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域性的东西总是小心翼翼,先声明我不代表潮汕群体哈,如果有被冒犯到的地方。 在我那的学校,小学到高中吧,起码在我那会,大多数都是用方言教学,但高中转校后,学校的老师均来自全国五湖四海,加上学校的学生来自潮汕不同的地区,虽都是潮汕话,但口音不一样,交流起来也费劲,所以课上课下大家都是用普通话交流。 大学毕业后因为间隔年在省外浪了一年,接触多的也是中国各地的朋友,其实很喜欢北京腔跟东北腔哈哈,所以从高中到工作这些年的折腾,我的普通话虽不能说标准,但不少人第一次听了都感觉不出我是潮汕的。 说起潮汕,给人的第一标签是重男轻女,独生子女在外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都说你们那家人吃饭不得排排坐六七个人跟开会似的才正常吗……偶尔闲聊会谈到子女问题,每次我说有没有儿子没啥关系啊,或者当我说其实丁克也没啥问题时,朋友都会用“无法理解”地眼神看着我……“你应该是一个假潮汕人吧?” 其实说起来还有很多,比如大家印象中的潮汕人,喜欢抱团,出门在外遇到老乡就“胶己人啊胶己人”;讲究饮食,毕竟每个人家庭里特别是老妈都是大厨级别的手艺;经商头脑,哎你们最会做生意了,其实暗语是你们丫的都是奸商…… 而我不能说喜欢独来独往吧,但出门在外见到潮汕人我很少用“老乡”这个标签去拉近距离;饮食这一块,特别是胥姑娘,她无法理解我同一个菜式可以吃天天吃,吃一两个月不变样;厨艺这方面哈哈哈哈哈哈……说到经商头脑,我就更对不起潮汕的江东父老们了…… 最近对茶感兴趣,喝茶对潮汕人来说是一种习惯,功夫茶嘛,朋友上门、饭前饭后,聊天谈生意,都是在茶桌上进行的,在广州,别人谈起茶来知道我是潮汕的总觉得我应该很懂茶才是……其实……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表达,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虽然在中国选择的代价和压力会比较大,就像大人们总会用一套经验学去限制你,什么“你没有穷过不懂”、什么“当你真的缺钱了就知道了”,真是开玩笑,说得我好像从小就是个富二代一样…… 之前在双廊认识了一位朋友,和我差不多的年纪,他选择自然的活法,准确的说应该是修行,经常看他分享上山采菌类的生活,平时也种菜种花,生活圈大多在古镇、农村,偶尔分享下心理历程。真的很欣赏他这种坚持。 非常赞同这样的“自主意识”和“主动选择”,我写这个“土斤生活”也是为了倡导这样的理念,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很有意思,多些主见和坚持,少点“原生家庭的影响”,毕竟自己选择的路,想不走就不走了,怕什么!哈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