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五行学说谈《汤液经法图》及五输穴

 大艾有福 2017-08-06


  《汤液经发图》是《辅行诀》中比较核心的内容,《汤液经法图》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就是一个五味属性的五行生克制化图,即五行相生相胜汤液经法图




  据此辛味长于宣散,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酸味长于收敛,有收敛、 止汗、 止泻等作用;甘味长于补益,有和中缓急等作用; 苦味长于泻火,有燥湿、坚阴、降泻等作用;咸味长于软坚,有散结、润下等作用。 

    运用取象比类的五行属性分类方法,以五行各自抽象的属性为基准,从中药五味各自的主要药物用途出发与此相对照,得出辛味属木、咸味属火、甘味属土、酸味属金、苦味属水的结论。

  《辅行诀》曰: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以味为纲,主治为目 这是《辅行诀》最为基本的一大特点,是贯穿《辅行诀》五脏病症诸方的基本组方法则。 五味与五脏通过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联系起来,不同的味对相应五脏的虚实病机产生不同的补泻作用。更具体地说,即是以本脏之味补己之虚(如 以辛补肝),以克己之味泻己之实(如酸泻肝),以己克之味缓本脏之急(如肝苦 急,急食甘以缓之),在此基本原则之下衍生出五脏大小补泻诸方。
     在针炙疗法中,针炙学家将手足十二经的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

  五输穴与自然节令有其相应关系,与脏腑亦有相应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同气相求”,这种原则在针灸临床中经常可见。“同气相求”疗法在五输穴的应用方面确实占有极重要的份量,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疗法。

五输穴相生疗法

       这是就五行相生关系发展的一种疗法。例如:太渊为肺金之土输穴(金中土),故能治培土生金治肺气虚症;肾经母穴复溜(水中金),能治肾亏各病效果突出的金水相生法。尺泽为肺经子穴(金中水),根据虚则补之母,实则泻其之医理,对运动系统不利之病颇为有效,临床常用以治疗五十肩及半身不遂等,不再赘述。




五输穴相克疗法

       是就五行制化关系应用的一种疗法。例如:二间为大肠经之水穴治大肠经火热病如牙痛等极效;内庭善治牙痛亦是此理;液门为三焦经水穴,善治三焦火热之病,尤以上、中焦壅热所导致之五官、咽喉疾患为佳,《百症赋》即用其治喉痛,个人临床亦每收卓效。上述几穴为阳经荥穴,五行属水,又“荥主身热”,故能泻火,为一般人所熟悉。尺泽为肺经之水(合)穴,所以能治肺经火病,因此为咽喉炎及扁桃腺炎的特效穴;曲泽为火经水穴,能克火,善治水虚火热之病,尤其疏降心火上逆之病,如口疮、眼赤等效果更佳。

   以上从水克火而言,其它四行亦可类推,例如窍阴为木(胆)经金穴,因此能治木反侮金及气虚气滞肝不条达之病;中封为肝经之金穴,古诀(胜玉歌、玉龙歌、玉龙赋)认为本穴善治行步艰难,这是因为金能克木,若不克木,木则舒矣;曲池为金(大肠经)之土穴,金能克木,舒土亦能和木,所以常用治肝阳上亢;少商为金(肺经)之木穴,亦能治木亢不降之症,两穴治高血压均有效,这都是同气相求的应用。

  五行制化:又称生克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有资助,促进,又存在着制约,拮抗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维持事物间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制,是指五行的生与克之间的制约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