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看 | 绘本世界里的城市街道空间

 houfour 2017-08-07

△  [德] 托本·库曼《鼹鼠小镇》


绘本,也称图画书(picture book),是以图画为主导的一种图文并重的书籍形式。出色的绘本画家往往擅于运用鲜明的视觉形象和典型的象征形态记录下自己对环境空间的观察与思考,把它呈现在孩子甚至成人的眼前。而街道又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绘本中描绘城市的最主要题材。




 《城市的转变》是一本很特别的绘本,全书由8张大开本的画面构成,绘者从同一角度取景,记录了一个城市街道二十多年的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街道有老建筑、雕塑广场、街心公园、咖啡厅,也有贩卖的小摊、玩耍的孩童、攀谈的人们;到了六十年代小汽车逐渐成为街道的主导,城市快速的发展带来了尘土飞扬的大建设,拆除新建、宽阔马路、轰鸣的推土机成为街道的关键词;到了七十年代,高架桥占据了画面的一半,一幅现代化城市的意向,除去车行的街道似乎被压缩到几乎看不到的空间。画面中唯一没有变化的是街头的雅典娜塑像,从街头广场的标志物变成高架桥下被淹没的城市阴影,平静地看着街道发生的点滴变化。街道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也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使命。


△ [瑞士]约克·勒《城市的转变》


绘本中的街道有如孩子的玩具场地,多是喧闹且混杂的,在成人的视角里甚至有些不堪,规划师们恨不得规划一场道路整治工程,彻底提升街道景观品质。但仔细观察这些街道空间,寻找丰富的街道细节却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戏,孩子们在其中也体验着街道中多彩的活动。不同的街道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也呈现出不同的生活体验。


在《城市》中描绘了这样的一条街道,小汽车、有轨电车、公共汽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形式并存在街道中,各色人群在街道中做着各自的事情,白领们行色匆匆的赶着去上班、带孩子的妈妈给孩子讲解红绿灯的知识、小贩在街头卖着冰淇淋、警察在搀扶着老人过街、服务员在收拾着街边的餐桌、家庭主妇在分类处理着各种垃圾、偶遇的熟人有一句没一句的攀谈着……  


△ [意]托尼·沃尔夫《城市》


 《阴天有时下肉丸》是电影《美食从天而降》的绘本版,书中描绘的吧唧吧唧小镇尽管没有食品店,但却有典型的小镇街道,街道不宽,车辆不多,人们可以在街道上做很多事情,聊天逛街甚至于搬家具。



△ [美]朱迪·巴瑞特《阴天有时下肉丸》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描绘的是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第一次独自上街去买东西,虽然只是去离家不远的街口小店,那可是个伟大的探险啊。穿过街区的这条社区小路,沿路的绿化繁盛,没有大量车来车往,时常可以碰到熟识的邻居,小女孩可以独自安全地行走,这种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也这是街道生活的魅力。


[日] 林明子《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大雨哗啦哗啦下》是美国知名绘本作家大卫.香农的代表作之一,描绘的是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大雨了。猫狗大叫,吵醒了小宝宝,警察找上了门,警车停在路边,路上堵成一团,汽车鸣笛,街道上的人们吵起架来。舞台剧般的画面最后聚集在街道上,最后雨过天晴,一道美丽的彩虹后一切恢复正常。街道不仅仅是城市生活的载体,还承载着人们的焦虑与希望。


[美]大卫.香农 《大雨哗啦哗啦下》


《坐巴士出去玩》是日本绘本作家间濑直方《开车出发》系列之一,跟随一辆巴士穿越不同的城市街道空间。下图中是日本典型的商业街区,可以看到大雪中川流不息的人流和车流,人们或扫雪、或逛街、或买礼物,透过画面能深深感到人们过节的欢愉心情,哪怕是交通事故带来小拥堵也不会影响到这种街道氛围。


《坐巴士出去玩》


《母鸡的旅行》描绘的是一只小母鸡被大风吹到大都市中的经历,一双好奇的眼睛审视着陌生的城市街道。尽管凄风冷雨,街道生活依然不乏故事,有撑伞的各色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店、贩卖热狗的小贩、靠在街道标志边的自行车等等,在看过缤纷的大都市后小母鸡最终还是想念小镇的那条熟悉的回家路。


孩子正如这只小母鸡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绘本中的这些街道构成了的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留下的会是对城市生活的鲜活感观,绘本映射到现实,不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吗?



△ [澳]安娜·沃克 《母鸡的旅行》





作者 | 丛蕾

编辑 | 邬丹

设计 | Most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