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是维系中华儿女情感的纽带

 时宝官 2017-08-06

    提笔忘字,现如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人甚至提议将汉字简化以拼音代替,引发不少争议。汉字存在的意义,绝非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是贯通古今、维系中华儿女情感的纽带。

 

    不久前听到演员用古音朗诵《诗经》,我甚至无法从那些“古怪”的腔调中辨识出一句我熟知的诗句。口口相传的语言早已在千年的翻云覆雨中变了味道,而那些汉字,却肩负起贯通古今的使命。

 

    汉字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司马迁集大半生心血融进一部《史记》,历史上的点点滴滴就此凝结进小小的汉字中;文人墨客则将万千思绪注入一笔一画,存留万代。在我们看向这些汉字时,历史的画卷就在眼前徐徐展开。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连接时代的汉字。

 

    汉字是中华儿女共同享受的天地。余光中先生曾在《听听那冷雨》中写道:“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一个汉字映入眼帘,你的心境便随它而产生了一种相关的情感。文人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成了所有欲回乡而不得的游子的纽带,连接着故土、文化和游子的回忆。

 

    汉字是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纽带。日本等国使用的文字均由汉字演化而来,更有“汉字复活运动”在韩国、越南兴起。汉字打破了语言的隔阂,用音不同而意相通的字形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喜爱汉字,汉字为中华文化的推广打开了新渠道。

 

    从仓颉造字起,汉字这根纽带就成为炎黄子孙最为显著的标志,连接起你我、古今、中外……

 

    (作者:储今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