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佩服亚的斯亚贝巴的人民,他们有一种“特异功能”,就是能非常准确的说出你是哪国人。
亚洲人的面孔,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来说很难分辨出谁是日本人、韩国人或是中国人,就连亚洲人自己有时也看不出这几个国家的人的长相有什么区别。在美国的时候,经常有老美猜我从哪里来,总是试探的问“Japanese?Chinese?”
可在亚的斯亚贝巴,上至老人下至小孩,看到我第一反应都会说出“China”这个词(虽然用法不太对吧,呵呵),我想可能是中国劳工在当地比较多的原因吧。可是,当我跟韩国女孩儿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能准确的说出我俩谁是“Korea”谁是“China”,我们身上没有任何国旗和文字标识,几次下来韩国女孩儿满脸疑惑的问我他们是怎么能分辨的那么准确?呵呵,我也有同样的问题,真的是不服不行!

随意街拍
随意街拍

当地人的主要装束
当地公交车

街上有很多这样行乞的人
街拍
左边蓝色的车在当地被称为Mini bus,和我们90年代的小巴一样,有售票员,等客人都坐满才开车。

街上总是有很多人
当地最好的生意之一—擦皮鞋(摄于车上)

无家可归流浪的孩子和狗(摄于车上)

车子这会儿开进了据称是非洲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Markato,到了这个地方,我是真的不敢下车了,倒不是担心有恐怖事件,而是周围行乞的人会把你围得寸步难行(摄于车上)
沿街乞讨的人多是妇女、儿童或者是带小孩儿的妈妈(摄于车上)
他看到车上有人在拍他后竖起了大拇指(摄于车上)

市场里的裁缝们(摄于车上)

车旁边经过的当地年轻人(摄于车上)

很友好笑容,很有爱的手势(摄于车上)

能把平衡掌握的如此好,也算得上是艺术家了 (摄于车上)

布艺一条街(摄于车上)

当地人的镜头感真不是一般的好(摄于车上)
我在车上,她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坐在车上的我的相机微笑,很自然的笑(摄于车上)

车子开到这个地方有点堵车,前面是个岔路口,突然发现的中间卧了一只羊,那表情真是相当淡定。(小插曲:当我正端着相机专心拍这只羊的时候,我左前方的车玻璃上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坨泥巴,如果当时玻璃没有摇起来,这一坨泥巴就飞进车里了,这更让博主不敢下车了)

两个抱孩子的女人一直围着我的车要钱、要吃的,她们不是什么人贩子,真的是孩子的妈妈,他们可以一边要钱一边喂奶。。。(摄于车上)

离开了嘈杂的Markato市场已是下午,我让Habtamu带我去山上看日落。开到半路,Habtamu下车去买水,我在车上等他。

我真的想给他点钱,可他的眼睛看不见我冲他招手。

学生放学了

经过一个村镇,终于又可以下来走走了。

房挨房,屋挨屋。

我一边走一边跟Habtamu聊天,问他挣了钱都干什么用,他说要盖房子,但不是在亚的斯亚贝巴,而是在离这里140公里的一个小城,因为那里比亚的斯亚贝巴的盖房成本低了不止一半。Habtamu每天到市中心大酒店边上拉活,天黑再开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在开车过来,日复一日,我问他为什么不在附近租个房子住而非要每天都开回去?他说因为家里有他的妻子和儿子。

Habtamu说政府正在改造人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如果5、6年后再去肯定就看不到这样的房子了。我问他一家生几个孩子,他说最少是4个!我问最多呢?他做了一个二的手势,天!居然是20几个!Habtamu说自己只有一个,也许过两年会再要个女儿,不会多要的。他作为出租车司机,而他老婆是酒店前台接待员,这样的工作在当地已经算是白领了,因为当地没有工作的人实在太多了。

两位刚刚砍柴回来的老人

车子开到了山上,Habtamu说山上住的都是种地或者养花的农民。
几个刚放学的孩子看到我在拍照围了过来

感觉周围的孩子越来越多

他想过来看看,但又有点羞涩

我已经被孩子们包围了 没有拍照的空间了,索性我把相机单臂举到空中俯拍,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能感觉到我多么艰难才上了车关了车门吗?

车慢慢的开动,他们在追着车跑~

夕阳西下,让我无限怀念的亚的斯亚贝巴。多么与众不同的一个地方,恐怕很难再有这么独特的经历了,一张张翻看这些照片,眼前就像过电影一般带我又回到了埃塞俄比亚、回到了亚的斯亚贝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