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也可以上北大!》第11讲 课外阅读(三)

 昵称40077028 2017-08-08

《你也可以上北大!》第11讲 课外阅读(三)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应对高考。

二、课外阅读的目的、阶段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外阅读的目的和核心内容

课外阅读的目的:依据《新课标(高中)》及各学科高考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应对高考。

其核心内容就是拓展学科知识,培训阅读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

(二)课外阅读的阶段目标和主要内容

高一、高二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大,有比较充裕的课外时间和精力,适合长篇读物的阅读,阅读形式也可以多样化,范围更广泛。其目的:一是为了开拓视野,培养兴趣;二是,扩展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补充和完善学科知识体系;三是探索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四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高一阶段

高一阶段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高中课外阅读。

主要内容: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有关高考科目的阅读书目,培养阅读兴趣,强化强势学科;初步掌握精读、深阅读、泛读和快速阅读等方法,学会读书笔记,养成阅读习惯;学会运用“学习流程”和时间管理开展阅读。

2.高二阶段

高二阶段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课外阅读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主要内容:学生在初步具备课外阅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科规划选择阅读内容,完善强势学科或弱势学科的知识体系;将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心理自控能力,形成坚持不懈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一高二是课外阅读的最佳时机,我们的优秀毕业生对此感受颇深。徐梦如(考入北大)在《高考总结》中写道:“作为高中生,尤其是文科学生,真的应该多读书。趁高二学习还比较轻松,一定要读书。”

韩雨非(考入人大)在《高考总结》中写道:“我将历史的复习重点放在高一高二。在前两年时阅读历史课外书,积累课外知识。”

曾维佳(考入人大)在《高考总结》中写道:“要利用好这一段时间(高一高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尤其是与学科相关的。比如有文学爱好的同学,利用好课余时间看小说诗词散文;喜欢历史的同学,抓紧时间多看些史料、纪录片,丰富了自己,也深厚了学识的积淀,大有裨益。趁高一高二,给自己开一眼源头活水吧。”

3.高三阶段

在高三高考复习阶段,应大幅减少课外阅读,只进行少量有针对性的阅读。其目的,一是辅助总结学科知识体系;二是提高解题能力。

高三阶段目标:要求学生熟练运用阅读技能,提高解题能力。

主要内容:高三第一学期,学生结合教材,利用课外知识辅助专题总结复习,归纳概括学科规律,补充和完善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各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三第二学期,学生可阅读一些有关专题的资料,继续完善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同时将课外知识和阅读技巧应用于考试,强化专项阅读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了解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及评论,提高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搜集高考命题或解题技巧方面的资料,提高应试能力。

在高三阶段关注时事,一是高考政治、语文有时事、热点类考题;二是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借鉴社会观点,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应对高考。

三、课外阅读的主要形式

在高中学习中,常见的阅读形式有朗读和默读。依据阅读程度又可分为精读和泛读、深阅读和浅阅读等形式。因信息展现的形式不同又分为纸质文本阅读和多媒体学习两种形式。课外阅读的不同形式,可以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学生应依据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阅读形式。

从高考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看,不同的学科对课外知识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应依据高考考纲和教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区别不同学科,开展课外阅读。学生对此不了解的,可咨询教师。

(一)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出声地读。它利用语音、语调、重音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体会和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语调、语气、节奏和表情来正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多用于语文和英语等语言类材料的阅读。它可以表现情感,促进语言技能的自我改进,加深对材料的理解。

默读是不出声地读。它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注重理解和适当记忆。默读又包括精读和泛读。

(二)精读和泛读

精读是指探究材料各项内容和知识要点的表意和内涵的阅读。精读要求对材料逐字逐句的读,逐字逐句地理解意思和结构。精读使学生能够理解、阐述阅读材料中的基本概念,分析、归纳、概括、总结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精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记忆。记忆材料中的主要内容,以历史学科为例,主要包括重要的时间和人物、事件、历史专用词,历史背景、事件内容和影响等。第二个层次是理解。就是对材料讲述内容的整体认识,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深刻认识。第三个层次是关联。就是知识迁移,建立知识点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精读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和知识架构,在课外阅读时,对少数典型材料或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应采用精读的方式。

泛读通常指一般性阅读,以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结构为主。快速阅读主要是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泛读与快速阅读的共同点是追求阅读速度,不注重一些字句的含义,不必逐字逐句地解读。两者的差异在于泛读侧重对材料整体的总结,快速阅读侧重提炼材料的观点。在一些书籍中,很多内容是作者陈述事件过程或阐述观点,与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关系不大,对此,学生应采用泛读或快速浏览的方式,能够联结前后文关系,保证继续阅读即可。

课外阅读的形式因学科特点及高考要求的不同,有较大差异。语文、英语、地理、政治以泛读和快速阅读为主,历史以精读理解为主。语文、英语的阅读数量较大,文综类的阅读数量不宜过多。

(三)深阅读和浅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阅读方式不断出现,人们依据专注程度和思考深度提出了深阅读和浅阅读的概念。

深阅读是一种追求深刻理解的阅读方法,注重思考的深入性,重视培养理性的思维习惯,与精读相近。在深阅读的过程中,大脑会对信息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可以提升理解力、判断力与创新能力。

浅阅读是一种不需要思考,跳跃式的阅读方法,表现为浏览和选择,注重兴趣和广泛性,它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与泛读和快速阅读相近。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决定采用深阅读或浅阅读方式。

(四)纸质文本阅读和多媒体阅读

以往的课外阅读都是纸质文本阅读,随着网络、通讯、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阅读正逐渐成为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方式,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

纸质文本是以文字、图片、图表显现的静态的信息形式。多媒体是以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综合信息形式。高考试卷属于纸质文本,只有英语听力包含音频形式。

纸质文本阅读是对文字、图画、图表、插图等符号的认知活动,主要包括精读、泛读和快速阅读,深阅读和浅阅读。多媒体阅读是对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元素的认知活动,多属于泛读、快速阅读和浅阅读。

纸质文本阅读时,由于排版方式设定了阅读方向和顺序,阅读是自上而下,循序渐进的过程,注意力呈现出线性特征。阅读纸质文本时,专注可以有效地排除或抑制阅读者之外的干扰,促进思维活动朝着深刻和完善的方向发展。纸质文本阅读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培训学生阅读习惯和专注力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阅读实现了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但其固有特点也决定了它对学生学习造成的负面作用非常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的强刺激会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会造成原有认知结构的淡化。人的有效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强刺激会占据大多数内容,导致其他记忆减弱或丢失。参见《关于记忆力》专题。

2.关注力下降。多媒体的多样性特点使学生的阅读方式呈现出发散、跳跃、快速的特点,注意力经常会发生转换,改变了纸质文本阅读的连续阅读习惯,严重干扰了对阅读的专注。学生一旦习惯了多媒体的阅读方式,就很难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读书,常规学习、听课习惯也会受到影响,危害极大。

3.形成不良阅读习惯。多媒体阅读时,面对海量信息,学生通常会选择容易的内容(多为图像)进行阅读,追求速度,不求甚解,形成不良的阅读习惯,“浅阅读”现象就是这种心理和行为的反映。

4.思维能力下降。多媒体阅读随意性、碎片化、直观化的阅读模式正在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碎片化和浅层化,失去了对阅读内容的深度思考、分析、判断与自省,思维越来越感性化,判断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多媒体阅读的搜索和链接模式也极大地压抑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空间。

5.心理品质下降。与纸质文本阅读的专注、耗时、费力相比,多媒体阅读直观、生动、随意、省力等特点使很多学生的阅读正从“读书”转向了“读图”;从“熟读”变成了“遍览”;从“深阅读”变成了“浅阅读”。学生的专注力和长期记忆力下降;心理越来越浮躁、情绪化;偏好短期功利;不愿动脑、动手、不愿吃苦,严重缺乏意志力、自制力和抗挫折能力。

纸质文本阅读应该是学生最主要的阅读形式。纸质文本阅读资料与高考试题形式一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媒体虽有助于理解学习内容,但其负面作用更大。

学生在需要理解知识概念时,或学习地理、时政等内容时,可以采用多媒体阅读,但最好同时阅读相关配文,以纸质文本阅读的优势弥补不足。学生可在学科学习转换的间歇或在假期进行多媒体阅读,更多地起到调整身心的作用,一定要有时间限制。

现在的学生用于手机多媒体阅读的时间过多,危害极大,我们不建议学生平时花费较多的时间用于此类阅读,这也是老蔺文科在课堂教学中都很少使用多媒体的原因。

(五)课外阅读与精读教材

教材是学习所有高中学科的基础,精读教材可以使学生初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课外阅读是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应在精读教材完成后或与之同步进行。只有在精读教材的基础上,课外阅读才能产生效果。

从以往优秀毕业生的高考经验看,课外阅读多集中在语文、英语和历史学科,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涉及地理、政治学科,几乎没有数学学科的课外阅读,而他们的地理、政治和数学高考成绩都不差,说明这三个学科无需大量的课外阅知识,通过课堂听讲、精读教材、背书、刷题等学法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在语文和英语高考试题中,绝少有教材中的相同内容,对此学生必须通过海量的课外阅读,见识到更多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才能在高考时从容面对。同时学生也要注意到这些学科的高考命题都符合教材知识体系的核心要求,所以课外阅读必须围绕教材展开。

历史是文综中最难的学科,高考试题以教材为主,所涉及的角度灵活多变,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有宽广的视野,课外阅读非常必要。学生需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做好,否则极易剑走偏锋。学生喜爱阅读,但高考分数不高的现象,通常出现在历史学科。究其原因一是精读教材不细致;二是课外阅读不动笔、不总结;三是课外阅读与教材的关联不紧密。

语文、英语学科以教材学科体系为主,开展课外阅读,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历史学科应以精读教材为主,精读少量课外知识;地理、政治以精读教材为主,课外知识不必精读;数学学科应精读教材中的例题,原则上无需课外阅读。所有学科的精读教材必须贯彻三年始终,课外阅读到高三第二学期之前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课外阅读是辅助学校常规教学的学习活动,其内容应与教材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不可过分倚重课外阅读进行高考复习。高考目标为一本的学生应以精读教材为主,在有多余精力的情况下,再开展课外阅读。参见《精读教材》专题。

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你能坚持到高考!

你也可以上北大!从现在开始!

本文转自老蔺文科公众号

《你也可以上北大!》讲座

第1讲 高一暑期安排

第2讲“学习流程”和“考试流程”

第3讲体能储备计划

第4讲 家务劳动

第5讲军训

第6讲 暑期总结

第7讲 学科规划

第8讲 不留作业也会考

第9讲自选历史习题作业

第10讲精读教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