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唐编年史实(四)

 久九八十一 2017-08-06
(转自梳润轩主人新浪博客)
南唐编年史实(四)
梳润轩主人编著
南唐编年史实(四)X
古篆籀文汗简体:南唐史实
天佑十五年
后梁贞明四年(戊寅)918年
夏六月,吴内外马步都军使、昌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训骄倨淫暴。威武节度使、知抚州李德诚有家妓数十,知训求之,德诚遣使谢曰:“家之所有皆长年,或有子,不足以侍贵人,当更为公求少而美者。” 知训怒,谓使者曰:“会当杀德诚,并其妻取之。” (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宋陈彭年《江南别录》:李德诚有女乐数十人,遣使求之,德诚报曰,此等皆有所主,又且年长,不足以接贵人,俟求少妙者进之。知训对德诚使者曰:“吾杀德诚,并其妻取之亦易耳。”
知训及弟知询皆不礼于徐知诰,独季弟知谏以兄事礼之(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昪事徐温甚孝谨,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而知训尤甚,尝召昪饮酒,伏剑士欲害之,行酒吏刁彦能觉之,酒至昪,以手爪掐之,昪悟起走,乃免。后昪自润州入觐,知训与饮于山光寺,又欲害之,徐知谏以其谋告昪,昪起遁去。知训以剑授刁彦能,使追杀之,及于中途而还,绐以不及,由是得免。后昪贵,以彦能为抚州(今江西抚州)节度使。
平庐节度使、同平章事、诸道副都统朱瑾遣家妓通候问于知训,知训强欲私之,瑾已不平。知训恶瑾位加己上,置静淮军于泗州,出瑾为静淮节度使,瑾益恨之(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
副都统朱瑾杀知训,瑾自杀(宋陆游《南唐书》卷一)。
徐知诰在润州闻难,用宋齐丘策,即日引兵济江。瑾已死,因抚定军府。时徐温诸子皆弱,温乃以知诰代知训执吴政,沈朱瑾尸于雷塘而灭其族(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
宋陆游《南唐书》卷一:时温子知训以内外马步都军副使专制杨氏,骄淫失众。朱瑾杀知训,马仁裕自蒜山渡驰告帝(知诰),帝即日帅师入广陵定乱,遂代知训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勤俭宽简,尽反知训之政,上下悦服。
宋佚名《五国故事》:朱瑾者杨氏之名 将也,徐温既出镇润州,以其子知训知广陵政事,谓之政事仆射。瑾与知训有通家之好,尝使知客诣知训之第,知训才二十余,颇以声色为务,而潜与知客通,取其所佩绡巾,知客惧归以告瑾,瑾颇衔之。一日杨氏会鞠于广场,知训与瑾立马观之,马首相接,瑾因揖知训曰:“那日绡巾,希以见还。” 知训知事泄,且虑瑾为变,翌日遂讽杨氏出瑾为历阳,瑾知为知训所排,将整行计密有图知训之意。及知训诣瑾告别,时盛暑,瑾以水遍洒厅事皆汪洋不可驻足,乃直抵其内,瑾大设宴以待之,出爱姬姚氏荐酒,乃献名马(瑾爱其马,夏以罗帏,冬以锦帐复之。),知训纳拜于瑾,瑾以手板击杀之,截其首提入以见,杨氏闻变乃闭诸门,且曰:“伊自有阿爷处置是事。”瑾以杨氏不见纳,遂踰城而出,因坠城下折足乃自刭,吴人暴其尸于市,虫蛆不犯。即日其事闻于升州知诰,诰谋于宋齐丘,丘曰:“请明公即今渡江定其事,仍驰闻令公(令公即温也,时在润州)。则政事之任归公矣,不然令公当以诸子代,明公无望矣。”知诰立从之。温闻知诰已入,遂因而许之。知诰既代知训,以厚重清俭镇抚时俗,颇革知训之道矣。
宋陈彭年《江南别录》:后数岁,义祖出镇建康(今江苏南京),以亲子知训代知淮南军政。知训骄暴不奉法,与宣王(杨渭)泛舟浊河,酒酣,宣王先起,随以弹丸击之。初学兵于朱瑾,瑾悉心教之,后与瑾有隙,夜遣壮士杀瑾,瑾手刃数人,埋于舍后。瑾出镇泗州(今江苏泗洪),往辞知训,知训约至瑾家为别。及至,瑾令妻出见,知训方拜,瑾以笏击踣(bo上声),斩其首入谒宣王曰:“为国去贼,为民去害,在今日矣。”时强兵皆在建邺(淮水即今秦淮河,南为秣陵,北为建邺。),宣王恐事不济,以衣障面曰:“此事阿舅自为,勿累于我。”退走入内。宣王出于朱氏,故舅呼瑾。瑾怒曰:“妾子不足与语,误我大事。”遂自杀。烈祖自京口入,代知训掌政。自是中外寍谧。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徐氏之专政也,隆演幼懦,不能自持,而知训尤凌侮之。尝饮酒楼上,命优人高贵卿侍酒,知训为参军,隆演鹑衣髽髻(zhuaji平声)为苍鹘(gu入声)。知训尝使酒骂坐,语侵隆演,隆演愧耻涕泣,而知训愈辱之。左右扶隆演起去,知训杀吏一人,乃止。吴人皆仄目。知训又与朱瑾有隙,瑾已杀知训,携其首弛府中示隆演曰:“今日为吴除患矣。” 隆演曰:“此事非吾敢知。”遽起入内。瑾忿然,以首击柱,提剑而出,府门已阖,窬(yu上声)垣(yuan上声),折其足,遂自刎死。(节)知训为朱瑾所杀,温养子知诰自润州先入,遂得政。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徐知训为朱瑾所杀,温居金陵,未及闻。昪居润州,近广陵,得先闻,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乱,遂得政。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及昪秉政,欲收人心,乃宽刑法、推恩信,起延宾亭以待四方之士,引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为谋客,士有羁旅于吴者,皆齿用之。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盛暑未尝张盖、操扇,左右进盖,必却之,曰:“士众尚多暴露,我何用此?”以故温虽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昪。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徐知诰在润州闻难,用宋齐丘策,即日引兵渡江。瑾已死,因抚定军府。时徐温诸子皆弱,温乃以知诰代知训执吴政,沉朱瑾尸于雷塘而灭其族。
秋七月,吴徐温入朝于广陵,疑诸将皆预朱瑾之谋,欲大行诛戮。徐知诰、严可求具陈徐知训过恶,所以致过之由,温怒稍解,乃命网瑾骨于雷塘而葬之,责知训将佐不能匡救,皆抵罪。独刁彦能屡有谏书,温赏之。戊戌,以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通判府事,兼江州(今江西九江)团练使。温还镇金陵,总吴朝大纲,自余庶政皆决于知诰。
宋陈彭年《江南别录》:义祖出镇建邺,改烈祖为润州,烈祖意求宣州,闻令不乐,宋齐丘曰:“今三郎政乱,败在旦夕,京口去淮南隔一水,若有变,必先知之,是天赞也。” 三郎知训也,未几,果有朱瑾之事,烈祖轻舟渡江,镇定内外,以待义祖之至。义祖以已子既弗克负荷,用烈祖犹愈于他人,因留辅政。先是,知训待烈祖甚悖,每呼为乞子,与诸弟夜饮,遣召烈祖,烈祖不至,知训怒曰:“不吃酒吃剑乎。”余皆类此。及败,知训宅中有土室,封闭甚固,烈祖请义祖开视,其中绢图义祖之形而身荷五木,烈祖及诸弟执缚如就刑之状,己被衮冕,南面视朝。义祖唾曰:“狗死迟矣。” 烈祖因疏其罪恶事,怒遂少解,死者犹数家。烈祖得政,以爱民节用为本,甚得当时之誉。
知诰欲进用宋齐丘而徐温恶之,以为殿直军判官。知诰每夜引齐丘于水亭屏语,常至夜分,或居高堂,悉取屏障,独置大炉,相向坐,不言,以铁筋画灰为字,随以匙灭去之,故其所谋,人莫得而知也。
宋陆游《南唐书》卷四:烈祖为筑小亭池中,以桥度,至则撤之,独与齐丘议事,率至夜分;又为高堂,不设屏障,中置灰炉,而不设火,两人终日拥炉,画灰为字,旋即平之,人以比刘穆之之佐宋高祖。然齐丘资躁褊,或议不合,则拂衣径起,烈祖谢之,乃己。义祖独恶其为人,每欲进拔,辄不果,浮沉下僚十余年。
初,吴徐温自以权重而位卑,说吴王曰:“今大王与诸将皆为节度使,虽有都统之名,不足相临制。请建吴国,称帝而治。”王不许。严可求屡劝以次子知询代徐知诰知吴政,知诰与骆知祥谋,出可求为楚州刺史。可求既受命,至金陵,见温,说之曰:“吾奉唐正朔,常以兴复为辞。今朱、李方争,朱氏日衰,李氏日炽。一旦李氏有天下,吾能北面为之臣乎?不若先建吴国以系民望。”温大悦,复留可求参总庶政,使草具礼仪。知诰知可求不可去,乃以女妻其子续(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
徐知诰三十一岁。
天佑十六年(后梁贞明五年)
吴武义元年(己卯)919年
徐温请隆演即皇帝位,不许,又请即吴王位,乃许,遂建国改元,拜温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封东海郡王(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一)。
宋佚名《五国故事》:渭既为主,至已卯岁建伪号,先是梁受唐禅,杨氏遂不复朝贡,因称天佑十六年为武义元年,闲一年渭卒,乃以其弟丹阳王溥袭位,伪谥渭为宣皇帝焉。
知诰为吴王左仆射、参知政事(宋陆游《南唐书》卷一)。兼知内外诸军事,仍领江州团练使。
秋七月丙戌,吴王立其弟蒙为庐江郡公,溥为丹阳郡公,浔为新安郡公,澈为鄱阳郡公,子继明为庐陵郡公。吴庐江公蒙有材气,常叹曰:“我国家而为他人所有,可乎?”徐温闻而恶之。冬十月,出蒙为楚州团练使(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
知诰次子景迁生。
徐知诰三十二岁。
吴武义二年(丙辰)920年
夏四月,吴宣王重厚恭恪,徐温父子专政,王未尝有不平之意形于言色,温以是安之。及建国称制,尤非所乐,多沉饮,鲜食,遂成寝疾。五月,温自金陵入朝,议当为嗣者。或希温意言曰:“蜀主谓武侯,嗣子不才,君宜自取。”温正色曰:“吾果有意取之,当在诛张颢之初,岂至今日邪!使杨氏无男,有女亦当立之。敢妄言者斩。”乃以王命迎丹阳公溥监国,徙溥兄蒙为舒州团练使。已丑,宣王殂。六月戊申,溥即吴王位,尊母王氏曰太妃(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一:五月,隆演(杨渭)卒。隆演少年嗣位,权在徐氏,及建国称制,非其意,常怏怏,酣饮,稀复进食,遂至疾卒,年二十四,谥曰宣。弟溥立,僭号,追尊为高祖宣皇帝,陵曰肃陵。溥,行密第四子也,隆演建国,封丹阳郡公。隆演卒,弟庐江公蒙次当立,而徐秉政,不欲长君,乃立溥。
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十八年(921年),渭死。遂迎丹阳王溥于润州,以其年六月十八日即伪位,改元为顺义。此条与欧阳修《新五代史》有误,以欧氏为正(新旧两史,欧精薛繁,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规定削薛用欧)。
七月,改升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府,拜徐温金陵尹(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一)。拜昪(知诰)太尉、中书令(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
吴金陵城建成,陈彦谦上费用册籍,徐温曰:“吾既任公,不复会计。”悉焚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一)。
徐知诰三十三岁。
吴武义三年
吴顺义元年(辛巳)921年
二月,改元顺义。拜徐温太师,严可求右仆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一)。
冬十月,吴徐温劝吴王祀南郊。加徐知诰同平章事,领江州观察使。寻以江州为奉化军,以知诰领节度使(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
吴王杨溥建国,以徐知诰为左仆射,参政事,国人谓之政事仆射。乘剥乱之后,曾未期岁,纪纲宪度,粲然并举。徐温虽遥执国政,而人情颇已归属于知诰(宋陆游《南唐书》卷一)。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温行军司马徐玠(jie去声)数劝温以己子代昪,温遣子知询入广陵,谋代昪秉政。会温病卒,知询奔还金陵,玠反为昪谋,诬知询以罪,斩其客将周廷望,以知询为右统军。
宋陆游《南唐书》:有徐玠者,事徐温,为金陵行军司马,工揣摩捭阖,密说温曰:“居中辅政,岂宜假之它姓,请更用嫡子知询。”知诰刺知,惶恐,表乞罢政事,出镇江西,表未上而温疾亟,遂止。温卒,知询嗣为金陵节度使,诸道副都统,数与知诰争权。知诰乃使人诱之来朝,留为左统军,悉夺其兵。而知诰以太尉中书令出镇金陵,如徐温故事。
知诰三子景遂生。
徐锴生。
徐知诰三十四岁。
吴顺义二年(壬午)922年
徐知诰三十五岁。
吴顺义三年(癸未)923年
吴人有告寿州团练使钟泰章侵市官马者,知诰禀报徐温预收钟泰章治罪。徐温曰:“吾非泰章,已死于张颢之手,今日富贵,安可负之!”命知诰为子景通娶其女以解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时景通八岁。
宋陆游《南唐书》卷十六:太章颇恃功颉颃,烈祖疑其难制,义祖曰:“昔者吾赤族之祸,间不容发,使无太章,岂有今日富贵耶?奈何以薄物细故疑之?”乃命以太章次女配元宗,即后也。
李存勖(xu去声)灭后梁,建立后唐,建都于洛阳。
徐知诰三十六岁。
吴顺义四年(甲申)924年
冬十月,吴王如白沙观楼船,更命白沙曰迎銮镇。徐温自金陵来朝。先是,温以亲吏翟虔为合门、宫城武备等使,使察王起居,虔防制王甚急。至是,王对温名雨为水,温请其故。王曰:“翟虔父名,吾讳之熟矣。”因谓温曰:“公之忠诚,我所知也,然翟虔无礼,宫中及宗室所须多不获。”温顿首谢罪,请斩之。王曰:“斩则太过,远徙可也。”乃徙抚州(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
是岁大旱,七月既望,雩(yu上声)而得雨。
知诰四子景达是日生,小名雨师。
高季兴在荆州(今湖北江陵)建立荆南。
徐知诰三十七岁。
吴顺义五年(乙酉)925年
夏六月,吴镇海节度判官、楚州团练使陈彦谦有疾,徐知诰恐其遗言及继嗣事,遗之医药,金帛,相属于道。彦谦临终,密留书遗徐温,请以所生子为嗣(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
景通十岁,自胶庠起官驾部郎中。迁诸卫将军,典领军事(宋佚名《江南野录》、清吴任臣《十国春秋》。)
宋马令《南唐书》嗣主:有文学,甫十岁,吟新竹诗云,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人皆奇之。
后唐灭前蜀。
徐知诰三十八岁。
吴顺义六年(丙午)926年
春三月,吴以左仆射、同平章事徐知诰为侍中,左仆射严可求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四、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
后唐庄宗(李存勖)崩(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一)。
七月,韩熙载、史虚白自后唐奔吴(宋陆游《南唐书》)。
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七十八:韩熙载字叔言,潍州北海人。后唐同光中,举进士,名闻京、洛。父光嗣,为平庐军节度副使。同光末,青州军乱,逐其帅符习,推光嗣为留后。明宗即位,诛光嗣,熙载奔江南,历伪滁、和、常三州从事。
徐知诰三十九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