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水墨寫意人物畫 WORD
2017-08-07 | 阅:  转:  |  分享 
  
水墨写意人物画谈罗小珊

一“写意”认识,总是被传统审美观念排斥为没有笔墨。写意不“写”,终逊古人一筹。“写”的功夫归根结底,是用笔问题。现在要知难而上,把历史上尚未达到极致的人物画,像花鸟山水的写意画由吴昌硕、黄宾虹“写”到极致那样,也在“写”法上最后冲刺,直凌绝顶。



其次是“意”,意与写气血难分,写在有意,意在写中。“意”的第一层含义是物象之大意,用以区别于工笔的具体细致;第二层含义是物象的精神;第三层是画家自己的精神移入,包括情感抒发、个性体现以及种种象征寓意等等。写意画要求“忘形得意”,重点在“意”。

写意人物画要达到写意花鸟山水画那种极致,难度极大。因为人物造型比花鸟山水难把握。花鸟山水在“写”的过程中,无论怎么不似,都还可以被接受。人物的不似程度有限,太不似就无人接受;而不到一定程度的不似,用笔解放不了,又“写”不起来,因而写意人物画难出大师。古代写意画的不似之似,是在“忘形得意”的文人画美学要求下有意做出的,目的在于更放松地抒情表意。在古代,人物画除了肖像画,一般只有类型化描写。类型化描写较易做到“不似之似”。人物画如既要个性化塑造,又要做到“不似之似”,那就相当难。



花鸟山水真正放松形的约束以发挥“写”的极致。但人物画造型的不似,是必须以似为基础的。对形的约束太大,所以写意人物发展最慢。宋代梁楷的天才创造初现曙光的,后来堪称大师的写意人物画家屈指可数,且大多题材狭窄,只有任伯年最宽。他甚至把写意用于肖像写生,是个大突破。可惜他的笔墨缺乏书法修养。但是正因为古人未臻极致,才留下一座尚有丰富蕴藏的金矿供今人去开采,这是现代人物画家的福分。

二关于笔墨

笔墨,亦可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来说,“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一书中曾说道:“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笔墨必须有机结合,相互映发,才能完美地表现物象,表达意境,使画作神形兼备、气韵生动。“水墨为上”,水墨乃是中国画在自身发展中的一大进化,它使中国画获得一种可以完全区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画种的基因密码。墨色包含着中国文化的许多精神,它体现儒道的阴阳理念和虚静淡泊的精神与佛教的"离相"意识,使得写意的形"不似之似"有个最牢固的基础。?





作为形式特征的“笔墨”来说,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是成就中国画的物质基础。用笔方法的多变性及形体的变幻要求笔迹要有书法的力道和气韵的连续,“离墨则无笔,离笔则无墨”,两者相依,不可分开。但是要使画面线条富有变化,必先讲究用笔,运笔时作者要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毛笔特有的笔锋给画家提供用武的“利器”,正、侧、顺、逆、轻、重、虚、实全仗笔尖锋芒来尽显“筋、肉、骨、气”四势。而墨则被认为具有“五色”。用浓、淡、干、湿之墨,使烘、染、破、积诸法在一方纸上尽显劲健、柔婉、飞纵、凝重之神韵。笔墨之间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统一的“切点”。笔与墨是血肉相连的,“笔中有墨”、“墨中有笔”是笔墨关系的完美体现。所谓笔中有墨,是说一笔之中墨色有变化,而变化之多少,变化合理与否要从总体的视觉效果来评定。所谓墨中有笔,是指墨色要借助笔迹来施行,笔迹形式是体现墨色的手段。笔要“合理”地把墨的关系表现出来,要有一定的“法度”、“规范”,古人所讲的“气韵生动”就是法度的具体体现。故古人有云:“行家知工于笔墨而不知优其笔墨。”“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

?画面本身的笔墨表达很重要。但是,过多地强调笔墨而忽视了文化品格是不利于绘画发展的。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说:“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穷神变”是比较玄深的东西,“测幽微”这里是千变万化。又说:“与六籍同工,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顾恺之称:“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就是说一个人的形态容易,而画一个神情很难。所以他提出“以形写神”。董其昌说:“顿悟”与“渐修”,“顿悟”就是一下子明白了,,而“渐修”是修炼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开悟。中国画的文化品格是一种积淀的过程,清代龚贤说:“一是气韵,二是丘壑”,过去说师古人,是因为古人的文化沉淀比较深。如果不师古人,只是自然主义的描写。那么“不师造化”就会陷入古代的窠臼中。笔墨不是一挥而就的东西,是靠一点一点地积攒而趋于完整的。抒发对物象的情感,必须笔笔生发,一挥而就,这样你所包含的情感会无疑地流露在纸上。为此,必须熟练地驾驭笔墨。

写意人物画的目标,是接过梁楷等历代画家的接力棒跑上顶峰。这是非常艰苦的攀登,笔墨之道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锲而不舍聚精会神者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中国美院研究生罗小珊QQ913354910























2









献花(0)
+1
(本文系健君文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