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生当作人杰”的慷慨诗句的第一才女李清照,当然有不让须眉之气势,但她生不逢时,不仅经历了丈夫早早离世的打击,更重要的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颠沛流离之中,更多的还是对生活的悲叹。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她的另两首诗—— 偶成 李清照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诗中抚今忆昔,表现了对亡夫的思悼之情和对人生的伤逝之感。 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的瘁死,对李清照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她不仅由此失去了物质上的依靠,更主要的是失去了精神上的寄托。 这首七绝,从首句所提到的“十五年前”来分析,当为李清照晚年所作。 前两句首先倒叙昔时,后两句以今昔对比来抒情。今景与旧景的极其相似,今情与旧情的极端不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人正是通过揭示这一反差,来让人们体察其今日的“情怀”。 南渡以后,国已不国,家已不家,诗人如何不悲伤呢? 春残 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春残之景,当然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贫病交加之时,连梳头也嫌艰难。 可是,梁头的栖燕终日无休止地互相倾诉着心曲,帘外的蔷薇被细风送进一缕缕清香。 这些本应带给诗人的是什么呢?是美好的回忆,还是苦涩的情思?是欣慰,还是愁上加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