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古代历史,我们会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古人很多都能吃。廉颇年老的时候,听说赵王说他不中用了,老将军一气之下,立即开吃,一连吃了五斗米饭,然后横刀跨马,演练一番。他秀肌肉的结果就是想用事实向赵王证明,自己能吃也能干,不是无用之人。 至于《水浒传》中的各位英雄好汉就更不用说了,动不动就让店家切来几斤上好的牛肉,或者是一只整羊,然后慢慢地吃来,不够再添,吃饱为止。 或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说列举的这些人要么是武将,要么是打家劫舍的强人,体力好,活动量大,吃得多很正常。我们再看一则例子,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文人吧,一辈子只会出谋划策,干的是脑力活,最大的活动量就是摇摇鹅毛扇,消耗不了多少体力,可他的饭量究竟如何呢? 话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垒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是风烛残年了,身体不太好,司马懿也很清楚。有一次他听说诸葛亮病了,正好诸葛亮派遣使者来给司马懿下战书,司马懿盛情款待使者,其实是套对方的话语,询问诸葛亮现在的饭量如何。 使者说,军师现在一天只吃两斤米了,以前每天要吃八斤。司马懿等使者走后,仰天大笑,说诸葛亮才吃两斤米,大家不要急,看来老人家要不行了啊。果然不久以后,诸葛亮就病逝在五丈原。 尽管古代的度量衡的标准有些小,但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他们这些人依然是标准的饭桶一个,但反过来细想,是不是我们的体质退化了。现在长跑冠军,跑出的马拉松成绩,在古代的牛人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就拿一个将军身边一个小小的亲随士兵来说。他们要承担着扛旗的任务,无论是冲锋上前,还是落荒而逃,都要背着旗帜跟在将军的马匹后面跑,身上的盔甲和武器这些吃饭的家伙还不能落下,一口气跑上个几十里不再话下,这份体力现在想想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常人的饭量和体力都如此惊人,那么强人呢?北宋时期有一位宰相,名叫张齐贤。年轻的时候小伙子很落魄,可是饭量惊人,在他的人生目标中,只有一个真理,那就是如何才能够吃饱。 话说,有一次他路过一家饭店,里面有一群强盗正在那里胡吃海喝,估计是有所收获了。这群强盗很高兴,大鱼大肉点了满满的一桌子。张齐贤饥肠辘辘,一看如此丰盛的美味就走不动了,也亏得他有胆识,直接进去和对方同吃。 强盗们也被震住了,心想这是哪位大侠啊,话不投机就开吃,也太嘚瑟了吧。可是慢慢地,这些强盗不觉得对方嘚瑟了,只见他左右开弓,两手互搏,一杯酒,三口菜,十来个人的饭食,几乎要被他一个人搞光。强盗最服强者,一看是个吃货,大吃货,不仅不生气,还佩服的倒头便拜,不喊哥不说话。 张齐贤不仅能吃,度量也很大。后来他做到宰相的位置,家中的一位仆人,曾偷窃东西,张齐贤看了一笑置之。后来家中很多仆人都升迁了,只有这位仆人原地不动,仆人很委屈,询问原因,张齐贤便说出了十几年前仆人偷窃的旧事,对方羞愧而出。家中有贼,还一直隐忍十几年不动声色,张齐贤“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美名也就流传开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