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8-07


古人语:秋为刑官,秋主杀。

古人形象的说法真是对秋的深刻认识。

是啊,秋在方位上被古人又划定为西方,

西方者,为日暮之时,

说明此时各种生命活力渐趋衰落,

草木摇落,生命日渐枯萎。

故音调上,古人又把秋归于商调,

商者伤也,伤感之秋也。

暑去凉来

来自书画界艺术

03:12

节令到了立秋,

天地间的一切,似乎一下子透明起来,

透明在钵满盆溢的翠碧之中。

立秋虽至,

但秋天的气候并没有随之而来。


四野里无际的葱茏,

全然遮挡不了白天的燠热,

不输于夏日的焖燥。



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除了秋气日渐寒凉,

人体内部气血运化自然发生的变化以外,

外部的草木日渐凋零等也能引起人情绪上的伤感。

故自古以来文人多有悲秋之意。

这种情感的产生自然是与秋的特点密切相关的,

这自然怪不得文人的自作多情。


立秋,这风,

再不是夏风了,再不是热风了,再不是南风了。

这风,更名就叫做秋风。

秋风和夏风,仅仅是一字之差,一字之别,

却也是这样的内涵不同。


你看,天空已布满了乌云。

而这云,此刻也更了名,

已不再是夏云烂漫,而是秋云漠漠了。


等到秋云憋足了劲,蓄满了情感,秋雨就姗姗来迟了。

秋雨和夏雨,那是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人。

夏雨爆烈,秋雨温和;

夏雨急速,秋雨缓慢;

夏雨浅薄,秋雨深沉。

这真是一个人从孩子到成人间的急速变化。

是啊,秋天何止雨是成熟的,

就是所有的草木,

到了秋天不都是要成熟的劲头了吗?



当我们经历了年少轻狂,青春躁动,

来到这成熟之秋。

学会藏起尖锐,学会圆通温润,

学会不去斤斤计较,学会包容生活。

于是,云淡风轻,月白清明。

正如这秋天的来临,秋高气爽,月明星朗。

在饱满中,执着而勇敢,安静而内涵的,绽放。

俯首拾得,满地金黄。



贴秋膘

由于夏天天热难免会影响人的食欲,所以会瘦下来。

瘦了当然就要补了,

人们会选在立秋这一天吃美味佳肴,

大家一般都会选择吃肉。

(炖的、烤的、烧的、煮的、卤的等各种做法的肉)

意在象征着“以肉补膘”,这就是所谓的“贴秋膘”。


秋社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每逢立秋,

人们会在这天“煮灶粥”“做灶”来祭祀神仙,

表示感谢。



咬秋

有些地方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

一家人一起啃西瓜,

大家认为这样既可以预防秋痱子,

又可避免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

这就是“咬秋”。


喝立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

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

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吃秋桃

在有些地区立秋日当天每人都要吃一个桃子,

把桃核留下来,

等到除夕夜那天扔到火中烧为灰烬,

这样象征着来年无灾无难。



暑热渐退,白露晨起,秋雨邀凉。

水澄露鱼,荷残莲生,梧桐叶落。

葡萄挂架,煎香薷饮,一枕新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在此,雪泥老师为大家创作一幅中堂

《清秋悟道图》

虽时至秋季,天气依旧炎热,

大家注意防暑降温。



雪泥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