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文科生必读:“地理新概念——石海”

 清风无言686 2017-08-07
前言

  本专栏,主要讲解高考地理试题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地理专业术语,这些地理专业术语并不是新发明的,而是原本就有的,只不过对于一些高中生来讲,却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概念——课堂上老师们讲得少抑或不曾讲过——学生们碰到这些地理术语时,经常被搅得云里雾里的。所以,在这里特别汇编一些高考试题(含各地模拟题)中出现地理专业术语及对应练习题,命名之“高考地理新概念”,供大家参考、训练。

  今天的要介绍的是——石海。


  △石海

  一、概念解析:

  石海,地理专业术语,是指在冻融(风化)作用下, 岩石遭受崩解破坏, 形成大片巨石角砾, 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就像一片石块的大海,故命名为“石海”。

  二、形成原理

  在石块存在裂隙的情况下,水分渗透进裂隙,并发生冻结膨胀作用,岩石撑裂成很多小块;

  或者因温度变化,组成岩石的矿物不均一地热涨冷缩,造成岩石破裂。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岩块及岩屑,在地形平缓的条件下,大多岩屑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就形成了石海。

  三、关键条件:

  (1)岩性坚而脆,并存有裂隙。

  (2)要有水分存在,并能够渗透进裂隙。

  (3)强烈的昼夜温差,气温在0℃上下持续波动,发生冻融作用(风化作用)(水分凝固成冰的过程当中,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冻结成冰块的水,体积变大,棱角坚硬,故而能撑裂石块)。

  四、主要分布

  (1)一个地区内的分布:

  一般是分布在山区,而且分布在山区的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

  (2)中国范围的分布:

  青藏高原区、西部高山区、大兴安岭冻土区、秦岭太白山区都有分布。

  五、类似现象

  “石海”与“流石滩”相类似。

  “石海”是石块风化作用后,直接就地覆盖地面而形成石块群;

  “流石滩”是在石块风化作用后,被冰川、流水等搬运至山脚平缓处堆积所形成的流动的石滩。

  一个是就地覆盖,一个是位移堆积。

  当然啦,有些时候,两者可以“等同”视之。

  关于“流石滩”,姚老师将在下一期的专栏里详细介绍。

  六、典型例题

  题组一【2017福建泉州】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 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 图4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据此完成8~9题。

  8.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d)

  A. 落叶阔叶林之下

  B. 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

  C. 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

  D. 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9.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

  A. 气温的日变化

  B. 气温的季节变化

  C. 降水的日变化

  D. 降水的季节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