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曹文生 设计 | 云颜 四周安静,只有雨声。 一个人,躺在房子里,听着这穿透心灵的声音,犹如古代的编钟,悦耳而多韵。它们从高处落下,由于雨滴重量不同,这落在瓦上的响声也不同,一声长,一声短,这声音错落有别,很有意趣! 古人喜欢在雨夜,守着一盏孤灯,读一本古书,在书里恰好遇见一些雨意。这人,闭上眼,听着这屋檐上的雨水,犹如远离了现代社会,回到了唐宋。 一朋友喜欢刻印,总是找一个有雨的日子,躲在屋子里,闭门谢客,谁也不见,一个人,研究拓印的章法和古气。 “满月为面,青莲为眸”,是我让他给我刻的一方具有佛味的拓印,这面字,像一个人的脸,微微一笑。 古人喜欢雨,今人也是。许多人,似乎喜欢这雨气的清凉,他们躲在屋檐下,看着这一滴又一滴的雨,就这样落下。 动物,也没了浮气,都安静下来。他们和一场雨相遇,什么都不想了,这牛卧在槽前,吃着干麦秸,这声音散在雨声里。 《说文》:“雨,水从云下也。一像天,冂像云,水零其间也”,上面一横是天,中间冂为云,云下有水。 这解释,多么形象啊!只是,盛夏的云,太能跑了,一阵风就不见了。云聚不在一起,这雨也没希望了。 前几天,许多人在赵家河求雨,这人身穿红袍,头带柳条编制的帽子,向一棵大槐树跪拜,或许这农耕文化的痕迹,在一场雨前复活。在老家河南,求雨的风俗早就不见了,他们守望着一口井,便守望住了日子,再无干旱之说。没想到,在陕北居然保留着完整的古代文化。 说到文化,便多说几句。在陕北小城里,一个人去世了,死者为大,前来祭奠的人,三跪九叩。在河南,礼仪早就不见了,只简化为磕三个头,祭一杯酒,然后便入土为安了。 雨生万物,一场雨,这天地就有了生机。你看,这雨后的大地上,草色清亮,蓬勃生长。你听,这雨后的乡村,蛙声入耳,一声高过一声。 许多孩子光着脚,走在这雨后的林间,他们寻找蝉蛹,或者是水牛。遇见水洼地,便小跑着,溅起一片水花。也有许多人,希望雨再下一会,人再安静一会。 不一会,这雨又下了。许多人,急忙往家走,我看见家里的一堆木头上,这木耳发了一片,我摘下来,让母亲给我炒一盘野味,滋润一下生活。 古人写诗: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梦里,会遇见太多的事物,这青苔,是很少的,在二大爷的院子里,有一些。他随儿子进城好几年了,他家的院子荒草漫头,青苔一地了。 只是,谁也不去了。一个院子空了好几年,便冷了,许多人不敢靠近,一靠近总感觉森森的,有些害怕。 人是群居动物,喜欢聚一起。雨天,许多人穿着雨衣,在谁家的门洞里,聊天、下棋、打牌,一天很快过去了,这是俗人的过法,文雅一点的活法,当如是: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这是周作人的文字,他的文字最得日本俳句的意味,只是我辈少有人这样过了,我们喜欢在雨天,蒙头大睡,日子太累了,遇见雨天,便犹如解放了。 少雨的北方,到了盛夏,也有了江南的样子,这雨是饱满的,一下就是几天,滴滴答答也好,倾盆大雨也好,总之,陕北的雨,把黄土高原冲得干净了。 古人画雨,总是大气象。气势磅礴的山,一川烟雨,色彩全是那种土黄色,不一样的地方,便是溪中一舟,一人穿蓑衣,或山中一茅屋,两人对坐。 我不喜欢这样的画,我喜欢的画,是那种茂林修竹式的,境界可以小一点,茅舍可以简陋,但雨的意味要高。 我时常一个人,跑到乡下听雨,城里的雨和城里的月光一样,总是味道不足。 许多人家听雨时,刚开了个头,便关上了门窗,一下子把雨意断了。乡下人,是那种木窗,有些人家没安玻璃,用薄膜遮盖,一落雨,这雨声完全入耳了。 古人,对雨的痴爱,是我们不能及的。 当我们想到雨时我们在想什么? 据统计,《全唐诗》中含“雨”的诗句有5628处,《全宋诗》中出现了9615次,《全宋词》中出现了3359次,杜甫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李商隐诗中写到“雨”有73次,《苏轼文集》更是多达514次。 这些文人,把雨写透了。怪不得一翻来唐宋古诗,一书的烟雨气息。 我辈呢,也应该写些雨了? 写雨,是写一个人与雨相遇时的心境。 在陕北小城,我一个人,在房内听雨。似乎听见一种故乡的声音,说起来有些奇怪,来这里五年了,还是觉得人心难读,倒是雨声干净一些。 再也不敢提理想了,理想是什么东西,我也说不清楚了,一个人,总会在诗意的文字里,想起温暖的故土。 我喜欢躲在屋子里,看着这雨落下来,这雨滴落在门前的台阶上。这雨滴,摔下来,也就散了。 许多人,仍在雨水里,匆忙而过,他们在规则设置的场景内,被时间分割成不同的碎片,一会是教师甲,一会是农妇甲,一会是奶妈甲。 我也是其中一员,只是此时,我在雨水里,遇到了另一个世界,它们试图分割出一些纯粹的空间。 夜雨等人至,灯火期十年。 十年来,也唯有雨声让我放下一些世俗的东西,在人间,清凉地活着! 作者简介 曹文生,1982年生于河南杞县。 作品散见于《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作品》《山西文学》《奔流》《岁月》《太湖》《艺品》等杂志。 我空起一格,在第五季等你。 小伙伴们 ▼ 总编:深海 主编:微凉 执行主编:涓涓 飘渺之旅@行 顾问:裴献忠 楚歌 策划:张云峰 图文设计:云颜 孟二 微凉 播音:涓涓 蝶梦 宋曼 审稿编辑:木木 嫣然 清儿 刘二货 小黄人 终审:涓涓 半生素衣 投稿须知 ◎关于投稿:作者投稿作品需原创首发(请附带作者简介)。投稿题材不限(诗歌每次投稿须两首以上)。投稿五天若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文章一经选用,将同时推送快报和头条。微信、QQ对话框不收任何稿件。投稿作品推送后若涉及纠纷,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3272664648@qq.com ◎关于稿费:平台提取赞赏的百分之二十作为平台运营,其余的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五元不发放稿费。(平台自作者推文后十天发放稿费。赞赏透明。超过十天的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注:请投稿作者加主编微信号以便发放稿费。 主编微信号:m0402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