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全碑》捺画浅探

 tonglinfo 2017-08-05

曾小林

 

《曹全碑》笔法主要有七种:点、横、竖、撇、捺、折、钩。《曹全碑》的捺,有长捺、短捺,平捺、斜捺、直捺,走之捺、心捺、戈捺、捺变点等,灵活多变。有的如崩浪奔雷,气势非凡;有的如长刀,长且尖锐;有的如弯刀,短而微弯;有的如铁扫帚,刚劲有力;有的如风中的竹叶,摇曳多姿……其用笔大都藏锋起笔,出锋提笔收出。捺是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字的主笔,要写出“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捺画与撇一样,如人的右膀右臂,其形态右右开张起到了字的平衡作用。“永字八法”写“捺”为“磔”,意刀切也。喻写捺,应势展力足、斩钉截铁,强健而舒展。要慢,要力送到底,忌轻飘、浮滑、“扫帚尾”。因此捺画要写得雄健生动,豪放、鲜活、灵动。方、圆、尖笔法齐备:捺的起笔以圆笔为主,尖笔较少,方笔稀少;收笔以尖笔为主,方笔稀少。经认真梳理,《曹全碑》的基本捺画和

变异捺画主要有以下7种:

1、圆头长捺:圆头尖尾长斜捺(举:藏锋逆入起笔,圆转向右下渐按,中锋右下斜涩行,收笔重按,慢慢向右提锋收笔,饱满俊利)、圆头尖尾长直捺(及:藏锋逆入起笔,圆转向右下按,中锋渐按涩行,收笔重按,慢慢向右出锋收笔,注意上稍细下粗,注意线条较直,劲挺舒展)

 

                 

 

2、尖头长捺:尖头方尾长捺(慕:藏锋逆入起笔,回锋向右下轻按,中锋斜向右下涩行,稍按折锋向右上,出锋空回收笔,注意上部细收笔粗,斜弯角度不大)、尖头尖尾长捺(不:顺锋起笔,向右下尖锋行笔,轻按,中锋斜向右下涩行,重按轻提,向右上出锋,虚势空回收笔,注意上部细捺尾细,捺尾弯度不大,力送尾尖)

 

                             

 

3、方头长捺:方头尖尾长直捺如史:藏锋逆入起笔,翻锋向右下稍重按,轻提,中锋轻按涩行,收笔重按,慢慢向右提锋收笔,注意两头粗中间稍细,长而直挺。

 

              

 

4、走之捺:走之平捺(是:藏锋逆入起笔,转锋向右缓行缓按,最后朝右上出锋收笔,

注意比较平,波磔不明显)、走之斜捺(还:藏锋逆入起笔,圆转向右下涩行缓按,收笔重按,慢慢向右提锋收笔,注意两头粗中间稍细,波磔较明显)

 

                                                     

 

5、弯头捺:如之:藏锋逆入起笔,圆转向右上轻按,转锋向右,中锋向右下涩行缓按,

收笔稍重按,慢慢向右上提锋收笔,注意两头粗中间稍细,一波三折明显。

                        

     

6、戈捺:圆起尖收戈捺(如或:藏锋逆入起笔,转锋向右下轻按,微弯向右下,中锋缓

按涩行,收笔慢慢向右上提锋收笔,尽量右展,雁尾不明显)、方起尖收戈捺(如戍:藏锋逆入起笔,折锋向右下轻按,中锋缓按涩行,收笔重按,慢慢向右上提锋收笔,尽力右展,雁尾明显)

 

                                        

 

7、心捺:如恩、志,写法与走之捺相似。书写时注意斜直、大小、粗细、方圆,与整个

字协调和谐。

 

                                              

 

短捺、捺变点等,不再赘述。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时间仓促,资料有限,难免有遗漏和不当之处,请老师、同学、

同好等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2017年8月5星期六于四川宜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