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雨江南,浔味人家

 共同成长888 2017-08-08

​​​点下新建游记按钮,提示需要一张封面图片,

这时才发现南浔的照片还在相机里,压根没有导入电脑。

以往的程序都是先处理照片,然后才会落笔开始写游记,为何这次会要匆匆的起笔?

因为此刻南浔于我的记忆还是鲜活而深刻的,

但如果在脑袋里放得久了,就怕会像食物一样慢慢失去了新鲜的味道,品尝的欲望也会一落千丈。

尤其想我这样年龄偏大又先天记忆能力差的人来讲,如果不能及时抓住这些记忆,恐怕她是会跑掉的。

两日的南浔之旅,一日下雨一日晴,但在脑海里反复播放的却只有下雨那天情景,大概古镇真的是要和雨才最配,也只有在雨天才能把江南古镇感受得彻底。

所以,如果问我来南浔最合适的季节,我想应该是春季到初夏。

这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满眼的新绿。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的一首《钱塘湖春行》就是江南春色的最好注解。

江南的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是江南的宿命,而江南是烟雨的寄托。


雨,从我走出南浔车站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停过。

今年江南入梅有些晚了,不过雨水已经开始热身。

江南的雨总是绵绵密密,虽然安静而淡雅,却又总是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把整个天地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烟雾里。万物都被模糊了轮廓,冲淡了色彩,像极了一副中国的山水画。


大学毕业前去杭州环保局实习,定期需要去采集西湖的湖水来检测水质。

记得那个春天的早晨飘着小雨,

采样用的一片水面并不向游船开放,只有我们一条船。

当我们划到湖面的中央时,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好安静。

任小船随意地飘在水面,

包围你的只有清澈的湖水,岸上新绿的垂柳和远处朦胧的青山,

稀稀拉拉的雨滴是不是在湖面上漾开一个圈,又一个圈,

把手探进湖水,一丝丝凉意,合着早春清新的空气渗透进身体。

在那一刻,这片伴我长大,自以为无比熟悉的湖水第一次展示了她动人心魄的美。

从此后当别人问我什么时候去杭州玩最好,

我的回答一定是:春天,嗯,下着雨的春天才是最好。

百间楼

品味南浔的雨,最适合的莫过百间楼。

江南古镇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建筑叫雨廊,其实就是带着屋顶的街道,

光听名字就知道那是为下雨准备的。


南浔的雨廊就在百间楼,

从高处望去,雨廊沿着河岸蜿蜒而建,

黑色的屋檐下整齐地排列着廊柱,

沿河的一侧多设有靠背的椅子,可以供人休息。

百间楼相传是明代万历中礼部尚书南浔人董份所建,

她东起东吊桥,西至莲界桥,全长400多米,

两岸傍河建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

时间在这里仿佛停下了脚步,

任岁月变迁,百间楼的人们仍旧气定神闲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早晨起来在自家门前的水埠前洗衣做饭

一张板凳一根鱼竿就能耗上大半天的日子,

大爷抱着小狗坐在门前的的身影似乎已经被定格。

层层的廊道仿佛就是一条时光隧道。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百间楼的夜,

当夕阳西沉,天空的色温由黄转蓝,

两边雨廊下的灯笼都亮了起来。

暗红色的灯光虽然只能照亮四周不大的空间,

却足够照亮夜归人脚下回家的路。

两岸的灯笼加上水中的倒影,

在大片蓝调的夜色里划出了4条蜿蜒的对比色,

显得格外好看又醒目。

水乡的桥

小桥,流水,人家 ---- 江南古镇三要素。

把桥放在第一位,虽然有合辙押韵的考虑,但桥无疑是构成古镇特色的重要因素。

江南地区水道纵横,河流多,桥自然也多。

因为有水必有桥,有桥才成路啊。

如果说水道是江南的血管,那桥梁就是支撑起身体的骨骼。


桥的功能性再加上本身形式的美观和多样性,因此江南的桥总是和许多故事联系在一起。

杭州的断桥,西泠桥和长桥并称为西湖的三大情人桥。

除了在断桥上相识的许仙和白娘子,还有西泠桥边的苏小小和长桥相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周庄的双桥因为陈逸飞那副《故乡的回忆》而出名,

还有更多的桥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便是张继在苏州的枫桥边做下的诗句。

许多古镇因桥出门,同在苏州的同里、甪直两座古镇,虽然区域只有一个多平方公里,桥却有四五十座。

南浔的桥在民国时期的镇志里记录有195座,在小小一个镇内竟然有多达200座桥也真是足以让人睁目结舌了。


如今南浔古镇保护区内的桥并不多,算得上古桥的只剩三座,广惠桥、通津桥和洪济桥。

而其余的古桥都散落在乡间,如果不是专门去探访大概很难找到。

通津桥是其中最大,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座。

她始建于宋代, “通”是通往之意,“津”即水也。

因明清时期南浔丝市盛况空前,通津桥畔成为丝市中心,闻名遐迩的“辑里丝”由此通过水路运往上海,销往海内外。

另外在百间楼的河面上还架着一座并不起眼的水泥,叫长发桥。

细查下来这座桥竟然也是民国时期的产物,而且是南浔地区最早的一座水泥桥。

虽然无论从造型还是历史都无法归入古桥的范畴,

但也不能完全忽视。

蚕的故事

小时候有没有养过蚕,是区分85前还是85后事实标准之一。

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孩子,如今30岁以上人,小时候恐怕都是有过养蚕的经历的。

老章这个70后自然是养过蚕。

至今记得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采桑叶,顺便摘些桑果大快朵颐的情景。

回家后再挑选好的桑叶,或者先将桑叶洗干净后晾干,然后密密地铺在养蚕的圆匾里。

剩下要做的就是搬个板凳傻看着,

蚕宝宝们啃食桑叶时会发出的细雨般的沙沙,听着就让人无比地满足。


南浔的繁荣源于丝业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山最早的桑蚕丝产地,而产自于南浔辑里村的湖丝是中国最好的桑蚕丝。

明代时辑里湖丝就已经被列为御用的贡品;

在1851年的第一届世博会上,辑里湖丝引起了轰动并获得了金银大奖。为中国赢得了荣誉的同时也为南浔带来了契机。

上海开埠以后,南浔的丝商凭借辑里湖丝的优势,在湖丝的出口贸易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并形成了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

南浔人形象地把当地的丝商群体形容为“四象八牛七十二小金狗”,不同的动物代表了财富值的多少。他们的财产总额加起来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所谓富可敌国就是这意思了。


如今的丝业已经不再是南浔唯一的支柱产业。

但是在南浔古镇上有一家丝绸博物馆,却能让你重温辑里湖丝的盛世辉煌。

王谢堂前

南浔因为丝绸曾经富甲天下,号称“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

有钱了,建屋盖院自然是不可少的。

除了土豪们的豪门大院,历史上私家园林最多的时候达到26处,

以一个小镇的规模拥有如此多的园林绝对是件叹为观止的事情。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的辉煌大多已经湮灭。

如今南浔保存地比较完好的建筑和园林主要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张静江故居,颖园等一些地方了。

应了那一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莲庄

来到南浔,小莲庄一定是不能错过的。

小莲庄是南浔四象之首刘墉(可不是宰相刘罗锅)的私家园林兼家庙,占地27亩。

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外园那占地10亩的荷花塘,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每年7月荷花盛开的时候也是小莲庄最美的时节。

荷塘养了许多的锦鲤,穿梭在荷叶间,相映成趣。

小莲庄最佳摄影点,可以看到对面那栋中西合璧的“东升阁”,又叫小姐楼。

因为旧时女子不能随便抛头露面,所以女眷到了小莲庄都喜欢到这里观赏景色,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

听说刘氏的后人虽然都已经移居海外,但是每年还会回来祭奠先祖。


嘉业堂藏书楼

藏书楼是刘镛的孙子——刘承干所建。刘承干虽然不善经商,但是却花费20年的时间,30万两白银,共集书60万卷, 18万册,也算为我国的古藉保护做出重大贡献。

后来的主人在1951年把藏书楼捐给了国家,现在这里是浙江省图书馆的一部分。

藏书楼分为园林和书楼两部分,寓肃穆的书楼于精美的园林之中,乃藏书楼的建筑特色之一。

刘氏梯号

这又是老刘家的产业,它是刘镛的第三个儿子刘梯青的私家住宅,俗称“红房子”。

称它为红房子,是因为,是因为它里面的西式建筑都是用红砖砌成的。

红房子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建筑,雕刻很多。房子线条简洁、高敞、布局通畅,是典型的江南豪宅。分为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为以传统儒家思想理念的厅、堂、楼、厢为主体,南北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尤为壮观。

这里又带出了南浔古建筑的又一大特点,就是中西结合。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南浔商业发达,和海外的通商颇多。在和洋人的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建筑上的结果,就是在南浔有相当多西洋或者中西结合的建筑。

包括小莲庄的小姐楼,红房子,还有张石铭故居里的西洋楼都是典型的代表。

梯号的一进、二进被日军烧毁,现在留下的只是已整修好的地基。

空地上排放着一口口大水缸,缸里种植的荷花已经开出了第一朵初荷。

红砖,西式铁栏杆和罗马石柱是刘家西式建筑最壮观的部分。

在清醒书屋,可以体验下简单的拓印。


张石铭故居

号称江南第一巨宅,整座宅子的建筑面积有6137平方米,楼上楼下共有房间244间。

没有人领着,在里边儿一定会迷路的,真是怎叫一个豪字了得。

女厅的窗户上装饰的是已经绝版的玻璃,法国进口。这些玻璃一不沾灰,二是单面玻璃,三是每块玻璃的花纹都不一样。现在世界上仅存的这种玻璃绝大多数都在这里,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西洋楼里,隐藏着当时江南的第一家私家舞厅。

诗缘江南

住在南浔有很多种选择。

住在古镇外自不必多说,选择总是更多,但是却和古镇拉开了距离。

我最喜欢的就是古镇的清晨或者傍晚,

那时候游人尚未出现或者已经散去,

褪去喧闹和浮躁,回复安静的古镇才能展现出她真实的一面。

另外一早一晚的光线也是最好的,适合拍照。

所以寻味古镇,住在镇里才是比较好的选择。


镇里也有不同的选择。

因为主要的景点小莲庄,嘉业藏书楼等都集中在镇南,所以住在镇南是一个比较方便的选择。

而我却独爱镇北的百间楼。

这里虽然也在景区范围之内,但是游客相对就少了许多。

除了不多的几间民宿和几间吃饭的小店,

这里再也没有商业化的痕迹。


“诗缘江南”便是这少数几间民宿之一,

一个很文艺的名字,有诗,有缘,还有江南。

民宿分为几处散落在沿河的老宅之间,枕水而居。

低调地融入在百间楼之间,

如果不是门前写着诗缘江南的酒旗,很容易便会错过。

然而低调也就仅限于外表了。

酒店的装修走得民国风的路线,古典而又不失现代。

硬件虽然说不上奢华,但是绝对够硬,

足够满足我对一个优质民宿的所有期许。

并不难寻的南浔

南浔隶属浙江省湖州市,处于江浙沪包邮区的交界处,和桐乡,苏州的吴江,德清三个市相邻。

怎样到达:

1:高铁

高铁只能到达湖州市,从湖州还需要坐公交,快客或者打车才能到南浔古镇,所以并不是特别方便。

2:大巴

上海市内有多个汽车站均有发往南浔的班车,其中虹桥汽车站可以直接对接高铁,对外地经上海去南浔的游客比较方便。

杭州只有杭州北站有发往南浔的班车,北站距离机场,杭州火车东站和城站都比较远,不是一个太方便的选择。

另外,德清,苏州,嘉兴和西塘都有发往南浔的班车,各取所需。

3:自驾

从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出发去南浔都是比较方便的,基本都在两个小时车程之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