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岁“最美医生”去世,为什么牙疼会要人命?

 驿站hi0688 2017-08-06

作者:Gcplive

来源:药评中心

高苏麟,29岁,江苏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一周多之前,高苏麟曾说自己“牙疼”,后迅速发展为败血症,并发多器官衰竭,在ICU中抢救一周后,于8月4日凌晨不幸去世。同事表示,病情发展如此迅速,可能与他此前的“劳累”有关。

@网友A:这几年麻醉医生倒下了那么多,劳累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和麻醉科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也是有关系的。麻醉,真的已经变成高风险的科室!

@网友B:医生确实太辛苦了。没有正常上下班时间,夜间睡眠没有保障,指不定一个电话就把你从床上叫起来急诊,夜班一分钟都不合眼是常态……

高苏麟病情发展如此迅速,真的与“劳累”有关吗?

“劳累”—牙源性感染最主要死亡原因

口腔颌面部感染均是继发型,最常见的为牙源性感染,如牙周炎,冠周炎、急性根尖周围炎、急性牙周脓肿等。大多数牙源性感染,经抗菌药物治疗后均能迅速消除而不遗留并发症。

但是,对于有免疫缺陷或衰弱病人,偶可发展成为更严重的感染。重感染病例需住院治疗,而且若不接受快速有效治疗,则会引起死亡。

中国台湾地区曾对18例口腔领面部严重感染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病例死亡的直接原因中,10 例因败血症致死,6 例先前存在器官衰竭,上呼吸道梗阻和麻醉后并发症死亡者各1例。

在18例死亡病例中,1例死于住院后2天,9 例死于住院后3~7天;14例合并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其中12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应用类固醇激素,1例合并甲状腺机能减退。

牙齿解剖—拔牙也会可能要人命

牙齿的外表是坚硬的牙釉质,中间是牙髓腔,牙髓腔内有营养牙齿的血管。牙齿的动脉血,来自于颈外动脉的终末分支。牙齿的静脉血,通过鼻翼静脉丛注入颈内静脉,颈内静脉血最后注入右心房。

拔牙是在有菌的口腔内进行,该结构是颅内感染、肺部感染与败血症的解剖学基础。

为了降低拔牙创口感染的概率,对于感染区域,如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牙周脓肿等,或全身伴发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晚期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常用的预防性用药方案是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或奥硝唑):术前30分钟口服阿莫西林0.5 g和甲硝唑0.5g,术后3天继续使用。

牙源性感染—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口腔感染:

牙周炎,冠周炎、急性根尖周围炎、急性牙周脓肿等,以局部治疗为主,如清除牙石、菌斑,冲洗局部,炎症产物引流等,抗菌治疗为辅助治疗。

当局部严重红肿热痛,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短期口服抗菌药物3~7 天。必要时可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2、颌面部牙源性感染:

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大多是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由于细菌培养时间较长,应根据感染的来源和临床表现等推断可能的病原菌,采取早期、足量、联合、静脉给药的方法进行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颌面部牙源性感染常用的用药方案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

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株:选用糖肽类±磷霉素或利福平,或利奈唑胺,替加环素;铜绿假单胞菌:选用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

参考文献:

胡开进,刘平,周宏志等.拔牙后是否需要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6):706-7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