵书局校刻本《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此本汇校了宋、元、明有代表性的各种版本,并汲取了学者的研究成果。此本失误较少,人们视为善本。

    五十年代末中华书局开始标点校勘《二十四史》时,《史记》即采用金陵书局本为底本。1959年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史记》。这一新的本子,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全书有了标点分段,二是根据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对《史记》原文和三家注作了大量的校订工作,给读者提供了方便。

    本文采自光绪癸卯(1903年)同文局石印本,乾隆四年校刻本,即“殿本”。

 

《史记·管蔡世家》卷三十五,附曹叔世家

    ……

    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武王发,其后为周,有本纪言。管叔鲜作乱诛死,无后。周公旦,其后为鲁,有世家言。蔡叔度,其后为蔡,有世家言。曹叔振铎,有后为曹,有世家言「【索隐】曹亦姬姓之国,而文之昭。春秋之时,颇称强国,传数十代而后亡,岂可附管蔡亡国之末,而没其篇第?自合析为一篇。」。成叔武,其后世无所见。霍叔处,其后晋献公时灭霍。康叔封,其后为卫,有世家言。冉季载,其后世无所见。

    ……

曹叔世家《史记·管蔡世家》卷三十五,附曹叔世家 

    【索隐】按:上文「叔振铎,其后为曹,有系家言」,即曹合题系家,今附管蔡世家之末而不出题,盖以曹小而少事迹,因附管蔡世家之末不别题篇尔。且又管虽无后,仍是蔡、曹之兄,故显管、蔡而略曹。

 

    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集解】宋忠曰:济阴定陶县」。

  叔振铎卒,子太伯脾立。太伯卒,子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宫伯侯立。宫伯侯卒,子孝伯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

  夷伯二十三年(公元前842年),周厉王奔于彘。三十年卒(公元前835年),弟幽伯强立(公元前834年)。幽伯九年(公元前826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戴伯。戴伯元年(公元前825年),周宣王已立三岁。三十年(公元前796年),戴伯卒,子惠伯兕立(公元前795年)「【集解】孙检曰:兕音徐子反。曹惠伯或名雉,或名弟,或复名弟兕也。【索隐】按年表,作惠公伯雉。注引孙检未详何代,或云齐人,亦恐其人不註。《史记》所以王检《七志》、阮孝绪《七录》,并无不知。沛骃何所从录」。

  惠伯二十五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因东徙,益卑,诸侯畔之。秦始列为诸侯。

  三十六年(公元前760年),惠伯卒,子石甫立,其弟武杀之代立(公元前759年),是为缪公。缪公三年(公元前757年)卒,子桓公终生立(公元前756年)「【集解】孙检曰:一作终湦。湦音生。」。

  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722年),鲁隐公立。四十五年(公元前712年),鲁弑其君隐公。四十六年(公元前711年),宋华父督弑其君殇公,及孔父。五十五年(公元前702年),桓公卒,子庄公夕姑立(公元前701年)「【索隐】夕音亦。即射姑也,同音亦。」。

  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始霸。

  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年),庄公卒,子釐公夷立(公元前670年)。釐公九年(公元前662年)卒,子昭公班立(公元前661年)。昭公六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败蔡,遂至楚召陵。九年(公元前653年),昭公卒,子共公襄立(公元前652年)。

  共公十六年(公元前637年),初,晋公子重耳其亡过曹,曹君无礼,欲观其骈胁「【集解】韦昭曰:“骈者,并幹也。【正义】骈,白边反。胁,许业反。」。釐负羁谏,不听「【正义】釐音僖,曹大夫。」,私善于重耳。二十一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重耳伐曹,虏共公以归,令军毋入釐负羁之宗族闾。或说晋文公曰:“昔齐桓公会诸侯,复异姓;今君囚曹君,灭同姓,何以令于诸侯?”晋乃复归共公。

  二十五年(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卒。三十五年(公元前618年),共公卒,子文公寿立(公元前617年)。文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95年)卒,子宣公强立(公元前594年)「【索隐】《左传》,宣公名庐。」。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年)卒,弟成公负刍立(公元前577年)。

  成公三年(公元前575年),晋厉公伐曹,虏成公以归,已复释之「【索隐】按:《左传》成十五年,晋厉公执负刍,归于京师。晋立宣公弟子臧,子臧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遂逃奔宋。曹人请于晋。晋人谓子臧:反国,吾归而君。子臧反,晋於是归负刍。」。五年(公元前573年),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其君厉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年),成公卒,子武公胜立(公元前554年)。武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年),武公卒,子平公顷(须)立(公元前527年)。平公四年(公元前524年)卒,子悼公午立(公元前523年)。是岁,宋、卫、陈、郑皆火。

  悼公八年(公元前516年),宋景公立。九年(公元前515年),悼公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公元前514年)。悼公死于宋,归葬。

  声公五年(公元前510年),平公弟通弑声公代立(公元前509年),是为隐公「【索隐】按:谯周云:春秋无其事。今检系本及春秋,悼伯卒,弟露立,谥靖公,实无声公、隐公,盖是彼文自疏也。」。隐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声公弟露弑隐公代立(公元前505年),是为靖公。靖公四年(公元前502年)卒,子伯阳立(公元前501年)。

  伯阳三年(公元前499年),国人有梦众君子立于社宫「【集解】贾逵曰:社宫,社也。郑众曰:社宫,中有室屋者。」,谋欲亡曹;曹叔振铎止之,请待公孙强,许之。旦,求之曹,无此人。梦者戒其子曰:我亡,尔闻公孙强为政,必去曹,无离曹祸「【索隐】离即罹。罹,被也。」。及伯阳即位,好田弋之事。六年(公元前496年),曹野人公孙强亦好田弋,获白雁而献之,且言田弋之说,因访政事。伯阳大说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梦者之子乃亡去。

    公孙强言霸说于曹伯。十四年(公元前488年),曹伯从之,乃背晋干宋「【集解】:贾逵曰:以小加大。【索隐】干谓犯也。言曹因弃晋而犯宋,遂致灭也。裴氏引贾逵注云:以小加大者,加,陵也,小即曹也,大谓晋及宋也。」。宋景公伐之,晋人不救。十五年(公元前487年),宋灭曹,执曹伯阳及公孙强以归而杀之。曹遂绝其祀。

 

    太史公曰「【索隐】检诸本或无此论。」:余寻曹共公之不用僖负羁,乃乘轩者三百人「【正义】晋世家云:晋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言,而美女乘轩三百人也。」,知唯德之不建。及振铎之梦,岂不欲引曹之祀者哉?如公孙强不修厥政,叔铎之祀忽诸「【正义】至如公孙彊不脩霸道之政,而伯阳之子立,叔铎犹尚飨祭祀,岂合忽绝之哉。」。

    「【索隐述赞】武王之弟,管、蔡及霍。周公居相,流言是作。狼跋致艰,鸱鸮讨恶。胡能改行,克复其爵。献舞执楚,遇息礼薄。穆侯虏齐,荡舟乖谑。曹共轻晋,负羁先觉。伯阳梦社,祚倾振铎。」

 

【译文】:

    (前文)

    管叔鲜和蔡叔度,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共有十人。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妻。她的长子是伯邑考,以下依次是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振、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最小的是冉季载。十兄弟中只有武王发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文王的左膀右臂,所以文王不立伯邑考,而立次子发为太子。文王死后,太子发即位,就是武王。这以前伯邑考已经死了。

    武王战胜商朝的纣王、平定天下以后,大封功臣和兄弟。于是把管地分封给叔鲜,把蔡地分封给叔度;并让二人做纣子武庚禄父的相,一起治理殷族遗民。把鲁地分封给叔旦,同时让叔旦做周王朝的相,故称周公。叔振铎封于曹地,叔武封于成地,叔处封于霍地。当时康叔和冉季载年龄幼小,未受分封。

    ……

    伯邑考的后人不知分封何处。武王发的后人是周王,有《本纪》记载。管叔鲜叛乱被杀,没有后代。周公旦的后人是鲁国君主,有《世家》记载。蔡叔度的后人是蔡国君主,有《世家》记载。曹叔振铎的后人是曹国君主,有《世家》记载。成叔武的后人不知下落。霍叔处的后人分封于霍地,后被晋献公灭掉。康叔封的后人是卫国君主,有《世家》记载。冉季载的后代下落不明。

    太史公说:管叔、蔡叔造反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但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天下的人都怀疑周公,全仗成叔、冉季等同母兄弟十人的辅助,才使天下诸侯共尊周室,所以把他们的事迹附记在《世家》内。

 

    曹叔世家

 

    曹叔振铎是周武王之弟,武王战胜商纣后,就把曹地分封给叔振铎。

叔振铎死,其子太伯脾继位。太伯死,其子仲君平即位。仲君平死,其子宪伯侯继位。宪伯侯死,其子孝伯云继位。孝伯云死,其子夷伯喜继位。

    夷伯二十三年(前842年),周厉王逃往彘地。 夷伯三十年(前835年)死,其弟幽伯强继位。幽伯九年(前826年),其弟苏杀死幽伯,自立为国君,就是戴伯。戴伯元年(前825年),周宣王已即位三年。戴伯三十年(前796年)死,其子惠伯兕(sì,寺)继位。

    惠伯二十五年(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王室东迁,越发衰微,诸侯纷纷背叛王室。秦国在这一年开始被列为诸侯。惠伯三十六年(前760年)死,其子石甫继位,其弟武杀掉石甫代立为君,就是缪公。缪公三年(前757年)死,其子桓公终生继位。

    桓公三十五年(前722年),鲁隐公继位为君。四十五年(前712年),鲁人杀死隐公。四十六年(前711年),宋国的华父督杀死宋殇公和大夫孔父。五十五年(前702年),楚桓公死,其子庄公夕姑继位。

    庄公二十三时(前679年),齐桓公开始做诸盟主,称霸天下。

    三十一年(前671年),庄公死,其子釐公夷继位。釐公九年(前662年)死,其了昭公班继位。昭公六年(前656年),齐桓公战胜蔡国,顺势进军至楚国邵陵。九年(前653年),昭公死,其子共公襄继位。

    共公十六年(前637年),原先时,晋公子重耳逃亡时经过曹国,曹共公对待他很不礼貌,甚至想看重耳那长得连在一块的肋骨。曹大夫釐负羁劝止,共公不听,釐负羁只得暗中对重耳表示友好。二十一年(前632年),晋文公重耳讨伐曹国,把曹共公掳回晋国,却命令军队不得骚扰釐负羁一族所居之地。有人劝晋文公:"当年齐桓公大会诸侯,连异姓国家都帮助他们重新复国;现在您却囚禁曹君,消灭同姓国家。这样做,以后怎能号令诸侯?"晋文公才又把曹共公释放。 二十五年(前628年),晋文公死。三十五年(前618年),曹共公死,其子文公寿继位。文公二十三年(前595年)死,其子宣公强继位。宣公十七年(前578年)死,其弟成公负刍(chú,除)继位。

    成公三年(前575年),晋厉公攻伐曹国,俘获曹成公带回晋国,第二年又放归。五年(前573年),晋国大夫栾书、中行偃指使程滑杀死晋厉公。二十三年(前555年),成公死,其子武公胜继位。武公二十六年(前529年),楚公子弃疾杀死楚灵王,代立为君。二十七年(前528年),武公死,其子平公须继位。平公四年(前524年)死,其子悼公午继位。这一年,宋、卫、陈、郑四国都发生了火灾。

    悼公八年(前516年),宋景公即位。九年(前515年),曹悼公去宋国朝会,被宋囚禁;曹国大臣拥立悼公之弟野为君,就是声公。悼公最终死在宋国,后来归葬于曹。

    声公五年(前510年),曹平公之弟通杀声公自立,就是隐公。隐公四年(前506年),曹声公之弟露又杀隐公自立,就是靖公。靖公四年(前502年)死,其子伯阳继位。

    伯阳三年(前499年),曹国都城里有一人做梦,梦见许多君子站在社宫那里商议灭掉曹国;曹叔振铎制止了他们,让他们等待公孙强,众君子答应了叔振铎的要求。做梦者天亮后找遍了曹国,也没有公孙强这个人。做梦者就告戒他的儿子:“我死以后,你听说公孙强执掌政事,一定离开曹国,免遭祸事。”等到伯阳即位后,喜好射猎。六年(前496年),曹国有个农夫公孙强也喜好射猎,猎得白雁献给伯阳,大谈射猎之道,借此商问政事。伯阳高兴之极,非常宠幸公孙强,命他做司城来处理政务。做梦者之子听说后,逃离了曹国。

    公孙强向曹伯陈说称霸诸侯的主张。十四年(前488年),曹伯听从公孙强的主意,背叛晋国,进犯宋国。宋景公攻曹,晋国不救。十五年(前487年),宋灭掉曹,抓曹伯阳和公孙强回宋杀掉,曹国就灭亡了。

 

    太史公说:我通过探究曹共公不听信贤人釐负羁却宠幸后宫美女三百人高乘轩车的事,得知共公不树德政。至于曹叔振铎托梦于人,岂不是想延长曹国命运吗?无奈公孙强却不好好治理国家,曹叔振铎的祭祀香烟终于灭绝了。

 

 

附:曹国君主世系

1世、曹叔振铎 →

2世、曹太伯(脾)→

3世、曹仲君(平)→

4世、曹宫伯(候)→

5世、曹孝伯(云)→

6世、曹夷伯(喜)→ 曹幽伯(强,喜弟)→ 曹戴伯(苏)→

7世、曹惠伯(兕)→

8世、石甫 → 曹穆公(武)→

9世、曹桓公(终生)→

10世、曹庄公(夕姑)→

11世、曹釐(音僖)公(夷)→

12世、曹昭公(班)→

13世、曹共公(襄)→

14世、曹文公(寿)→

15世、曹宣公(强)→

16世、曹成公(负刍,宣公子。史作强弟,误。)→

17世、曹武公(胜) →

18世、曹平公(顷)→

19世、曹悼公(午)→ 曹声公(野,午弟)→

18世、曹隐公(通,顷弟)→

19世、曹靖公(露,声公(野)弟)→

20世、曹伯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