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江西瑞昌曹氏横立山支系文统公墓志铭
2017-08-07 | 阅:  转:  |  分享 
  
江西瑞昌曹氏横立山支系文统公墓志铭(曹氏豫章梅林派松公脉下45世文昭堂振铎公脉下118世)曹氏之派难以尽叙吾祖曹
顕娶胡氏生文统乃茔中祖也统娶何氏生子天偉天成偉娶柯氏生子四長可相娶
胡氏次可吉娶聂氏三可祥娶李氏四可瑞娶聂氏相生子其逹娶何氏吉
生子四長其雄二其富三其贵四其遜祥生子四長其功娶陳氏二其幼妣周氏三
其勭四其勷瑞生子四其麟次其卜叁其值四其成天成清故祖曹公文統大人之墓娶
柯氏生可昇妣周氏生其秀其和妣吴氏其科逹公生之或之儒富公生之礼之议
功生子四之绪之鼎三之棟四之果幼公生子三之昆之皆之康粦生之
圣成公之贤秀生子之選之明和生之陛吾祖卜葬老屋背■壬山丙向嘉慶
拾捌年季春月下浣日子孙公立备注:此碑立于清朝嘉庆十八年,即公元1813年,从其他多位先祖墓志
铭看,这一年显然是文统公第六世嗣孙“善”字辈后嗣,共同创议下为先祖立碑。应是受嘉庆十五年庚午岁(1810年)曹氏南北合修《曹氏宗谱
》时“慎终追远”思想的影响,经过两年的准备最终完成了对主要先祖的立碑工作。文统公墓碑铭文令人不解的是:同为一人的“其麟”的“麟”字
先后分别书写为“麟”和“粦”字。铭文中的“儒”字,采用的竟是被废弃的公元1977年第二次简化字“亻于”的组合体(抄录时电脑打不出这
个简化字,故以“儒”本体字代之),此碑又并非为后人故意造假(其立碑时间与文统公父亲曹显公及其他先祖立碑时间一致),只有一个解释:当
时的立碑人与石匠文化水平不高,一时想不起“儒”字怎么写,就自造了这个“亻于”字,正好与1977年的简化字相同。另外,文统公铭文记载
其“娶何氏生子天偉天成”,碑中仅记载其有两子,然文统公父亲显公铭文却记载“统妣何氏生子七长天遠二天朝三天保四天像五天偉六天成七天橋
”,共计七子,这与曹氏城山头庄一本手抄老谱相吻合。为何文统公和其父亲显公铭文中记载的文统公子嗣竟然不同而有缺漏?查看立碑时间,虽同
为嘉庆十八年立,但文统公碑为“季春”时所立,显公碑为“孟冬”时所立,立碑时间文统公碑先于显公碑,说明为文统公立碑时,仅知其有天伟和
天成两个儿子(这与后来的谱相同),再为显公立碑时,估计是有族人出示了手抄老谱,显示文统公生有天远、天朝、天宝、天像、天伟、天成、天
桥共计七子,故而在显公铭文中进行了补正,而文统公墓碑已立就,铭文无法补正,故而我们现在看到了这种奇怪现象。这就解释了族人的疑问:为
何文统公父亲显公碑文记载文统有七个儿子,而文统公自己碑文记载只有两个儿子。城山头庄手抄老谱(湖北阳新富池镇港下村曹祥珂早年曾照此谱
另行作了抄录,但祥珂公现回忆不起来,这本手抄老谱是从曹家山族人中的哪家借来的)记载:天远娶柯氏生子二可际、可遇;天朝早殀;天宝早殀
;天像娶徐氏生子可高;天伟娶柯氏生子四可相、可吉、可祥、可瑞;天成娶柯氏生子可昇,为大窝山庄;天桥娶田氏三姐生子可弼。显公碑中还记
载了“远公子可际”,“桥子可弼”“弼公生子其■”(注:因字体模糊以■代替),而城山头庄手抄老谱还记载了:天远公有次子可遇,天像公子
可高,碑中又缺失了可遇、可高两人,这说明铭文并非是参照城山头庄老谱补记,除城山头庄手抄老谱外,应该还有其他族人手中也有另外的老谱,
而这本族人手中的老谱,时间上应早于城山头庄手抄老谱,说明手抄老谱的当时可遇、可高还未出生。由此可见,两种手抄老谱对他们的生育情况记
载清楚,尤其是城山头庄的手抄老谱对其妻室姓氏和生育以及次子和三子早亡情况更为清楚,这两种手抄谱记载应该是很可信的。问题是既然文统公
七个儿子中,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天伟和天成二公及其子嗣世系完整,以及早殀的天朝、天宝外,剩下的天远、天像、天桥三人及其子嗣可际、可遇、
可高、其■等人为何失联去向不清了?他们的后嗣现在何处?《曹氏宗谱》中又为什么没有记录他们?笔者推测:早期的乾隆庚申年(1740年)
版本东西合修《曹氏宗谱》和嘉庆庚午年(1810年)版本南北合修《曹氏宗谱》可能会有现在缺失的天远、天像、天桥他们的记录,而这些记录
仅存于各小宗分支支谱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老谱遗失,能够在新谱中收录的就只有谱首和现在未曾失联的后嗣名录了,那些失联的分支宗亲名录显
然是无法在新谱中收录的。另一种推测是乾隆和嘉庆年分别合修的《曹氏宗谱》并未收录他们,据已知的“其”字辈先祖出生时间大多在清顺治年间
,长者其功公生于公元1652年,距乾隆庚申年的1740年东西合修《曹氏宗谱》要早88年,此前的“可”之辈在1740年修谱前已历10
0年以上了,修谱时一般是各支系上报各分支名录,而天远、天像、天桥和他们已失联的后嗣们修谱时已经过了五代,另为小宗支系,这就有可能没
有收录入当时的《曹氏宗谱》之中。那么,天远、天像、天桥、可际、可遇、可高、其■这些叔祖们为何失联了?他们究竟去了什么地方或者发生了
什么想象不到的事情?按时间推算,他们所处的年代为明末清初之时,据《瑞昌县志》记载:瑞昌“天启时流寇猖獗”“崇祯间四方兵乱”,这些叔
祖是否为了躲避战乱而外迁?或者他们的后嗣因故而绝嗣?或因贫困改名过继于他人?如此种种,仅为猜度,已无法考证了。但他们曾经存在是无可
置疑的,否则,前文提到的两种手抄老谱不会无缘无故地凭空杜撰出他们来。后记:文统公娶何氏生子七:天远、朝、宝、像、伟、成、桥,次子朝
、三子宝小时夭折,五子天伟公后嗣现分居江西瑞昌横立山南山脚及湖北阳新富池镇港下村曹家山,六子天成公后嗣居江西瑞昌大窝山,公殁葬横立山老屋背后壬山丙向,妣殁葬横立山万家塘甲山庚向(地点在老屋西向)。碑文为2017年清明之后,曹裕义、曹卫国、曹锺见、曹裕灿四人二上横立山寻祖茔时所录,并拍照片流传。附:曹公文统大人墓碑照片
献花(0)
+1
(本文系曹氏文昭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