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远森点评清江野老《新唱竹枝》第一章《清江如画》部分作品

 清江野老 2017-08-06

肖远森点评清江野老《新唱竹枝》

第一章《清江如画》部分作品

 

清江画廊剪影(四)

东山古塔镇江城,老凤引来新凤鸣。

唤起朝霞邀远客,挽留夕照送舟行。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写凤鸣塔,妙在引来新凤鸣,一下赋予了时代的新意,后两句让旅游之象鲜活于纸上。

 

清江画廊剪影(八)

山水快游何以解?坝头且赏半边街。

风情引客开青眼,观景无须踏破鞋。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写半边街,写到如此境界,真可谓是写意妙手,远胜于许多工笔涂描。后两句“开青眼”、“踏破鞋”,真乃生花妙笔,深谙竹枝风韵!

 

清江画廊剪影(十)

船头仰望洞生烟,吊脚楼前峭壁悬。

一夜仙人寨中客,十年梦里亦缠绵。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写仙人寨,一“洞生烟”,一“吊脚楼前峭壁悬”,极尽景致特征。三句巧化景点名“仙人寨”让人浮想,末句十年梦里缠绵,夸张却极具艺术的真实,有李白风范。

 

清江画廊剪影(十七)

遥望巍峨黄柏山,万寻国画抵云端。

欲知谁是丹青手,老女深居写大千。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写黄柏山,化景为画,化景点名于无形,真是天工巧斧浑无迹。

 

清江画廊剪影(二十)

形似香炉神似翁,夷城故事隐其中。

天书岩画待君解,几许深深未可穷。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写香炉石,前三句极尽妙处,末句也好,但只可惜“深深”两字嫌弱,不如就简单地用“玄机”二字,或可更好。

 

清江画廊剪影(二十一)

招来河畔女儿村,母系遗风今尚存。

岸上村街河上坝,行来尽是上门人。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写招徕河,一“村街”一“坝”收尽了招徕河的路,一“尽是”收尽了招徕河的人,一“上门人”收尽了招来河的风。

 

笔走清江(四)

轻歌欲向武陵东,狭路森森遭卧龙。

张口鲸吞云畔瀑,但留雷声气如虹。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写落水洞,景观气势让人如临其景,感同身受,运笔如此,更有何求!

 

笔走清江(七)

州府恩施横跨江,青山不尽碧流长。

土司城外涛声远,邀客狂欢摆手堂。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江岸州府,青山、碧流、涛声、逛欢、迎客、土司城、摆手堂,景物与文化,历史与现状,熔合得如此巧妙连贯,其中功底,绝非一日之寒!

 

笔走清江(十二)

隔河岩坝束河腰,石壁巍峨锁怒蛟。

湖面再涨三尺水,荆江洪落九分潮。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写隔河岩水坝,一“束腰”让人不得不联想其美,一“锁”让人不得不联想其粗壮坚实。一“九分潮”让人不得不叹其功之伟。

 

春逛清江(四)

车靠码头船起航,欢声笑语满蓬舱。

竹枝南曲山歌调,山妹导游萦客肠。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首句,车船衔接何其紧也!次句,船上景象何其鲜也!三句,风情之呈何其显也,四句,清江之赞何其含情也!

 

春逛清江(四)

一行游罢下山冈,妇幼携篮迎路旁。

茶叶鱼虾勤叫卖,农家小本也经商。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景点之象可见,山民之憨态可掬。

 

春逛清江(四)

赏舞听歌表演场,村姑邀我扮新郎。

犹闻哭嫁三更夜,梦上她家滴水床。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自然而流利的布局,生动鲜活的构象,民歌风味的语言,人情意识的真实,以我之梦上她床去衬托她之美与热情,极妙!而且是“滴水床”,立乎引出了一床乡俗。

 

清江杂吟之江城飞燕

春夏小城轻燕多,恰如天女掷飞梭。

晨光万缕当丝线,织就清江七彩罗。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这小燕,飞出了小城仙景。

 

清江杂吟之江边垂钓

满眼清波好洗尘,耳闻鹭语亦成吟。

一竿风雨一竿水,倚岸静观江底云。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这钓,钓出了清江的如梦如幻的美,钓出了江边人悠闲安逸的心境。

 

清江杂吟之秋湖晨渔

曙色朦胧夜幕收,星如渔火月如钩。

笠翁提网出秋水,浪荡江心一叶舟。

  ★肖远森(古板先生)点评:一句,出渔何其早也。二句,渔湖何其美也。三句四句,渔翁何其田园也!

2016124日星期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