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课 | 张幼琴:生本的课堂文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一课偶得

 凌之梅 2017-08-06




生本的课堂文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一课偶得


张幼琴


今天的语文课上得回味无穷。内容是选学课文《珍珠鸟》,但上了两课时,仍觉意犹未尽。

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字词,重点学习第三、四段,描写珍珠鸟温馨舒适的“家”。在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供学生探讨:文章以“依赖”为主题,与鸟笼有何关系?在短暂沉默后,学生马上领悟到,正因为作者给珍珠鸟营造了这个像丛林一样的巢,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才赢得了珍珠鸟最初的信赖。米琦补充道:“我觉得不但是外在的环境安全,更重要的是作者冯骥才为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比如文中写他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有了小珍珠鸟后他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瞧,连添食加水都不睁大眼睛。”

孩子们有这样的感悟,令我惊喜,有感而发道:“是呀,营造安全的环境很重要,尤其是安全的心理环境。比如我们的语文课堂,当一个同学发出与大家不一样的声音,甚至是错误的声音时,你们,尤其是张老师,都不应该批评他,我们的课堂允许争议,允许反驳,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但不允许嘲笑,更不允许攻击。希望张老师也给你们营造这种安全的、值得你们信赖的课堂环境。”

第二课时,我们就围绕“信赖”这个话题展开。文中作者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

突然,教室里响起不一样的声音。“张老师,我觉得小珍珠鸟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呵护而对他产生了信赖,因为小珍珠鸟从来就没有受过惊吓,它根本就不知道人类会伤害它,当然不会害怕。”陈怡静的声音一下子让教室安静了两秒,前边的薛辰昱顿悟似地喊:“是呀,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嘛!”大家笑了,似乎有个别学生也觉得在理,但是更多的学生皱起了眉头。

刘林鑫说:“我不赞同陈怡静刚才的观点。刚出生的小珍珠鸟确实不怕人,可是那也是因为作者之前给珍珠鸟一家营造的安全环境,才带给它对作者的信赖感。”

徐彧雯说:“我也要反驳这个观点,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是逐渐加深的,而不是像陈怡静所说那样一下子就完全信赖的。你们看,它一开始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后来胆子大了,敢落在书桌上,最后甚至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这正是因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给珍珠鸟充分的自由,才逐渐得到它的信任。”

米琦说:“我有补充。我觉得小珍珠鸟信赖作者,作者也信赖珍珠鸟。当珍珠鸟出来活动时,他竟然打开窗子,可是珍珠鸟也不飞出去。所以他们是互相信赖。”

王良杰说:“我也有理由证明陈怡静的观点不对,课文第8、9、10自然段,小珍珠鸟那样调皮、淘气,作者也没有驱赶它,如果换成其他人早就生气了,那么小珍珠鸟后来还会产生对人类的信赖吗?”

几番观点碰撞后,陈怡静的脸微微有些红,我微笑地注视她,“谢谢陈怡静,给我们今天的课堂带来了不一样的声音,才引发了这场精彩的讨论。”同学们也把目光转向她,我带头鼓起掌来。

我接着王良杰的话题说:“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一只淘气、可爱的小珍珠鸟,很有意思,我们一起读读。”读着读着,同学们感受到了作者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正当我们读得有滋有味时,窗外三只黄蜂不期而至,几个孩子用书拍打的声音,压抑着的惊叫声夹在读书声中。我思考了一会儿,示意孩子们停下朗读,大黄蜂在教室里盘旋,孩子们的驱赶反而使它们更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蹿。“同学们,我们试着不去打扰它们,也许它们也不会来打扰我们了!”不多一会儿,它们在玻璃上暂停了一会儿,竟然真飞出教室了。同学们舒了口气,我的目光落在黑板上“拟人”两字上,灵机一动,说:“同学们,冯骥才用拟人的手法把小珍珠鸟写得富有生趣,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用拟人手法来写写刚才三位‘不速之客’吧!”教室里有一声轻轻的惊叫,但转而得到的是呼应:有意思!

孩子们的笔尖流泻下一串串有趣的文字:

语文课上,我们班闹起了蜂灾。大黄蜂居然三五成群地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吓得同学们魂飞魄散;一会儿飞到刘伟炯的耳边,“嗡”地一声,好像在恶作剧,一会儿缠在章佳坡的身边玩捉迷藏。幸好张老师对大家说:“只要我们不去打扰它,它也不会伤害你们。”同学们听了才平静下来。它们居然真安静地停在玻璃上听我们上课了。哈哈,互相信赖!

“啊,有黄蜂!”不知谁大叫一声,我们才注意到,三只大黄蜂已经破窗而入,在我们头顶飞来飞去。说来也怪,当我们放弃了防御,停下了手中的“武器”它们也没有蛰我们,难道,它们也知道“人不犯我,我不蛰人;人若犯我,我必蛰人”?看,此刻它们在窗户上爬来爬去,像是享受秋日的暖阳呢!

琅琅书声的教室里,一只黄蜂突然袭击半空。“啊!黄蜂!”不知是谁拉响了警报。全班同学都乱成一团。瞧!它在章佳波头上舞着华尔兹,圆舞曲结束,又在刘可豫饼干盒前盘旋良久,最后急攻刘唯炯,吓得他一声尖叫。同学们纷纷采取防御措施,有的拿着课本驱赶着,胆子大的,走上前去张牙舞爪。黄蜂却不以为然,巧妙地避开一次次攻击。等你累了,它正玩得不亦乐乎!

期待课堂上孩子们质疑的、求异的声音出现,首先我们要为孩子们营造生本课堂文化。我想,这种课堂文化首先是让他们有心理安全感,在能说、会说之前,应该有一个“敢说”,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声音,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思考,敢于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敢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想法。同时,这种课堂文化还应该是一种认同,老师认同这样的质疑问难,同学认同这样的求异思维,老师认同学生作为不成熟的阅读者,学习过程中的磕磕绊绊,同学认同学习伙伴的个性迥异、兴趣不同。

让我们的课堂里,常常响起孩子质疑、求异的声音!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小学)



            关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1.扫一扫二维码(本刊公众微信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