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筝演奏家李炜《春江花月夜》

 爱幻想的笨熊 2017-08-06


李炜,当代著名中国古筝演奏家、作曲家。他以“细腻”、“新颖”、“潇洒”的现代浪漫派演奏风格著称,是一们集古典南北派,现代创新派和流行音乐于一身的古筝演奏家。




他是第一位凭借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古筝获得格莱美大奖提名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位获得提名殊荣的广东人;第一位发行流行古筝专辑的音乐家;是全世界出版古筝唱片最多的演奏家……


李炜:未获格莱美奖不会太失落


上周,第51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上,原籍汕头、旅居加拿大的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李炜以《赤壁怀古》闯入最佳器乐独奏演奏奖提名。虽然最终憾未获奖,但古筝作为地道的中国传统乐器第一次获得格莱美音乐奖青睐,已是中国民乐突破性成就,而李炜也成为第一位获得格莱美提名的广东人。


李炜以细腻、新颖和潇洒的现代浪漫派演奏风格著称,被誉为“柔情筝王”,“岭南筝派最具实力的继承人”。最近,他刚刚从洛杉矶返回加拿大温哥华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获得提名很惊喜,没能获奖很平静


记者:我们知道上周格莱美颁奖典礼举行时,您也在现场,当最佳器乐独奏奖揭晓的那一瞬间,您是什么样的心情?


李炜:当时,我记得颁奖典礼已经公布了30个奖左右,颁布这个奖的时候,大屏幕上打出了包括我在内的5名候选者的名字,当颁奖嘉宾念出获奖人是华裔钢琴演奏家陈克兰的时候,我的心情并没有很失落,反而很平静。坦白说,当我第一次得知自己获得格莱美提名的时候,除了惊喜就感觉到获奖希望不大。因为格莱美奖毕竟是一个美国主流音乐奖项,最终能否获奖是美国录音协会等机构的会员网络投票决定。


我觉得古筝作为中国民乐的代表性乐器,能进入一个西方主流音乐评奖的视野已属不易,获得提名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而我的这张提名专辑《赤壁怀古》又是纯中国题材,采用的是独奏方式,不加任何交响或流行音乐的辅助成分,能获得提名与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制作的精良密不可分。我觉得外国人对它可能会很感兴趣,会觉得很好听,但从感情上讲,他们还是会倾向于把票投给跟他们文化血缘更亲近的或者更熟悉的作品。


曾设计三句获奖感言宣传古筝


记者:我们看到每个获奖者都要上台发表一段获奖感言,那么您事先有没有准备发言呢?在颁奖现场您和其他华裔提名者有交流么?


李炜:我的确曾被告知要准备一段发言,长度为30秒到1分钟。虽然说觉得希望渺茫,我也考虑到“万一上了台讲什么”这个问题,我还想过要不要用中文讲呢,呵呵。我想假设我有这个机会登上格莱美舞台,我会说3句话,向在座人士和全世界的观众介绍中国古筝:第一,古筝在中国已经有3000年历史;其次,它是中国民乐当中流行程度最广的乐器之一;最后,我会说,我为古筝能在格莱美这样一个世界瞩目的舞台上亮相而备感荣幸。


当时感受最强烈的一点就是我的周围人山人海,全是老外,只有我和太太、我的制作人等几个人是华人,一想到这,我就觉得能来到这里就很知足了。


古筝奏《哭砂》一炮而红


记者:您曾录制过近百张古筝专辑,当中70%都是流行音乐古筝专辑,您对民乐流行化怎么看?


李炜:如果说到民乐和流行音乐结合的问题,其实最早开始尝试古筝和流行音乐融合的人就是我。1987年,全国民乐都处于低潮,而广东的流行音乐却风生水起,我在当年录制了第一盘流行民乐专辑《秋去秋来》,就是用古筝来演奏一些流行歌曲,比如当时很流行的《哭砂》,这张专辑一出,马上一炮而红。当时这么做的确有一部分是为了解决生计,我也曾被古筝界一些老前辈“骂”过,说“怎么条件这么好一个人也去搞流行音乐了?”我觉得将民乐流行化、通俗化,对于在大众当中普及民乐是起到一定作用的。我赞成民乐要多探索、多尝试,不能固步自封,但我也相信,无论怎么变革,仅就古筝而言,不能丢掉的“传家宝”就是“韵味”二字,假如只是流于一种浮华的表演形式而失去了音乐本身的精神、内涵、气韵,那就得不偿失了。


为巩俐电影《西楚霸王》即兴配乐


记者:听说您曾给多达26部电影演奏插曲,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其中有趣的故事?


李炜: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给巩俐主演的香港电影《西楚霸王》演奏配乐,负责电影音乐部分的是香港著名音乐人黄霑,他通过广东民族乐团找到我。那个时候我给电影配乐,通常手头都没有谱子,都是即兴编配。给《西楚霸王》配乐的时候,我没在电影拍摄现场,也没有看到成片,怎么办呢?就靠导演来给我们“说戏”。比方导演说,这里项羽要战败了,霸王别姬,需要一段悲怆的音乐,时间长度为多少,前后画面如何衔接等等。我就在脑海中想象电影中的场景会是怎样,音乐如何跟画面配合,即兴编配很有意思。


请老外听民乐,好比请人吃粤菜


记者:自从1998年移民加拿大以来,您一直在海外从事古筝创作、演出和教学工作,这10年您在传播和推广民乐方面有什么心得?


李炜:在国外的10年时间让我换了一个立足点看待民乐。有一次,我到一家大学去做讲座,对方要求我在现场示范演奏一些曲目,“点播”的全是《出水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最传统的曲子,而我提出的一些“现代派”曲目全被否决了。我在国外开音乐会,最受欢迎的还是传统曲目,最多在返场时来一首西方民歌或流行作品当作“甜品”。由此,我就有了一个心得,请老外听民乐,好比请人吃粤菜,一定要拿出地地道道的东西,不能为了曲意迎合故意在这道“粤菜”里面添加西洋的味道,“甜品”和“主菜”的地位是不可以颠倒的。在国外,越“土”的曲子越受欢迎。


今年有望回广东巡演


记者:您获得格莱美提名之后,很多广东音乐人士都表示了衷心祝贺,请问您今年有没有回来开音乐会的打算?


李炜:我计划今年在北美展开巡演,可能会在年内回广州、汕头等地举行音乐会。这次不仅是我作为广东人第一次获得格莱美提名,也让《饿马摇铃》等广东音乐作品第一次进入了国际顶尖音乐大奖的视线。广东音乐在北美深受欢迎,对我个人来说,更是故土之音,意义重大,我会考虑在巡演中增加广东音乐的分量,包括一些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的代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