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买单文化

 向春阁 2017-08-06
  □李元韬

  “嗨,今天我来付钱吧!”“别别别,我来付、我来付。”……在国内参加的几乎每一顿饭局,我都会听到类似这样的对话。他们这是在吵架吗?是因为意见不合吗?其实都不是,他们是在抢着买单呢。

  记得2013年,我们一家三口刚回国,爸爸妈妈带我去天津走亲戚。我们20多个人坐在一张圆桌上喝酒吃饭、有说有笑。吃着吃着,小舅突然站了起来,他的神情看上去有点奇怪,先眯起眼睛,偷偷地、迅速地扫了大家一眼,然后拿起钱包一溜烟地走出了包间,像是要做什么坏事似的。

  “他这是准备做什么?”我正纳闷着,忽然姥爷也站起来离开了包间。“这是怎么回事呀?”我自言自语道。就在这时,大舅和爸爸突然也悟到了什么似的,陆续一个箭步冲出了房门,我不禁也跟了出去。

  只见他们几个赛跑似地赶到了餐厅的服务台,4个人你推我搡、互不相让。爸爸一手举着钱包,一手紧紧拦住姥爷握着现金的手说:“哎呀,老爷子,您别管了,我来买单。”姥爷义无反顾地推开爸爸,猛地将一沓现金塞给了服务员,并极力用身体挡住爸爸说:“嗨,没事。外孙来,我高兴,我来买单吧!”

  小舅一边向收银员挥舞着手里的信用卡,一边直喊:“这次我付,下次你们再付!”而大舅则伸出手臂拦住所有人,并且大声地说道:“别别别,今天我做东!”同时,将手机递给收银员说:“听说,今天通过大众点评用支付宝付款有优惠?”“对对对,满100元减10元。”收银员连忙应答道,并开始指导大舅如何付款。

  当时,对于刚回国的爸爸来说,“大众点评”和“支付宝”简直就像外来语一样不知所云。而对于上了年纪的姥爷来说,手机支付这种高科技也搞不太明白。最后,大舅得意地付了款,爸爸、姥爷和小舅见状,只得作罢。大家一起回到了饭桌上,爸爸给大舅满上茶,说了一句:“谢谢哥哥了!”

  说实话,以前每次看见这种场景,我心里又吃惊又害怕,心想,怎么好好的就突然“打”起来了呢?在上海住了4年后,我如今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抢着买单也是中国人的一种礼仪文化。

  与美国各付各的“AA制”不同,中国人抢着买单,体现出了国人的好客以及注重礼尚往来。好客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客人的友好,那付钱怎么就是好客了呢?

  我个人觉得,抢着买单,一方面可以表现出自己有能力承担聚餐的费用,同时也表达出了愿意和亲友相聚,其乐融融的意味。不过,中国人非常讲究礼尚往来,表面上大家都抢着付钱,其实心里都会追求公平,寻找机会轮流付账,不会总让一个人买单,这样不仅顾及每个人的面子,关系也会更融洽、更有人情味。

  如今每次参加饭局和聚会,大家争先恐后抢着买单的情景再也不会让我大惊小怪了。我还从中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呢。

  (作者系上海协和国际学校美籍华裔学生指导老师:吴平此文系浦东新区第八届“平和杯”国际学生汉语征文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