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科医生的成长离不开「悟性」

 CharlizeHuang 2017-08-05



陈双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

胃肠、疝与腹壁外科主任


外科医生,职业上主要是靠双手和支配双手的大脑来做事。要成为一名真正成熟的外科医生,成长道路的许多方面都需要自己「悟」出来。


何谓「悟性」?

这个词颇为抽象,也许是讲一个人的感知、发现和领悟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超常的直觉。


做手术的「悟性」人人都有体会,但其强弱不同。它很难用文字表达,也不易以理论加以描绘,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它绝非玄学,「悟性」是与规律的一种自然妙合,可看作是人类智慧源泉之一。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文学家的吟诗作赋、艺术家们的独具匠心,都是在开悟之后,而外科医生的成长也大抵如此。世上的伟大人物大多都是在大彻大悟之后才有会大成!


为什么「悟性」很难用文字表达?在我理解:「悟性」不是纯理性的。 


外科医生的成长需要靠「悟性」

外科医生通常干了 5 年或 10 年,当你已经能主刀某些手术之后,个人的进步是最快的,但又过几年可能就慢了下来,为什么?


因为在自身专业,你基本上什么都能做了,学习的劲头也就小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已经没什么人能像刚入门老师带教一样,直接点评你所做的好与坏。


这时外科医生的进步就需要靠悟性。如何获得「悟性」呢 ?以学习手术视频/图片为例。


做外科是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的,一台手术讲究两个方面:


一个是整体战略方面(即手术的步骤、顺序),一个是具体处理的细节。一台好的手术如同演奏一场音乐会,快与慢,轻重缓急是有节奏与章法的。


现如今,年轻外科医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中,视频和图片可能早已成为快捷有效的方法。但无论是何种载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里就含有「悟」的成分。


如今完成一个手术,大的战略方面,各家都趋于一致,但在具体处理细节上,还是各有不同。当你看到高手的手术或手术视频时,若能思考,对方手术比我强,强在哪里?如果你找对了,你就会有进步。


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一方面是有老师,特别是大师,可以跟着学,受启迪点拨;另一方面,归功于好的平台,有大量患者可供自己不断实践。


所以总结来说,「悟性」从何而来 ?一是得益于老师的点拨,一是需要自身独立思考,如果两者都存在,肯定好。独立思考讲究独立,首先自己要能沉下来,静静地想,去体会,特别是没有老师在身边督促的时候。


说到此,再回顾一下什么是「悟性」?顾名思义,感悟之能力。


四个「悟性」表现

一个人的「悟性」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


  • 举一反三。可以从肠的手术的手法处理,想到疝的手术手法,可以从别人的方法中提高自己做法。  


  • 去伪存真。「悟性」高的人,一定会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发现事物的根源,抓住最本质的东西。


  • 心有灵犀。真正有「悟性」的人,往往可以在许多不经意间明白许多事理,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精髓。 


  • 触类旁通。比如,在读报刊时、看电视时、与人闲聊时、休息时、旅游中、甚至在洗澡时,我们都可以将许多眼见、耳听、心想的东西与自己的工作、学习联系起来,这就是「触类旁通」,也是「悟性」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写到此处,又「悟」到了什么?


放眼外科界,济济教授。君不见有只喜欢开刀,除开刀无以为生者有之;君不见有倡导独立之精神,鄙视权贵者有之;君不见还有不计报酬,乐于奉献者有之,君不见也有要钱不要命的有之,君不见还有什么也不做的有之,等等不一而足。


路漫漫之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来源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陈双教授团队主办的微信公众号「南方疝论坛」,原文标题《谈外科医生「悟性」》,内容有删减,丁香头条已获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