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清泉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跨海东征,屯兵于此,山谷深邃,甘泉不竭,青山绿水令唐王留恋,故修寺并借净源甘泉之美名,命名为“清泉寺”,誉为“辽南第一刹”。清泉寺四周的巍霸山城墙绵延十几华里,威武雄浑,其他景点还包括饮马湾烽火台、点将台、梳妆楼、栓马石和揭米用的石臼等,据称为唐王李世民东征时所建。 清泉寺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山门楼、汉白玉诗屏;第二部分为佛殿、二圣殿、药王、龙王诸殿,钟楼、鼓楼、石碑;第三部分为玉皇阁、老君殿;第四部分金母殿。古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清泉禅寺建筑风格古雅别致,硬山式与歇山式相衔,虽为佛寺,却释、道、儒三教荟萃为一体,被誉为“辽南第一寺”。 清泉寺坐西向东呈长方形,背依天然石崖。由山门楼、前殿、左右配殿及后殿组成。殿阁之间,曲径回廊、雕梁画柱,殿内四周多绘壁画。寺内3层殿阁,6座殿堂。前层:中间是大雄宝殿,南为药王殿,北为关圣帝殿。二层仅有左右配殿:南为老君殿,北为玉皇殿。后殿是西王金母殿,亦称娘娘殿。三层庙殿顺依山形逐层高起。前殿与后殿为硬山式建筑,配殿为歇山式阁楼。殿阁之间曲径回廊,雕梁画柱,飞檐翼角,蔚为壮观。殿内佛像均用玻璃罩龛,塑像彩绘油漆,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墙内四周多绘壁画,尽述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 清泉寺又名吴姑城庙,据《募缘碑记》和《重修碑铭》明确记载:吴姑姓林,丈夫吴均道,俗名吴林氏,“从夫访古”自辽阳来清泉寺。她流连忘返,乐不思俗,在施主邢云林的攒留下,在此长期留住。丈夫死后,她即削发为尼,当了清泉寺住持师太,法名祖升,道号仙翁。并且募捐化缘,重修殿宇。据明万历三十五年碑志记载,1607年四月二十一日,吴姑举行重修清泉寺佛身开光大典,前来参加的除众多僧尼居士和善男信女外,还有钦差提督军务征虏前将军、镇守辽东地方兼备倭总管太傅、太子太傅宁远伯李成梁和戎政尚书李化龙,在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地区指挥官师大道等僚佐陪同下,自辽阳长途跋涉,特地赶来参加庆典。这两位大人物还亲自为活着的吴姑树碑,颂扬吴姑为“万古不磨之模范也”。这件事,当时在辽南是一个爆炸性新闻,吴姑身价霎时提高百倍。自此,人们就把清泉寺叫吴姑城庙了。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