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道明一个小动作惊呆马伊琍!每个人都该学学!

 青榄家长地带 2021-01-27

回复“约吗”,送你一份见面礼

前段时间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热播,让马伊琍、靳东、袁泉等几位主演获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老戏骨陈道明在剧中的表现也掀起热议。


陈道明饰演了一位料理店老板,虽说是一段支线剧情,戏份和台词并不多,算是客串。但这个比较吃亏的角色,反而体现了他的好演技。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年龄而与时代脱节,仍旧演得很活。

陈道明为什么能成为影坛常青树?

马伊琍在做客《圆桌派》时透露了一个细节:在拍摄过程中,陈道明戏份虽少,但花费的时间并不比其他人少,可以休息的时候也不离开,仍旧站在现场观察其他演员的表现。

乍一听,好像陈道明想要指导一下年轻演员。但实际上,陈道明不提意见也不说话,就只是静静地看其他人怎么演。

后来马伊琍在剧组一起吃饭时问了陈道明原因。陈道明虽说是演技精湛的老戏骨,但他毕竟年龄摆在这里,表演上不免会带有年代痕迹,如今来演现代戏,就有可能脱节,所以抱着学习的心态,看正当年的演员是怎么演戏的,慢慢学习。

马伊琍很感慨:老戏骨不愧是老戏骨,从来不对自己满足,永远都走在学习的路上。

不只是陈道明,那些事业有建树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质:他们都是终身学习者,都对知识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渴求。


(巴菲特正在阅读)

例如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如果你拿着计时器观察他,你会发现他醒着的一半时间是在看书,剩下的时间大部分用在跟一些非常有才华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

巴菲特还有一位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智囊,芒格同样把自己的成就归结为不断的学习:我非常幸运,在读法学院之前就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在我这漫长的一生中,没什么比持续学习对我帮助更大。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最强大脑》“科学判官”魏坤琳在北大看见很多聪明学生,但这些聪明人中,不少毕业后未能在事业有建树。为什么?

因为很多学生小时候一直是外部驱动,被老师家长逼着学习,已习惯传统学校教育,一旦进入大学没人管,便放松了下来,学习没有动力,自然就中断了。

“再努把力!挺住,高考完了就好了!大学随便你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少人是在这种对大学的美好憧憬中咬牙坚持完残酷的高考?

有一位博导说,90%的学生都是把大学当疗养院用的,剩余的10%中又有90%是准备四六级、考研和出国考试,其逻辑还是差不多:咬牙辛苦这阵子,以后就可以享福了……

考上研究生、成功出国留学,就熬出头了吗?

腾讯原副总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吴军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助教时,班上大约1/3的学生是亚裔,他们入学成绩比其他族裔高不少,但这些学生后来表现突出的并不多,很多都学得被动。反观不少白人孩子,虽然入学成绩实在令人看不过去,但他们学习非常主动,后来有相当多出类拔萃的。

(正在上课的亚裔学生)

吴军的弟弟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时,也注意到了类似现象。

重压之下的中国学生,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会觉得他们总算完成了家长交给的使命。在这样的想法下,他们所走的大学之路也是目标非常明确——冲着文凭而去。当他们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又会觉得总算结束了不很情愿的考试生涯,接下来一辈子再也不想学习了。

遗憾的是,人生是场马拉松,拿到一所名牌大学的烫金毕业证书,不过是在马拉松赛跑中取得了一个还不错的站位而已,人生——这所真正的大学——路途才刚刚开始。看过马拉松比赛的人都知道,在起跑的那一瞬间道路是很拥挤的,但是当1/4赛程过去之后,选手们彼此的距离就拉开了,起跑时占得的那一点便宜到这时早就荡然无存了。

因此,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人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抢跑获得的那点优势根本不重要。

所以吴军一直给两个女儿灌输这样的思想:当你们大学毕业后,你们的同伴大部分不会再坚持学习了,只要那时候你们还在不断地完善自己,你们就能赶上并超过别人。

问题在于,怎么让孩子成为终身学习者呢?最重要的一点,不能让孩子害怕教育。


其实,每个人天生都是爱学习的。有一本书叫《黑猩猩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类》,是一个研究黑猩猩几十年的日本科学家写的。从生物进化的角度,黑猩猩是和人类最接近的物种。人类记忆事物细节的能力其实比不上黑猩猩,原因是人的大脑中负责这种机械记忆的部分随着进化逐渐变小,腾出来的那部分脑被用来进行更抽象、更深刻的思维和学习。所以,人天生就是学习的动物。

但孩子这种爱天性的学习,常常被家长和老师扼杀了。来看看家长和老师,通常是怎么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的——

说教:知识改变命运,好好学习长大才有出息,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去打工!

命令:都几点了,还在玩游戏?赶快去做作业!都要考试了,赶紧去复习!

警告:你再不好好学习,看我怎么收拾你!作业不做完,你就别想玩游戏!

责备: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把我活活气死了!

羞辱:你这个蠢材!你看隔壁小明怎么就这么懂事,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个废物!

很多家长就是这样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的。这都是把学习与负面情绪进行连接,制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我们的孩子,常年就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学习,能不感到焦虑、烦躁、疲惫、沮丧和厌倦吗?

中国的很多家长和老师,总是把学习和“苦”进行连接,把学习搞成了一件苦差事。从古到今,我们那些劝学的经典名言,总是离不开一个苦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把学习搞得苦大仇深。

人的天性都是懒惰的,如果学习是一件苦差事,那么就是逆人性、非人性的,只有靠非凡的毅力才能克服它。很多成人都办不到这一点,怎么能要求孩子办到呢?

在把孩子培养成终身学习者方面,我们应该向吴军博士的父母学习。


(吴军博士参加母校校庆)

吴军和弟弟都在清华读的本科,然后分别获得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吴军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成为世界级科学家。他的弟弟获得了140多项美国发明专利,并成为世界上一家很大的半导体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每当别人问起他们的父母教育子女的经验时,他们给出的答案其实让求教者们颇为失望,因为那些都是所有中国父母都知道,而且已经做了的事情,比如“要教育孩子读书的重要性”,等等,并不是什么别人不知道的秘诀。

 “我的父母教育子女应该算是成功的,他们自己却一直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教育子女的真正秘诀。我和弟弟很多年后回过头来看,才明白秘诀其实在父母自己身上。”吴军说。

他的父亲没有机会上一个全日制正式的大学,不过他学习了一辈子。他利用在大学工作之便,去补习了一门又一门大学课程,并且非常努力地做科研工作,得了很多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最后居然能在一个极为看重文凭的大学里被提升为教授级研究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吴军博士和女儿)

在吴军的印象中,父母晚上从不参加应酬,甚至不看什么电视剧,总是非常有规律地学习。“我的母亲现在快80岁了,依然每天坚持学习。父母们并不知道,他们在对我们兄弟的教育上最成功之处,是以他们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让我们渐渐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反之,如果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热爱学习,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做到呢?

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毒品,一旦孩子从知识中尝到了甜头,想戒都戒不掉。那些学习真正好、学问真正好的人,都是能从学习中找到快乐的人。

古人读书为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闻鸡起舞?这些极其惨烈的方式只是表象,真相是,他们其实都沉浸在学习之中,自得其乐。

只是,如果一个家长自己都没有尝过知识的甜头,他就很难向孩子传递和示范知识的美味。如果家长自己从来就没有努过力,他们的子女也很有可能不知道怎么努力。

福利时间

今日福利

让孩子拿高分更容易的

小学~高中《黄冈加分教程》语数外全套

(含视频)

发送“黄冈”给青榄家长地带

即可免费领取

这些文章,您可能感兴趣:

“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中产阶层的矫情与焦虑

《我的前半生》: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爸,终于懂这句话的意思了

孩子暑假沉迷电视,妈妈1招就“扳”了过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