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休闲农业,这些年你喝了多少毒鸡汤?

 文山书院 2017-08-07


“回农村老家盖座房子,享受自然田园”

“国务院喊你回乡下盖房子”

“田园综合体,引爆农业财富”

“休闲农业,引领下一个十年的投资风口”

……

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大潮下,类似这些的鸡汤文章时常刷爆朋友圈。


更有不少人,在这些鸡汤的作用下,拿着全部身家,奋不顾身的投身到其中。结果呢,很快遭一盆冷水泼下,药效退去,后悔不迭。


不能否认,休闲农业确实是大风口,但如果吃多了各种暗藏心机人士提供的蓝色小药丸,轻者伤财,重者伤身。


有多少农村值得让城里人放心养老?


“回农村老家盖个房子,享受田园自然风光”、“国务院出新政了,赶紧回老家盖房子”……


这两年,类似的文章你一定在朋友圈看过。事实上,也真有不少农村出来的庄主,在老家政府的“劝说下”,要带着半生的积蓄衣锦还乡,建个庄园二次创业,顺便给自己养老,


我们先不说这些文章有意无意歪曲政策原意,单单来看,现在的大多数农村真的适合盖个房子,享受田园生活并养老吗?

 

我们在鸡汤文章上看到的农村往往是这样的:



但事实上呢,除了大理、丽江等地方,大多数农村却是这样的:



没错,你可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打造一个私人王国,但你能够不出门、不跟村里人打交道、不去日常购物、不看电影、不去看病、不给孩子提供优质教育吗?

 

此外,你真的能够享受呆在农村,没有社交的生活吗?笔者持怀疑态度。

 

其实不仅在国内,就算经济够发达的欧美国家,除了极个别人拥有私人农场之外,绝大多数养老,也都是在城市。逆城市化,也只发生近郊卫星城,以及度假领域。

 

就连城市化病严重、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政府曾经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老年人到农村去养老,结果呢,很多老人考虑到医疗和社区氛围等原因,压根不愿意去。



除此之外,很多城里人返乡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多少少都有“衣锦还乡”情怀。

 

不能否认,风口确实存在,情怀返乡也值得称赞。但这其中,有多少是深思熟虑后的商业行为,又有多少是一叶蔽目的盲目冲动抉择?


情怀虽好,但没有商业运营考量行为的投资,很可能最后落得一地鸡毛。扔进半辈子积蓄,这可不是一句“大不了自己养老”能够蒙羞的。



采摘园都没搞明白,就去弄田园综合体?


以往,很多准庄主来咨询笔者,开头第一句话往往是:老师,我有一块地,不知道该怎么弄。但是今年,他们的第一句话变成:我有一块地,想做田园综合体。

 

自从2017年中央一号出台以后,类似“下一个投资风口,引爆未来农业财富”的文章在朋友圈刷爆屏幕。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和三农发展差异巨大。对于部分基础较好的地方,升级打造田园综合体,有着鲜明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然而对于大多数连采摘园都玩不好的农庄主、农场主而言,一个新概念出来,就想鸟枪换炮,就以为找到了困顿事业的曙光,这可能吗?

 

任何事物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农场到综合庄园,再到田园综合体,是一个迭代进化的过程。

 

对于实力土豪的庄主,当然可以一步到位进入高级极端。但是对于占据大多数的普通庄主,五音不全,并不会因为换了个更高雅的歌曲,你就能唱出帕瓦罗蒂的感觉。


现在,如果你的农场采摘卖不上价格、除了周末就没人、房间没人住宿、被用户批评没特色、自己感觉资金不够、大学生员工招不到……

 

那么你最现实的做法,还是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先努力去补上基本功,深入研究城市消费趋势,学会休闲生活方式的打造。先把一个农场,一个庄园变成城市用户乐于停留的空间,然后再去构思田园综合体为时不晚。



“化肥农业”可耻,并不意味着有机农业很赚钱


大多数时候,一些鸡汤文章让人像吃了蓝色小药丸一般亢奋,进而冲动是魔鬼。还有时候,一些容易勾起人坏情绪的毒鸡汤,同样害人匪浅。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中国农业究竟死在谁手里”的文章刷屏了。其实,这篇文章的观点并不新鲜,大意也是抨击现在国内的农业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一系列可能“断子绝孙”的危害。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刺痛人心的今天,这类文章很容易勾起人们的“公知心”,大量转发并不意外,但事实上,如果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1、使用和滥用的问题

 

中国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假,但事实是,农药化肥是谁发明的?是最讲究食品安全的外国人,并且,他们至今仍在自己使用。

 

唯一的差别就是,他们严格控制用量和残留。而我们是滥用。

 

就像抗生素一样,科学家发明它一定是有现实价值。我们不能因为中国人大量滥用抗生素,就把抗生素批判得一文不值。



2、大家都在批评“化肥农业”,但是如今迎着这个痛点而来的大量有机农业、自然农耕,以及相关的的CSA模式,又有几家是真正盈利的?

 

没错,我们都承认健康食品是未来的大方向,我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庄主痛批“化肥农业”,无论从社会道义还是自身营销宣传上,都能够理解。

 

但是,我们一边批判“化肥农业”不好,一边自己做着有机农业、自然农耕苦逼又不赚钱,消费者不接受,是不是一种大写的尴尬?



所以,情怀归情怀,市场归市场。

 

对于新庄主而言,在你被唱衰化肥农业的声音感召,想要投身有机种植前,请先看看前辈们血淋林的道路。

 

对于老庄主而言,为了营销自己转发这些毒鸡汤之后,也需要多静下心来思考:如何降低有机种植配送损耗、如何增加场景感带动营销、如何增加三产融合?

 

只有做到”公知心”和商业胜利的结合,我们的义愤填膺才能更加坦荡荡!


作者:徐一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