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宏观观点 | 环保行业政策分析

 真正的破喉咙 2017-08-06

中国环境保护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十二五”以来,在政策的推动下,环境治理开始加速,环境保护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环境保护制度逐渐完善

环境保护包括污染治理和环境治理,污染治理主要涉及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环境治理也包含固废处理,即市政固废处理和工业固废处理。

在污染治理方面,国家相继制定了“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了保障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近几年我国在制度层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2015年开始正式实施新环保法,2016年开启环境监测监察垂直管理制度上收监测事权等,并且开始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2018年将正式实施环境保护税法。此外,2016年在中央层面设立的环保督查组,2017年开启的环保部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将有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注:主要统计2013年以后对行业影响比较大的政策

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

大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于2013年,目标是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分别下降25%、20%、15%左右,要求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为了实现该目标,政府于2015年发布政策开启火电厂超净排放改造,2017年发布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非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未来,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看点在京津冀,核心领域在于钢铁、水泥等非电行业污染治理。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于2015年,目标是2020年水质阶段性改善,2030年全面改善。同时,2015年政府密集发布黑臭水体和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政策促进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2016年发布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政策进一步落实流域治理。未来,市政水污染治理的看点在于城市流域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主要的发展模式为PPP。其次,当前工业污水处理领域政策相对薄弱并且执行不严,后续相关政策出来以后行业也有望迎来机会。

土壤:《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于2016年,目标是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针对土壤污染治理领域基础建设相对薄弱的现实,场地污染管理和农用地污染管理的相关标准已于2016和2017年相继发布,预计2018年将发布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以及与之配套的标准和指南。土壤污染治理空间比较广,但未来几年主要处于示范推广阶段,污染场地修复空间发展相对快,农用地修复和矿山修复也将继续推进。

固废:固废领域发展相对成熟,包含市政固废和工业固废两个方面。其中,市政固废和地方城市化建设、经济水平、人口增长密切相关,主要内容有环卫(垃圾清转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再生资源利用,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要求垃圾焚烧比例从原来的38%水平提高到50%水平,而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目前主要靠补贴,行业盈利性不太好。工业固废包含一般工业固废和工业危废两个方面。目前来看,国家政策对工业危废抓得比较紧。未来几年固废行业主要看点在于工业危废治理,其次为某些城市化建设相对低的区域的垃圾焚烧、环卫,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则需要政策来进一步规范发展。

环境保护投资持续增长

我国环境治理于“十二五”初期开始加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总投资约4.5万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达到8-10万亿元,行业空间主要来源于政策驱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