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性与热血的赞歌——《红高粱》

 小酌千年 2017-08-06

病好多了,多谢各位的问候,无法一一回复,但我都看到了,感动。


这期的《细读经典》来聊聊张艺谋暴得大名的作品——《红高粱》



张艺谋可以算是中国电影节最特殊的一个导演了,在他声誉最高的那几年,他的名字已经被隐去,当业内人说“导演”这两个字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清楚,指的就是张艺谋。



在《红高粱》之前,张艺谋的声誉主要是来自摄影,在1983年的抗日题材电影《一个和八个》里,他就运用了一些很先锋的手法,比如下面这个“砍头”构图,如果是电影厂的老师傅,一定会说这是个不合格的镜头。



陈凯歌的《黄土地》也是他掌的镜,看过的同学一定还记得那风格浓郁的画面。



当时所谓的第五代导演非常的野。那时候不像现在,哪个大师的作品都看得到,大家都是蒙着来,这样其实反而容易做出最本真最原创的东西,多少文学青年因为看了马尔克斯、海明威而吓得不敢下笔?当时张艺谋们没有这个顾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这种“野性”最光辉的成果就是1987年的《红高粱》,全面的体现了张艺谋的创作才华。


电影改编自莫言的《红高粱》,小说我大学的时候看过,书中的高密离青岛很近,也就不到一百公里,小时候经常能碰到从高密过来的人(一般是嫁过来的女人),口音比我们这儿要更硬,在青岛人眼里那属于乡下地方。


其实我到现在也不是很理解张艺谋为什么要改编这部作品,因为它没有太多的故事性,就是一些碎片化的场景,时间线更是跳来跳去,里面最精彩的东西我觉得是很难拍出来的,比如描写我奶奶的文字:


“天,什么叫贞洁?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我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也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我的天哪……” 


你说这种文字可怎么表现在画面上?有人形容莫言的这本书全篇都“烧着熊熊的烈火”,这是文字赋予的力量,如果没有大幅度的精心改编,很难在影像上表达出来。



但张艺谋的才华,刚好适合这部电影。他最擅长的就是表达“情绪”,这种特质和小说的气质一拍即合,再加上姜文与巩俐的精彩塑造,遂成就了一部经典。


另外这部电影里的气质也刚好符合80年代的时代精神。那时候我们这个民族被压抑的久了,急需一种文化深处的精神力,莫言的《红高粱》其实就是对这种民族原力的召唤。


“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


这部电影的故事绝谈不上精彩,但看过的人应该会对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你也许记不清我奶奶和我爷爷的细节,但那种粗糙而原始的力量,是直接灌进你心里的。



好了,看节目吧。每天都有同学给我提出建议,说希望讲讲XXX电影,咱们山高水长,慢慢来,这个节目我还准备做好久呢,不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