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其特点是情景交融,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是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最多的表达技巧。
一、借景抒情的分类
按景与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借景抒情手法可分为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四种。一般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衬乐情的写法。以哀景抒哀情的诗最多,而以哀景衬乐情极其少见。
1.以哀景写哀情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是元稹贬居通州听到白居易也被贬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叙事抒情,首尾两句描写阴沉昏暗的景物,以哀景写哀情。首句写夜深之时,将燃尽的油灯的昏黄火苗在作最后的挣扎,摇曳的灯影映在墙壁上,室内显得格外阴沉幽寂。这种景象衬托出元稹自己贬谪他乡凄惨悲凉的心境。尾句写在阴惨灯影里,只觉得夜风吹雨,凉气透过疏窗一阵阵地袭上身来。这处写景把元稹忽听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的悲凉心境蕴含其中,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2.以乐景写乐情
绝句(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之时。全诗以乐景写乐情,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优美和谐的初春美景图。阳光普照,山青水碧;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鸳鸯静睡。诗人在工笔细描的明媚春光中,流露了对欣欣向荣自然美景的喜爱,反映了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欢悦情怀。
3.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是一首以乐景写哀情的思乡诗。第一二句描写了一幅令人目迷神夺的色彩灿烂美景。漫江碧波荡漾,白翎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朵朵红艳无比鲜花,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以江碧衬鸟翎的白,以山青衬花葩的红,景象清新艳丽。而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只慨叹岁月匆匆,归期遥遥。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
4.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也叫以景作结,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诗。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时。一、二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从空间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从时间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悲”和“念”二字,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三、四句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久客异乡之“悲”,思归不得之“念”。“山山黄叶飞”以景结情,用风木摇落秋景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耐人寻味。
二、借景抒情的作用
1.突出情感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乐,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含蓄深沉
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首诗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巩固训练】
1.从景与情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唐诗。
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参考答案:
1.第二句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红叶青山”亮丽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第四句以景结情,在“满天风雨”中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寓情于景,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