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仙女”严凤英墓地:一代宗师,黄梅戏开拓者,骨灰安葬于家乡

 iys小菊花 2017-08-06

“七仙女”严凤英墓地:一代宗师,黄梅戏开拓者,骨灰安葬于家乡

严凤英(1930年~1968年),安徽安庆市黄梅村人,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安庆黄梅戏发展缔造者、“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严凤英黄梅戏代表作《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七仙女”严凤英墓地:一代宗师,黄梅戏开拓者,骨灰安葬于家乡

在她十来岁时,同族中的严云高将黄梅戏带回了罗家岭,他一面开铺谋生,一面收徒授艺,严凤英由此与黄梅戏结下缘分。从此她偷偷学戏,继而拜严云高为师傅,正式成为他的女弟子,并学会了《送香茶》、《春香闹学》等传统戏中的单折。从学唱民歌小调,到学唱学演黄梅戏,从四五岁到十五岁,严凤英度过了踏上黄梅戏表演艺术道路的准备时期。

“七仙女”严凤英墓地:一代宗师,黄梅戏开拓者,骨灰安葬于家乡

1947年10月,17岁的严凤英凭借灵雀般的歌喉和轻盈舞姿吸引了秋浦两岸的百姓,深受大伯大婶们的喜爱。严凤英在秋浦河两岸前后共唱了三个月,不仅艺高,人也好,肯结人缘,在秋浦唱戏时,每到一处,还和房东结了干妈干婶。随着舞台实践的不断丰富,严凤英的表演艺术水平迅速得以提高。

“七仙女”严凤英墓地:一代宗师,黄梅戏开拓者,骨灰安葬于家乡

1954年的华东区戏曲会演,是严凤英事业走向辉煌的重要一步,这次汇演直接为1955年电影《天仙配》拍摄奠定了基础。随着电影的播映,黄梅戏从安徽省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变成了全国皆知的剧种。从1953年到1965年的13年间,严凤英演出了50多个大小剧目,尤其在《天仙配》、《女驸马》中塑造的七仙女、冯素贞的艺术形象,已成了她的代表作,也是黄梅戏中的珍品。

“七仙女”严凤英墓地:一代宗师,黄梅戏开拓者,骨灰安葬于家乡

严凤英的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唱腔之长,将它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广为流传。严凤英被田汉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被国人称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

“七仙女”严凤英墓地:一代宗师,黄梅戏开拓者,骨灰安葬于家乡

这一位黄梅戏宗师却在1968年4月7日由于不堪凌辱,自杀身亡。1978年举行了严凤英骨灰安放仪式,骨灰安葬在安庆菱湖风景区内的黄梅阁,这里是黄梅戏之乡,将一代宗师安葬在这里也是最好的归宿,她的雕像是按照七仙女的形象来塑造的,其骨灰葬于雕像底座。在这里没有屈辱,只有敬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