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华常常害人不浅

 昵称10079158 2017-08-06

许锡良

 

最近与一个退休多年的全国名校长坐车一起出差,我问及他当校长最切身的体验是什么。他回答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最容易害他的就是他的才华。

 

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老校长对我解释说:“有才华的年轻人,为什么最容易遭到伤害呢?受同龄人忌恨、排挤就先不说了,单单说他与领导的关系。如果你与领导关系不好,就不用说了,你一点机会也不会有,处处穿小鞋,受打压应该就是你的生活常态。如果关系不错,你也愿意好好地收敛自己,是否日子就好过一些呢?也不一定。因为不是你不会与人相处,也不是你不够谦虚谨慎,而是你有才华本身就是一种过错。这种才华,很可能给你的直接领导造成威胁,所以,即使他不出来打压你,也是要把你打入冷宫,冷藏起来的。”这是一个当了30多年校长成长的亲身经历与切身体验。

 

而事实上,有才华的年轻人与领导的关系常常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什么这样说?自古恃才放旷是年轻才子的共性。自恃有才,常常充满个性,文思敏捷,口若悬河,这是内心里充满才华与能量的年轻人必然容易表现出来的特点。这样一来,有才华的年轻人必然会得罪自己的直接顶头上司,并且构成对上司的威胁。每个人在用人的时候,其实最多只能够用相当于自己才华90%的人,太差了,干不成事,无法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太强了,自己驾驭不了,所以,一般来说,你的才能不能够超越你的顶头上司。

 

所以,年轻人,如果是一个才华横竖都溢的人,一定要看看你的上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是一个庸才,那么,这样的单位就不能够待了,待了也不会有你的好结果,反而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的单位的领导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只要你的才华不超越他或者与他的才华不在同一个领域,那么,你一定能够获得重用。

 

中国古人很早就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虽然这是人治社会里必然有的依附关系,但是,就人的本性而言,确实是这样的。即使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也莫不贯彻这个原则。

 

19332月艾森豪威尔调到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手下,帮助起草文件,撰写报告。1935年麦克阿瑟到菲律宾任军事顾问,他担任其助手。后来他因工作调动离开麦克阿瑟时,没有得到麦克阿瑟的挽留,他的妻子问麦克阿瑟为什么不挽留这样一个卓有才华的年轻人,麦克阿瑟说,因为艾森豪威尔缺乏奴性,他非居人下之人。事实上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艾森豪威无论在外交、战略、战术与治国才华上,也略高于麦克阿瑟,二战时曾经越过麦克阿瑟成为盟军的最高总司令,战后又成了美国的总统,并且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总统之一。

 

问题是,艾森豪威尔在美国的体制下,特别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仍然有机会让他得到不断发展,并且为美国的历史打造辉煌,麦克阿瑟也从来没有刻意打压过艾森豪威尔,只是感觉自己难以驾驭这个年轻人,因为他实在是太有想法了,而且那些战略性的智慧思维远在自己之上。

 

美国卓有才华的年轻人,都受到了制度的保障,使得他们获得了发展的机会。无论在哪个领域,人才辈出,而且这种生机勃勃的机制,还大批地吸引着世界各国卓有才华的年轻人来美国发展,这是美国二战之后得以飞跃式发展的核心原因,一切的因素都是人,而人的核心正在于他的思想与创造力,能够让年轻人的才华得以充分展现的社会,才是富有生命力的社会,这几乎是衡量社会发达程度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

  

但是,在古代的中国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从屈原的投江自杀,到韩愈的《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所表现出来的愤慨。再到清末诗人龚自珍的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都说明了这样一个原理。

 

然而,最值得一说的还是北宋时的大文豪苏东坡,在中国像苏东坡这样作为旧式文人,有如此全才的人实在是罕见的。他的诗、文、赋、书、画、琴、棋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无人能够出其右,然而,他的命运一直不好。他卷入了宫廷的派别之争,这派这得势,他站到了那一派,而当那一派得势的时候,他又站到了这一派,所以,无论哪派得势,倒霉的都是苏东坡。其实不是他不识时务,而是他的见识远远超过当时的认识水平。

 

王安石变法,他提出批评意见,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变法后面隐藏的祸害,事实上后来的历史也正如苏东坡所预见的那样,当王安石变法失败下台,他的政治对手司马光当政废除变法的时候,他又替王安石的变法辩护,不应该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之处。就这样两头不讨好,一生尽吃苦头,坏就坏在他能够比一般的人看得远。

 

正如《西游记》里孙悟空一路吃了不少苦头,被师父唐僧念着紧箍咒痛得死去活来,坏就在他有一双别人没有的火眼金睛。看得比别人远,有时并不是好事,因为,别人没有看到,也没有想到,而你看到了,想到了,并且说出来了,别人肯定是不能够理解你的。因此,你遭受的误解、白眼、冷嘲热讽,甚至直接的打压肯定要比别人多得多。这就是自古才子多磨难的内在原因。

 

苏东坡晚年得三子,想到自己一生多灾多难,命运多舛,并没有多高兴,而是写了一首《洗儿诗》,是这样说的: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20178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