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线筹码是坚守还是出局?

 yh18 2017-08-08

目前大盘进入调整阶段是毫无疑问的,周末市场舆论以及股评人士吵得沸沸扬扬,搞得大家头晕目眩、一时半会有点不知所措了,搞不清方向我们就先休息、观察,本周先看一看实际走势再下定论。目前问题关键我们要搞清楚当前市场的三个重要环节,第一就是大盘本次调整究竟是日线级别调整还是周线级别调整?第二就是调整采取什么模式展开?第三调整低点究竟可以逢低吸纳什么样的股票?会不会出现风格转换?我们带着问题观察盘面、寻觅蛛丝马迹,这样就可以从容应对,思想上考虑周全了就不会在操作上不知所措、手忙脚乱了。

首先搞清楚大盘调整究竟是日线级别还是周线级别调整问题?我自己的观点比较倾向于周线级别调整,时间跨度三周左右,八月底前完成调整站上3300点,可能有的朋友会问这里难道不会构筑顶部吗?这种可能性是不是存在?我只能说不是没有但概率很小,除非出现超级利空,譬如发生战争(目前中印边界摩擦升级是有危险,可印度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由此看来至少在大盘短、中期趋势没有改变情况下不要轻易言顶,简单说30日均线不出现有效跌破情况下不看空。其次就是本次调整模式问题,我最近反复提到大盘或许采取四渡赤水方式进行强势震荡,总体上围绕3300整数关口反复争夺,因此操作上不宜追高入货,重点注意踏准节奏做波段,关键是个股的大波段要把握好节奏,冲高减仓、回落吸纳。至于究竟逢低介入什么样的股票?我认为还是从价值投资方向中挖掘刚刚启动的二线蓝筹个股,以大金融、大基建以及国企改革为核心。至于风格转换问题现在很难,本次价值投资不管从政策扶持、还是从资金流向以及主力机构参与程度上看都没有达到最佳效果,最明显的一点国家队救市资金无法脱身之前本次价值投资结构性牛市不会改变。至于创业板有反抽但高度有限,我还是一个观点,在没有站上5月均线之前不要妄想转势,所以操作上不要把资金白白浪费在小板股票上,目前市场风口不在这里。

当前全球市场几乎全部走牛并叠创历史新高情况下,唯独中国资本市场还没有爬出底部,最伤心的我们创业板的熊市还没有结束,如果继续杀跌下去就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仅仅股权质押就是一个很大风险点,根据中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的数据,目前两市共有3253只个股涉及了股权质押,占全体A股(3300只个股)的比例达到98.58%,全市场只剩下47只个股没有涉及股权质押。所有股权质押股中,有114只个股的质押比例超过50%,有42只个股的质押比例超过60%,还有11只个股的质押比例超过70%,其中,藏格控股累计质押了16.87亿股,占其总股本的比例达到81.4%,为两市第一高水平。从大板块来看,主板上市公司共计质押了2.93万亿元、中小板质押了1.86万亿元,创业板则质押了0.86万亿元,中小板的质押市值占全市场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一,综合来看股权质押数量上创业板比较少,因此暂时牺牲创业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再说创业板前面太疯狂了,疯狂之后机构抛掉了筹码,目前大部分筹码分散在散户手里,所以要使得创业板起死回生必须要经历长期筑底过程,关键的是小板股票机构收集筹码相当困难。

价值投资方向形成之后,目前大机构资金进场大部分流向主板市场,特别是从纳入MSCI伊始,管理层始终把价值导向作为指向,引导投资者向价值方向挺近,具备估值优势的蓝筹股,在这种引导以及资金的关注下,表现异常强势,而估值高位的创业板自然受到冷落。当下,这种趋势依旧。再有机构持仓比例不同,从持仓变化来看,二季度公募基金的持仓调整与市场行情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二季度沪深300、上证50指数分别上涨6.1%、3.65%,与此同时,创业板同期出现了4.68%的跌幅。统计发现,二季度公募基金对主板配置较一季度增加了1.6%至66.3%,而对创业板配置的比例较一季度减少了1.6%至12%,虽然最近中报公布数据有再次介入创业板情况,但请大家注意这仅仅是少数,再说创业板确实有好股,可主力资金介入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综合以上分析,无论是机构持仓还是政策导向,对于主板市场都是比较有利的, 而处于相对低位的创业板,目前仍受到冷落。当下,股指3300点虽然遇阻,但上行趋势依旧,短期回踩也有利于继续上攻。至于创业板的反弹,只能称之为超跌反弹,其真正的反弹还需时日,因此后市调整低点考虑参与个股方面重点还是在主板二线蓝筹股方向,对于中线筹码究竟是坚守还是出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手中筹码被大幅度拉升的像方大碳素之类的毫无疑问出局,如果刚刚启动的二线蓝筹股可以采取波段操作,但是底仓必须保留,总之中线趋势没有改变情况下不做空

中线筹码是坚守还是出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