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振国 | 为什么要办可选择的学校?

 云中漫步云端 2017-08-06

文章字数约1600字,阅读约需3.5分钟

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现代治理体系,就是要办可选择的教育。如果教育是既定的、规划的、统一的、不能够选择的,就谈不上现代的教育治理体系。因为人的多样性,教育应该根据每个人心理智能的不同,提供可以选择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学校。


可选择是生物多样性的本质要求,就像人有政治家、科学家,也有音乐家,有工作狂,也有人选择闲云野鹤,所以可选择是人类发展的本质要求。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提出来多元智能理论,其中一个有相对科学性的结论是,人的心理能力要素是相互独立的,有些人擅长音乐,有些人擅长语言,有些人擅长逻辑梳理等,他发现人类心理智能当中有八种要素。这八种要素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共存,也可能相互独立,有些人表达能力很好,但写作能力很差,也有人听说读写都很好,所以这位心理学家为这些要素相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找到了生理依据,因为大脑中有一个相对的功能分工。


为什么要办可选择的学校?就是因为人的多样性,根据每个人心理智能的不同,可以选择满足个性发展需求的学校。


教育规划纲要中有三句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什么叫好教育?就是适合的教育。通俗的讲,鞋子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道好还是不好。对一个人来说是好教育,但对其它人可能就是灾难。怎么能够为不同的人提供适合的教育,办可选择的教育,这是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


可选择是一种权利,是每个人基本的选择权。现在很多地方学生入校采用电脑派位的方式,听起来是很现代化的名词,其实和两个人石头剪子布一样,用电脑派位,就是多数人的石头剪子布。所以,在拥有选择权利的同时要有规则,因为资源有限,每个人实现自己权利空间有限,怎么样能使权利得到保障,又能够在有限资源背景下合理分配?所以很多人觉得高考是合理的,每个人都有上清华、北大的权利,那就考试、竞争,尽管有很多问题,但还是目前为止是最合理的一个办法。所以高考是一个规则,但是因为很多活动当中没有规则,就出现很多乱象。


规则的制定需要方法,我觉得商界有一个最成功的案例,被称为近一百年来两百项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超市。超市不仅是一种供需之间的完美配合,而且是非常民主的,尊重人格的一种销售方式。在超市中,不管总统还是平民,超市的货架对你都是一样的公平,不会问你钱带够了没有。


教育研究的专业化水平要提高需要良好的工具,没有专业工具的话很多目标达不到,只有好的理想、愿望并不能实现目标。


从学生层面的选择权来看,很多人想上清华北大,但能不能上取决于规则下的能力。要让学校有选择,首先要让学校丰富多样,要让每种学校都有办学空间,要让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让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让集体学校和独立学校都有平等的发展空间,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学校去上。


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专业或者学科,现在的大学新生搞清楚专业要学什么,毕业后干什么的学生,充其量不超过一半。所以课程是学校第二个重要载体,学什么内容,是否聪明,是否感兴趣,但都不没有选择。所以选修课是教育内容创新的一个制度性的保障。


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高中课程标准的制定,放大了课程选择性的空间,从一种课程标准到个层次的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现在也强调国家课程校本化,国家课程个性化。这样的话,学生的选择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否则一个老师面对20、50个学生,因材施教很难做到。


对于老师来说,教材是教师用来讲课的一个“例子”,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对内容理解的理解,教材的选择也可能不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无聊的练习当中,怎样选择,怎么练习的权利要交给学生。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机构都有组织形式,学校也有它的组织形式,最普遍是班级、小组、座位、老师。现在很多家长努力择校,选择学校以后选择一个班级,再选一个老师,选择一个小组、座位。但是根据管理规定是不可以的。


例如有学校将所有班级的老师全部贴在黑板上,开学之前,所有家长和学生去选,把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班级做了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分配。但家长看了以后,感觉每个班还是有强有弱,没有意思就不选了。所以在让人有选择权利的同时,首先要让他拥有选择的能力。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兴趣化发展、网络化、大数据分析、云技术还有终端技术这样一些技术的广泛运用,一定会为选择性增加更多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