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内此毒不除,吃再多补品都是浪费!老中医一碗汤就能解百毒

 昵称35421190 2017-08-05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困扰,有时候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关节疼痛、皮肤过敏、上火、咳嗽、记忆衰退、身材臃肿……以为是身体底子差了,于是上药店买了好些补品、膏方,吃了一段时间还是毫无效果,有时候甚至觉得越吃越糟糕?


这多半是因为:盲目进补,忘记排毒!体内都被毒素占领了,盲目进补反而让毒留体内,引发多种疾病或使宿疾复发,严重甚至会引发癌症。

▲排毒理论专家、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姜良铎提醒,中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自身排毒机制已不足以保持身体毒素进出平衡,年轻人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同样会造成体内毒素滞留。


我们知道,新装修的房子里的甲醛有毒,汽车排出的尾气有毒,被蚊虫叮咬也有毒……想防甲醛中毒,新装修后的房子可以多放上几个月,想避开汽车尾气,可以戴口罩,防蚊虫可以喷防蚊水,这些毒都好解。


但是“明毒易躲,暗毒难防”,当我们人体自身的代谢出现了问题,体内产生的废弃物疯狂堆积,毒素积累、排毒不尽,那么很多疾病就会接踵而来:


毒素残留在呼吸系统,将经常感冒、咳嗽、气管敏感、哮喘。


毒素残留在胃肠道,会有口气,偶发便秘、恶心、呕吐、腹泻。


毒素残留在皮肤,皮肤出现斑点、过敏、暗疮粉刺。

毒素残留在骨骼,会有腰背疼痛、关节痛。


毒素残留在大脑,会失眠、焦虑、抑郁、容易疲倦、神经紧张。


6个信号说明中毒已深


在体内毒素爆表之前,其实身体是有一些信号的,当身体出现下面这6个信号,说明你中毒很深,已经迫切需要排毒了。


1
便秘


如果你排便间隔时间多于3天或3天以上,你多半是便秘了。长期便秘,粪便不能及时排出,会产生大量毒素堆积,这些毒素被人体吸收,会继发肠胃不适、口臭、色斑等其他症状,甚至可诱发结肠癌。


2
口臭


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的一种症状,多由肺、脾、胃积热或食积不化所致,这些东西长期淤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就变成了毒素。


3
皮肤瘙痒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肤上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够通过出汗等方式排出其他器官无法解决的毒素。外界的刺激、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以及内分泌障碍等使皮肤的这种功能减弱就会引发搔痒。

4
肥胖


肥胖是一种营养过剩的疾病,如果长期过量食用高脂、高热量食品,体内毒素就会滋生,造成机体失衡,引发肥胖。除了行动不便、动作时气喘、心悸、怕热多汗或腰痛、下肢关节疼痛等症状外,大多有糖、脂肪、水等物质代谢和内分泌方面的异常。


5
黄褐斑


中医认为,黄褐斑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阴阳失衡等相互关联,并且与肝郁、脾虚、肾虚密不可分,这三种因素都会导致毒素淤积出现黄褐斑。


6
痤疮


痤疮与排毒更是密切相关,各种毒素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有毒物质,随着血液循环危及全身;当排出受阻时,又会通过皮肤向外渗溢,出现痤疮。


7
面色发暗


肺脏是最易积存毒素的器官之一,中医认为肺管理全身的皮肤,皮肤是否润 泽、白皙,都要靠肺的良好功能。当肺中毒素比较多时,毒素会随着肺的作用沉积到皮肤上。


7种毒,轻松除


当毒素占领身体,我们该如何解毒?排毒理论专家、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姜良铎介绍,体内毒素大体分为7种,7毒之中, 血毒尤为可怕,容易诱发癌症,姜良铎教授给出了不同的排毒方案。


1

气毒


气毒可源于“外来”或“内生”。外来通常指我们呼入的受到污染的空气,一个人每天会吸入1000多升空气到肺中,许多细菌、病毒、粉尘等有害物质也随之进入体内。内生则指人在正常呼吸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


典型表现:头晕、呼出来的口气有异味


长期积累的结果: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肺炎,甚至肺癌等

解决方案:大口吸入清气,大口呼出浊气,这样的深呼吸方法可以对肺部起到清洗作用。可在运动中进行,也可在室内对窗进行,应保证每天早晚最少一次。还可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或雨后练习深呼吸,然后主动咳嗽几声,帮助肺脏排毒。


2

汗毒 


借助人体细小的汗毛孔,人体可以排出很多垃圾;反之,若汗不能顺利排出,积累在体内,就会变成一种毒。


典型表现:在不运动、保证身体清洁的情况下,仍会闻到汗有异味


长期积累的结果:诱发关节疼、风湿、代谢系统疾病等

解决方案:不需要让自己每天都大汗淋漓,但保持一定的出汗量是必须的。让自己出汗的首选方法是运动,如游泳、跑步、太极拳、气功都是十分可行的运动方式。


喝热粥、热茶、热汤也有促进出汗的效果,还可适当吃点辛辣的食物,帮助身体把汗发出来。


3

宿便 


汉代《论衡》一书写道,“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讲的就是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有数据显示,大便能将人体50%的毒素排出体外。


典型表现:口臭、长包、上火等


长期积累的结果:导致肠炎,甚至肠癌等肠道系统疾病

解决方案:中医经络学认为,早上5点到7点是大肠经“值班”,若此时排便,效果最好,可保持一天内的大脑清爽。时间越晚,积累的毒素就越多。因此建议,每天早起空腹喝一杯水,并养成一早大便的习惯。


4

脂毒 


大鱼大肉吃多了,容易让血脂升高、体重增长。在中医里,这种表现通常被认为是脂毒在作祟。特别是秋冬两季,吃得多动得少,更易造成脂毒堆积。


典型表现:头晕、爱打瞌睡


长期积累的结果:血脂异常


解决方案:饮食应少肉少油,山楂、黑木耳、黄瓜、白菜、各种粗粮,以及绝大部分红色蔬果都是排脂毒的好食物。比如,西红柿、红心西瓜、红心萝卜等。睡前一小时喝一杯水,也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5

尿毒 


人体内的大部分毒素都需要肝解毒、肾排毒,所以肾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排毒器官,能够过滤掉血液中的毒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而尿毒的累积就可能源于肾功能不足,或喝水太少,或摄入毒素过多。


典型表现:头晕、小便不畅


长期积累的结果:出现泌尿系统炎症、痛风、皮肤过敏等


解决方案:在晚饭前的17点到19点,可空腹喝一杯水。此时肾经“当班”,一杯水下肚,有助于调动肾气,并帮助清洗肾和膀胱,预防泌尿系统结石。


6

痰毒 


一般人早晨起来后,咳一两口痰也就过去了,但有些人一天到晚痰总是咳不完,这就是痰毒堆积的表现,可能与饮食不当或肺出了毛病有关。排痰毒在秋季显得尤为重要。


典型表现:痰多、痰稠


长期积累的结果:咳嗽、呼吸不畅、癫痫

解决方案:多吃萝卜、百合、杏仁、银耳、梨(雪花梨最好),有助于润燥、排痰。特别是大白萝卜补气化痰,有既补且顺的双向作用,建议将其切丝加醋凉拌,每天吃一点。用3~10克甘草泡水喝,也有镇咳、祛痰等作用。


7

血毒


平时吃得太杂、太乱,摄入了太多食品添加剂,就会在身体里积累血毒,尤其是肝脏解毒功能差的人。夏天人们喜欢在街边吃大排档,更容易产生血毒。喝酒过多导致血液中酒精含量增高,可能引起乙醇中毒,也属于血毒范畴。


典型表现:头晕、恶心


长期积累的结果:容易诱发癌症


解决方案:喝绿茶,或适当多吃葡萄、西瓜、绿豆等帮助解毒,一定要控制饮酒量,因为某些食物虽然有一定解酒效果,但却无法清除酒精引起的毒素堆积。


一碗解毒汤,清除全身毒


国医大师、陕西中医学院名誉院长张学文有一个强效解毒方,出现急性中毒,此方药到病除。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国医大师张学文自拟的“绿豆甘草解毒汤”,使许多急性中毒患者起死回生。


1977年,张学文被派往岐山县高店镇办学。当天傍晚大家一起散步时,惊讶地发现所在地段医院抢救室外放着一口棺材,进去一打听,原来是一名村妇喝了农药“敌敌畏”,医院抢救了一天仍未脱离危险,吩咐家人准备后事。“我来看看!”张学文立即上前诊疗,果断采用自创中药“绿豆甘草解毒汤”为病人洗胃、鼻饲、灌肠。“患者属于热毒伤阴证型者,此方可以排泄毒素,保护阴液。”在张学文等人的全力抢救下,一只脚已踏进鬼门关的患者,病情竟然在第二天奇迹般好转,10天后痊愈出院。


绿豆甘草解毒汤


【组成】绿豆120克,生甘草15~30克,草石斛30克,丹参30克,连翘30克,白茅根30克,大黄15克或30克(后下)。

    

【功效】解毒益阴,兼顾心肾。


【主治】多种食物或药物及其他中毒后,见发热,口干舌燥,恶心呕吐,甚则有神志恍惚、小便混浊等症。


【用法】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服,煎时以水淹没全药为度,文火煎煮,大剂量频服,一般昼夜各服1剂,必要时可服3~4剂。对于接触性中毒患者,则须清洗皮肤。

(此方刊载于《大国医》一书)


日常排毒的话,可以直接煮绿豆汤,绿豆具有非常好的解毒功效,是常用来解多种食物或药物中毒的一味中药。它对重金属、农药中毒以及其他各种食物中毒均有防治作用,可以加速有毒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及向外排泄。


但是要注意,平时家里熬得绿豆汤浓度很低,并不能解很重的毒。 真正能解毒的是绿豆汤,其中绿豆用量要多,至少为250克,水开两滚后,绿豆不破皮即可,汤色黄绿,澄清透明,这样熬成的汤剂才具有良好的解毒效果。


也可以每周煮一次绿豆甘草水,体质较虚寒者,可将绿豆甘草再多煮一小时以减其寒凉,或放陈皮与绿豆甘草一同煎煮,陈皮除有中和寒性作用外,还有燥湿、理气的功效。


绿豆甘草汤


做法:绿豆100克,生甘草10克,上两味加水适量,文火煎煮,任意饮用。


垃圾场的垃圾不清理将臭气熏天、滋生细菌,同样的,体内的毒素不清理后果什么病都来了,吃再多补品都没用,一个超简易方排净体内毒,让进补事半功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