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虫族猖獗,有一大波的虫子向我们袭来,蚊子、隐翅虫、跳蚤、毛毛虫、螨虫…虽然大家是老熟人,可下“口”却丝毫不留情面,有的害我们奇痒无比,更卑鄙的是还有会下“毒”的!人类不能在这么受欺负了,小编为大家献上了夏季防虫手册+处理方法!葬虫家族的苦日子到咯。
越挠只会越痒…

关于我们到底最爱什么样的人,你们人类总是争来争去也没个结论。别猜了,今天我就告诉你们吧,什么A/B/O型血都是绯闻,压根就跟血型没关系。我喜欢的是那些爱运动、体温偏高、爱出汗的人。每每遇到这种人儿,我就情不自禁想送他们点礼物,比如唐僧念经般的噪音,还有那痒的钻心挠肺的疙瘩。不过这些好像还不是你们害怕我们的原因,你们最怕的应该是我们带来的传染病,像乙脑、疟疾、登革热等等...
★ 应对方法:
①被蚊子咬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别!挠!蚊子在吸血的同时,还会注入自己的唾液,挠只会让这种唾液扩散,鼓包也越来越大。如果忍不住了,可以轻轻地,轻轻地拍打。
②小疙瘩可以涂上止痒的药物,如风油精、清凉油(含有薄荷、樟脑等镇静成分的酊剂)等。如果是比较大的鼓包,可能是过敏反应比较强烈,建议用激素类软膏涂抹。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千万别给我来硬的
我是一种黑色蚁形小甲虫,身长0.6厘米~0.8厘米,喜欢昼伏夜出,常常循灯光飞行,并不咬人,但生性爱恨分明,正所谓人不伤我我也不招人。比如我只是飞累了暂落你身上歇息片刻,你上来就给我一巴掌,那就别怪我们不仁不义了,死后我们体内的“洪荒之力”(似浓硫酸般的溶液)就会释放出来,沾染皮肤后会出现红斑、水疱、脓疮甚至糜烂,有的还会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
★ 应对方法:
①发现隐形虫落在皮肤上,不要直接拍打,可用嘴吹去。
②如已出现皮炎,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然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激素类软膏。
③红肿明显或糜烂时,应用1%~2%硼酸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冷敷,待渗液减少后涂氧化锌油。瘙痒明显可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西替利嗪等。
④若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当然最好能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多注意宠物的卫生情况,我们便无处躲藏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最合我们的意,可以迅速帮助家族壮大起来。我们喜欢居住在那些不注意卫生的小猫小狗身上(流浪猫狗身上尤其多),它们“带着”我们不断地开发新楼盘,逃窜到人身上,叮咬出大小不等的红斑、丘疹(鼓包),暗红色,中心有明显红点(是我们的“吻痕”),搔痒难耐且持续数天。
★ 应对方法:
①如果身上被跳蚤咬了,要立即换掉身上所有衣服,将衣服泡入热水中(跳蚤最怕水,尤其是热水,就算淹不死它也能烫死它)
②被咬的地方可以先喷有薄荷、樟脑等镇静成分的酊剂,然后再擦点激素类软膏。
③家中养宠物的铲屎官们一定要注意“主子们”的卫生清洁,“主子们”的用品也要定期消毒。
你爱干净,我就不爱你

我们由于体型太小,存在感太低,你们肉眼看不见。我们的种类很多,尘螨可以和人类“同居”引起荨麻疹、鼻炎、哮喘。蒲螨、粉螨、恙螨与牲畜、宠物、鸟类等为伴,也可隐藏在草堆、杂草、面粉、奶粉、干果中。我们叮咬留下的红包,是一粒一粒的,瘙痒难忍,而且越挠越大。尤其是小孩子皮肤柔嫩,抵抗力较弱,最容易被我们盯上。
★ 应对方法:
①一定要注意房间通风,宠物卫生,加强个人防护,在特殊场合工作后要及时洗澡更衣。
②当皮肤出现发红发痒、脱屑症状时,不要挠,及时就诊。医生会给出合理的治疗建议和用药方案,局部可以外用含薄荷、樟脑的洗剂或酊剂、激素类软膏。严重者口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
小贴士:一般引起螨虫皮炎的是蒲螨(寄生于牲畜,也存在于麦稻、杂草)和粉螨(栖居于草堆、面粉等),一般不寄生人体。和家中的尘螨不同(尘螨和荨麻疹、鼻炎、哮喘关系密切)。所以主要发生于农民、搬运工人、制粉工人、常睡草垫的人。
我们不咬人,但会用毒毛蜇伤你

人们给我起了个可爱的名字叫毛毛虫,但你们知道吗,我们攻击人类不是靠“咬”的,身体上的这些毛毛才是我们的武器,一旦蛰入人类的皮肤,随即断落,释放毒素,皮肤会出现刺痛烧灼感,一段时间后伤口处的皮肤痛痒加重,皮肤表面变红肿,甚至可化脓溃烂,严重者还可引起荨麻疹、关节炎等全身反应。其实我还有另一个比较符合自身气质的名字就是毒蛾类幼虫…(有没有很可怕),如果想见我,公园里的松树、柳树下不见不散哦。
★ 应对方法:
①可先在放大镜下观察,先用胶带把红肿部位的“毛毛”粘掉。
②然后在患处涂擦3%氨水,伤口溃烂时用抗生素软膏涂抹。有全身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就诊。特别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因为瘙痒用手去抓。
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伤人的

我们是勤劳采蜜的小蜜蜂,本就不爱与人类为敌,不到万不得已的时根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因为一旦蛰了你们,自己也把命搭进去了。只要你们不逗弄或扑打我们,我们就不会奋起自卫,发起进攻了。还有,蜜蜂最讨厌的是黑色的衣服,还有酒、葱、蒜等特殊气味,如果你恰巧占了几点,还来接近我们蜂群,就有挨蜇的危险了。一旦被我们蛰伤,伤口附近的皮肤就会出现疼痛和瘙痒,伴有红、肿、热等过敏症状,若是身体多处挨蛰,还会引起发热、头痛、恶心、昏厥等全身症状。
★ 应对方法:
①先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捏着伤口,挤出蜂毒。伤口肿胀时可先冷敷。
②用肥皂水或者小苏打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处,局部外用激素软膏,口服抗组胺药。
③如果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应立即去医院。
夏季小虫大多都是夜游神,所以晚上大家外出运动时尽量少去花草树木丛生的地方,建议穿上长衣长裤,不要长时间坐在草地上树阴下歇脚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