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平油画作品《山那边的世界》 ▼点下方视频,或输入吴春兰、九连环,即可收听。 九连环 九连环 | 榆林小曲传承大师 奴(的个哟噢哎) 感郎(咿儿的个哟噢噢哎哎,咿儿咿儿哟噢哎) 情人(的个哟噢哎) 送奴一把九连环(哎哎) 九(呀么)九连环(哎哎) 双双(的)手儿解不(的个)开(哎哎) 拿上把刀来割 割(咿哟儿)割(咿哟儿)割(呀就)割不断 (来呀是个咿得儿约哎,得儿约) 割(咿哟儿)割(咿哟儿)割(呀就)割不断 (来呀是个咿得儿约哎得儿约) 是何(的个)人(噢哎) 解开奴家九连环(哎哎) 九(呀么)九连环 奴家与他配夫妻 奴是一个女他是一个男 男(咿哟儿)男(咿哟儿)男(呀就)男子汉 (来呀是个咿得儿约哎,得儿约) 男(咿哟儿)男(咿哟儿)男(呀就)男子汉 (来呀是个咿得儿约哎,得儿约) 哥哥(的个哟噢哎) 住城(那个)莫住(的个)关 莫(呀)莫住关 虽然家乡离不远 关上个城门来 难(咿哟儿)难(咿哟儿)难(呀就)难相见 (来呀是个咿得儿约哎,得儿约) 难(咿哟儿)难(咿哟儿)难(呀就)难相见 (来呀是个咿得儿约哎,得儿约) 雪花(的个)飘(噢哎) 飘来飘去三尺(的个)高 三尺三寸高 飘下来一个雪美(的个)人 搂抱在奴怀中 怀(咿哟儿)怀(咿哟儿)怀(呀就)怀中抱 (来呀是个咿得儿约哎,得儿约) 怀(咿哟儿)怀(咿哟儿)怀(呀就)怀中抱 (来呀是个咿得儿约哎,得儿约) ▎说歌 《九连环》榆林小曲代表曲目。九连环是情郎出外时送给意中女孩用以消遣的一种玩具,女孩一边解连环,一边思念着情郎,情真意切。她先是想象着情郎已经回来了,到了城外,自己变个鸟儿飞到船上与情郎相间见;看见雪花飘飘,又想象情郎从天而降,与自己幽会。歌词一如《九连环》的歌名一样,环环相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全曲生动诙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旋律婉转悠长,十分动听。 明、清两代,一批批江南人迁徙榆林,或作官或实边。他们将家乡的“丝竹韶音”传入榆林,同本地声乐交融凝聚成独树一帜、具有浓郁榆林城特色的“里巷之曲”——榆林小曲。榆林小曲主要在榆林城内流传。明万历《延绥镇志》载:榆林城“食禄之家子弟多好放鹰、走狗、弹丝吹竹之事”。清康熙初,谭吉聪等重编《延绥镇志》时,经常“聚于署之东偏曰:‘饮绿之堂’,丝竹杂奏,觞酒间行”。对此,绥德城守备陈文道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绝塞高秋,著述复何似耶?以作史之才作志定有可观也。刘第说传,奇颇靡靡,可听闻江南有柳敬亭者,以此伎遨游王公间,刘第即不能及其万一,而韶音飞畅,殊有风情,无弗称尊,不即江南之敬亭乎?”至清同治年间,榆林小曲逐渐融纳了驻榆湘军中军伎们所演唱的湖南祁阳一带的戏曲,促使其内容及演唱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化。清末、民国,演唱(奏)榆林小曲佼佼者有李殿魁、李芳父子(曾在衙门乐班供职)孙茂林、秦俊(二人均曾是清末榆林镇标军人)、王吉士(文人)、白子霖(商人)、高仪丞(商人)、王子和(边商)等。 小曲题材主要取自官宦人家和市民阶层生活中的男女情爱、闺房思春、风情人物以及历史故事等。代表曲牌有“小拜门”、“柳青娘”、“唤姣娘”、“五更鼓”、“狮子令”、“掐蒜苔”等,流传歌曲有《盼五更》、《放风筝》、《姐妹伴嘴》、《九连环》、《进兰房》、《喜千秋》、《打牙牌》、《八仙庆寿》等60多首。曲式结构分联唱和小曲两类。联唱有两段、三段和多段体;小曲即单一的民歌小调,可唱多段词,叙事性强,即可1人单唱,亦可2人对唱,故有“榆林清唱曲”的别称。调式有征、宫、羽、商4种,征调式较多。演唱(奏)者多为城市手工业者,演唱时不化妆、不表演,由1人或2人坐唱,纯用榆林城方言,讲究声韵平仄,男仿女腔,使用假声。伴奏乐器以扬琴、琵琶、三弦、筝、京胡、月琴为主,另用竹筷敲打瓷碟儿伴奏。 榆林小曲以其悠扬委婉,细腻含蓄,词藻华丽,韵味无穷,极富有表现力等特色,深受群众喜爱。每当闲暇之日或晚间、饮宴,榆林城的艺人们和群众聚会一堂,自演唱(奏)自娱乐。此外,旧时民间喜庆、年节多请小曲自乐班到家演唱(奏)助兴。建国后,由于政府的重视,小曲得到改进和发展,并步入音乐大雅之堂。1953年,榆林小曲演唱演奏能手胡福堂、王子英、冉继先、文子义等人到西安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1957年3月,胡福堂、王子英、冉继先、白葆金、吴春兰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获优秀奖。1958—1960年,民间小曲老艺人们除多次参加省、地举办的一些曲艺戏剧调演汇演的演出外,还为中央芭蕾舞团等文艺部门专程来榆采访学习小曲者进行教习,并为地方培养出小曲演奏新秀30多名,小曲的活动空前活跃。“文革”期间,榆林小曲被禁止,弦断音消。进入80年代,小曲得以复兴。国内许多歌唱、音乐专家来榆进行小曲的采录搜集,整理研究。如著名的歌唱家白秉权等先后3次登门求教于老艺人胡英杰;中央、西安等音乐学院教授袁静芳、周延甲等先后来榆进行小曲的采录、学习、研究,并写出有关论文10余篇。此外,市政协组织老艺人们对业余小曲爱好者们经常进行教习培训。至1985年,培养出具有一定演唱水平的业余队伍有30余人。1986年5月,市政协会成立榆林小曲研究组,对榆林小曲进行系统的挖掘、收集、整理、研究,并于1994年2月,编辑出版了《榆林小曲》。该书辑录歌曲56首,小调、大调等曲牌10个,有关论文6篇,图片24幅。 1982—1990年,榆林小曲多次赴省、赴京演出,其委婉缠绵,悠扬动听的律调,含蓄雅致的词藻,获得许多赞誉。1982年赴京演出,一曲未终满堂喝彩,被音乐界誉为“沙海绿洲里的一泓甘泉”。 ▎演唱者 吴春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