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一君子:中药利水祛湿之最——茯苓 全网资讯08-06 12:07 头条怎么发私信?关注我们--点击我的头像--右上角“发私信”功能 茯苓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茯苓功效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在中药中有“头条怎么发私信?关注我们--点击我的头像--右上角“发私信”功能”之美称。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降低胃酸、镇静、抗肿瘤、保 肝、促进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等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常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其药性平和,不伤正气,内而脏腑,外而肌肤,出现水湿痰饮为患,症候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随症使用,但多用于偏寒偏虚者。 茯苓配伍 治疗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时,茯苓常与人参、白术、山药、薏苡仁等配伍同用,如参苓白术散为临床常用方。 治疗湿热,小便不利、水肿,常与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等配伍,如五苓散、四苓散等。治疗阴虚水肿,在以上基础上加干姜、附子等温阳药;如气虚湿重水肿,在以上基础上加黄芪、防己。 治疗痰饮内停于胃,呕吐清水,配白术、桂枝;如痰饮在肺,咳嗽痰多,茯苓常与半夏、陈皮配伍。如果是痰饮所导致的眩晕,则用茯苓配伍白术、天麻等。 对心悸、失眠,针对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者,用茯苓配黄芪、当归、远志等组成归脾汤,益心脾而宁心安神。  茯苓入药单方验方: 1、婴幼儿秋季腹泻 用茯苓研成细末,炒后盛入瓶内备用,1岁以上每次lg,每日3次口服。 2、心神不定,恍惚健忘 茯神62g(去皮),沉香15.6g上药共研末,加炼蜜做成小豆大小的丸,每次饭后用人参汤送服30丸 3、斑秃 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头部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 其病变处头皮正常,不发炎也没有异常感觉 ,病程经过缓慢,可自行缓解和复发 将茯苓500g烘干,研为细末,每服6g,每日2次,或者于睡前服10g,并同时外用酊剂(补骨脂25g,旱莲草25g,用200ML75%的的乙醇浸泡一周后即可),每日数次涂患处 有人用此方治疗斑秃,2个月痊愈无副作用。 4、虚滑遗精 白茯苓62g,缩砂仁31g。上药共研末。加盐6g,将瘦羊肉切成薄片蘸药炙熟吃,用酒送服 5、小便频多 白茯苓(去皮),干山药(去皮)各等份 上药在白矾水中浸过,焙干研末,每次用米汤送服6g 6、妊娠水肿,小便不利,恶寒 赤茯苓(去皮)、葵子各15.6g,上药研末,每次用水送服6g  茯苓药膳食疗: 茯苓麦冬粥 茯苓、麦冬各15克,粟米100克, 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 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 可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莲子茯苓糕 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具有宁心健脾之功效,适宜于因心阴不足,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怔忡,食少,神疲乏力者食用 茯苓鳖甲汤 鳖甲10g,茯苓20g,共入锅中加水小火烧半小时后,加入红枣10枚,再烧至红枣烂熟即成,吃枣喝汤 。利水渗湿,清虚热,补心脾,软坚清痞,肝硬化腹水患者尤宜食用。  中药小知识:其他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香加皮、枳棋子、荠菜、海金沙、瞿麦、车前子。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houjibaidu@baidu.com 查看原文 茯苓 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