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卤药——寓医于食,真正的药食同源,治未病!

 昵称11634697 2017-08-05








大家那里有没有用中药炒菜的习惯。

大家常用王守义系列的调味品吗?

现代都是用味精鸡精类的进行调味,

古代人都是用中药调味的。


大茴香40克,

桂皮,陈皮各20克,

花椒,丁香各15克,

三奈,高良姜各12克,

红花,香叶,栀子各10克,

毕菝,草果,辛夷花各6克,

小茴香,山楂,肉豆蔻各30克。

大家看这个方子。这属于卤药。


安徽板面,一般的火锅底料,北京烤鸭都是用中药调味的,但我们都会很喜欢吃,卤肉炒菜都可以。一般加工肉食最好。


我们分析一下方子,体会一下古人的智慧。

这里面有一些调味的成分,有一些不是调味的成分,比如栀子,红花,红花香港脚味,栀子很苦,不可能用他们来调出臭脚味。

香叶,草果,豆蔻,小茴香,三奈,丁香,花椒,大茴香,桂皮,陈皮是我们常用的中药调味料。

这不用过多介绍,这些功效,前面主要是除腥僻秽,除油止腻,后面有祛风湿,行气的功效。小茴香治疗盆腔炎,疝气,子宫寒,桂皮,花椒可以祛风湿,温肾阳,止痹痛。草果,豆蔻是我们常用的治疗舌苔厚腻,去痰湿的药物。三奈,高良姜都是姜的一种,前者也叫沙姜。姜为止呕圣药。可以温中散寒,止呕腻。大茴香就是八角茴香,也叫大料。可以温中止痛,除胀止呕、陈皮也是行气化痰的,有一定的健脾止咳之功。其中有一味是常用,但并不是为了调味,就是山楂。肉食放入山楂一般会容易煮烂,因为山楂善消肉食。这样开胃消食化积,这个积并不限于食积。各种积聚都可以消除,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卵巢囊肿,脂肪粒。

荜菝是平时不太常用的调味中药。可以治疗五劳七伤、心腹胀满、食不消化、宫寒不孕。也可以治疗肾病蛋白尿。 剩下的红花,栀子,辛夷花一般不属于调味品。一个臭脚味,一个苦,一个好多毛。但为什么加呢?这就看出古人的智慧了。辛夷花有通窍作用,是治疗鼻炎的常用药。可以治疗鼻渊,鼻塞,流涕,喷嚏。为什么加辛夷花呢,怕你鼻子堵,闻不到味,给你通鼻窍的。辛夷花通了鼻窍,从十几米就闻到香味了。属于蒸气雾化吸入疗法。通过煎煮,辛夷花的分子弥漫在空气中,被你吸入了,就能起到开鼻窍的作用。

我们想想肉食吃多了什么感觉或有什么危害。

常言道:鱼生火,肉生痰。

吃肉多了容易上火,不好消化,容易食积,太油腻了容易恶心呕吐,吃肉多了容易肥胖,动脉硬化。血液中油脂过多,血液循环变慢,产生血管壁粥样斑块,血栓。增加三高症的发病率,容易中风,心梗等。上面说的三奈,高良姜或平时炒菜用的生姜,都可以止呕腻,除油腥。山楂等药还可以减肥,消食,防止食积。辛夷花,山楂,荜菝等还可以降血压。

红花防止血栓形成。活血化瘀,防治动脉硬化。

栀子可以防治鱼肉等食物上火,因为肉食会催欲,第一性欲提高,儿童早熟,性情暴躁。

加栀子可以清心除烦,再有栀子为利胆要药。我们学了中医就知道胆汁的作用了,胆汁是用来消化脂肪的。所以卤肉加了栀子增加胆汁分泌,帮助消化肉食的脂肪。

胆囊有这样一个特点,如果不吃脂肪食物,胆汁是无法排泄的。

所以素食主义者非常容易罹患胆囊结石。因为胆汁长期得不到排泄,而淤积形成结石结晶。所以出家人有服用栀子水的习惯,帮助胆汁排泄,另外也是消除生理欲望的一种方法。

所以看古人的智慧,把治疗保健融入到每一餐,每顿饭之中了。这正是中医治未病的完美体现嘛。

这样,除湿的,行气的,化积的,温阳的,祛风湿,止痹痛的药每顿饭吃一点。还有去火的,活血化瘀的,你还会得什么病嘛?


现代很多新型疾病是古代所没有的,从未记载。古人疾病没有现代人这样复杂。除了我们以后在(全息体质论)中讲解的生活起居,劳逸饮食等区别之外,还有一点或许就是古人都是用中药调味烧菜的。

这是真正的保健,治未病,比吃那种每月成千上万的保健品强多了。

扔掉化学加工的味精鸡精或其他改头换面的化学调味品,快用调味兼治疗的中药调味品炒菜吧!







我们中国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都讲究一脉相传,知道厨师的祖师爷是谁吗?

厨师的祖师爷是伊尹。

而中医汤剂的祖师爷也是伊尹。


开始的中药都是鲜品外用或生吃,是伊尹发明的汤剂。著作了《汤液经》。张仲景只是《汤液经》的传承者。《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皇普谧针灸甲乙经记载,《伤寒论》乃论广汤液经而成。皇普谧比张仲景小一些,但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也就是皇普谧生活的时候张仲景还没有死。

像中医的桂枝汤就是古代的一道饮食,就像西红柿鸡蛋汤,紫菜汤,尖椒肉丝汤一样。

所以方剂里都是用的“汤”命名的。

因为开始就是从厨师那里发源出来的。

看衣服也知道啊。医生厨师都是白大褂,白帽子,可见厨师医生都是出自一家。

厨子也开中药,医生也开中药。

厨子为了调味,医生为了治病,分家之后二者走向了极端,厨师开药调味不治病,医生开药味苦不美味。

通过这卤药的分析,我想中医最好的发展是二者结合。寓治疗于调味之中。

使中药又好吃又治病。

药膳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需要中医来辩证开药寓于药膳里就更好了,所以我想发明一种又调味又治疗保健的中药调味品。寓医于食,真正的药食同源,治未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